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提升策略

2021-09-09 08:05畅,林耕,张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河西区生活圈供需

李 畅,林 耕,张 晟

(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300384)

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公共活动的主要空间[1],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周边居民.随着城市治理的重心逐渐向基层延伸[2],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逐渐受到大众关注.在2019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20项民心工程,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其中一项内容,天津开始加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现阶段,一方面,在公共服务设施研究方面,国外学者Ko-Wan Tsou等(2005)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技术,提出关于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公平性运行和发展的综合方法[3].国内学者高军波等(2012)运用GIS和统计学方法对广州城市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研究[4].侯松岩等(2014)以平均可达时间和公共交通频次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探讨社区与医院之间的可达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共交通网络的改进提出优化建议[5].杨雅钧等(2018)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估分析福州市就医资源可达性和空间分布状况[6].另一方面,在党群服务中心相关研究方面,高思明等(2019)侧重通过空间分布、人口分析、交通分析等对海拉尔地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规划布局研究[1],其余多数是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角色和功能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社会治理的研究[7-8].本研究通过运用GIS技术,在收集整理现状分布数据的基础上,对天津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空间规划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提升策略,以期对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选址布局提供参考,对城市未来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选址及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数据

1.1 研究对象

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社区单元为载体进行服务,其对于基层治理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本文的研究主体是城市中社区级别的党群服务中心.为了更好地对天津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先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数量进行初步收集、筛选与整理(见表1).其中,天津市河西区拥有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数量占比位于全市前列,由此本文将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对现有数据进行辅助分析.

表1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数量统计

1.2 数据来源

多维度数据的引入对于全面客观地分析某类建筑或设施的空间布局情况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研究天津市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布局及供需服务情况,本文对天津市河西区范围内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调研、收集、整理与筛选.数据获取渠道是通过火车采集器、高德地图、高德开放平台、行政区划网、天津统计年鉴以及实地走访调研,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关键词检索,将其位置进行坐标点拾取、纠偏.同时,针对设施更名后重复录入坐标点的情况进行核查及坐标筛除,最终得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信息129条,择选的表格部分示例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数据(部分)

数据按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施点供给与居民需求两方面进行搜集获取,其中供给角度数据包括公共文化设施的所属街道、名称地址、设施坐标、建筑面积等详细信息数据;需求角度数据包括河西区各街道面积、各街道人口数据、社区居民户数,以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所对应服务社区.其次,由于社区级别可达程度的探讨对路网精度的要求相对较高,故本论文对道路数据的精度要求提高至社区级别路网.该研究在获取道路数据后应用GIS软件,将供给和需求数据关联至道路数据,以备后续进行空间布局及可达性等模拟分析.

2 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

2.1 现状分析2.1.1 数量统计

河西区辖区面积约42 km2,常住人口约98万,共有13条街道,953个小区.本次研究共收集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29个(2019年),将其按照所在街道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得到天津市河西区各街道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数量统计表(见表3).依汇总数据得出,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最多的为尖山街道和天塔街道,其次是挂甲寺街道和友谊路街道,而大营门街道和梅江街道的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最少,同时占比也最低.

表3 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数量统计

2.1.2 密度统计

依据天津市统计年鉴及调研数据,汇总计算河西区各街道的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密度及所服务人数,得出天津市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密度统计表(见表4),以及河西区各街道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设施数量、服务人数、设施密度统计图(见图1).

表4 河西区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密度统计

图1 天津市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数量、服务人数、密度统计

分析结果显示,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各街道设施密度差异明显,设施服务人数较集中,但最高值与最低值仍存在较大差异,且设施数量与设施密度虽然呈正相关,但受服务面积影响较大.如设施数量最多的尖山街道,其设施密度却位于中等水平,因此在考虑设施密度的同时不应忽视服务面积对其的影响.通过设施密度的初步分析表明,河西区各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分布不均,规划层面的供给不均衡.同时部分设施服务人数相对较多,建筑层面的供给服务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因此下文中应分层次对供给服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2.1.3 空间分布

GIS的功能是用于支持数据的采集输入以及对地理对象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并以此解决各种现实问题[9],其最终结果的表达具有清晰直观的特性.依据调查数据,天津市河西区共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29处,每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要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阅览室、卫生间等,将现有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维坐标点导入ArcGIS中,得到设施点分布示意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西区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施点密集度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特征,分布上北部比南部密集,西部及东南部局部区域密集程度较高.

图2 天津市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分布

2.2 服务覆盖度分析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更多地承担着城市微观尺度上的服务功能,其主要服务人群多数为社区及周边,因此,在服务覆盖度研究中,可不考虑机动车交通方式,重点考察步行方式对覆盖度的影响.

基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以下简称“《标准》”)中对于15 min生活圈居住区的划分依据,步行15 min形成的生活圈居住区对应1000 m的出行范围.因此,为准确分析设施点的服务范围,在GIS中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的网络分析,以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施点为起点,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设定1000 m为极限出行距离,对设施点进行出行范围的运算,通过服务范围与需求范围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得出服务覆盖度,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依据图3结果表明,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步行15 min的服务覆盖度较高,覆盖面积达152795 m2,占比可达87.8%(服务覆盖度=已覆盖的社区面积/总社区面积×100%).多数街道符合15 min生活圈居住区,但梅江街道和陈塘庄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满足要求,仍有提升空间.

图3 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5 min服务覆盖范围

2.3 可达性分析

基于《标准》中的分级控制规模对于生活圈居住区的划分定义,步行5,10,15 min形成的三个等级生活圈居住区分别对应在300,500,1000 m的空间范围.其中5 min生活圈居住区相应配套设施属于社区级服务设施,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即为社区级配套设施,因此,本文以其能满足5 min生活圈居住区为最佳评价标准,到达所需时间越长则服务水平越低,反之则服务水平越高,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依据图4结果显示,满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 min可达的社区覆盖面积有86583 m2,占比可达49.7%,不及居住区占地面积的一半,可达性水平偏低.满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 min可达的社区覆盖面积有133280 m2,占比可达76.6%,未满足规范标准,可达性程度稍显不足.

图4 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步行可达范围

2.4 供需比分析

在考虑基层党建服务全覆盖的问题时,就要对服务地区的设施点和服务对象之间的供需关系进行量化,以得到较为科学准确的供需关系评估,以期为未来再选址提供规划发展建议.对于某一设施点,其对应的服务对象为社区居民,因此,应以每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施点为起点,将搜索范围按照出行时间进行覆盖度分析,计算每个设施点的供需程度.

对于供需程度进行求解时,由于供需比=需求点覆盖数/应服务需求点数,因此需对社区居民数进行有效处理以得到需求点数.基础数据来源是高德地图、行政区划网、天津市统计年鉴,并结合实地调研,运用ArcGIS软件进行设施点和需求点的数据整理.考虑到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的研究空间尺度,若以每栋楼为一个需求点,则会出现大量极为接近的需求点且工作量繁琐,因此为保证实际可操作性,参照相关文献及经与学者讨论,将社区居民按照每500户作为一个点要素进行整理定位,整理后的这些点要素即为需求点.

根据上述整理后得到的需求点,汇总分析(见图5)得出5 min应服务的社区中可覆盖需求点为323个,未覆盖需求点为517个,总供需比达到0.625,未全部满足,但整体供需程度较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经整理分析,部分社区不属于当前已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必须提供服务的对象,但仍可以满足最低标准15 min服务覆盖的需求点为100个,这些需求点可以考虑与现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合用;不满足15 min服务覆盖的需求点有43个,占所有需求点的4.3%,未实现精细化治理背景下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全覆盖,考虑依据未覆盖需求点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适当位置的增设.所属街道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供需比统计表格部分示例内容如表5所示.

图5 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覆盖度分析

表5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供需比统计(部分)

对于社区层面的供需比分析,由于所研究的该类型建筑普遍为一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对应一个或多个社区,因此本文以更精细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需覆盖的需求点,按照各街道各社区归类划分,对各街道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对应供需分析.经分析研究后发现,其中有几处街道供需差异明显,如梅江街道无服务需求点有18个,陈塘庄街道无服务需求点有6个,尖山街道无服务需求点有19个(见图6).以上街道均未能很好地达到需求全覆盖,后期宜再进行选址调整,另一方面,此次资料收集不排除未及时更新的可能性.

图6 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未服务到需求点的街道

3 高活力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识别与评价

3.1 高活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分布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周边居民,因此周边居民的需求是衡量活力度的标准,满足居民需求数越多,则活力度越高.同时,由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划定在5 min生活圈内,因此5 min覆盖需求点数最多的街道,其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分布最佳.通过供需比分析可知,供需比越高,则被服务到的需求人数越多,在同等条件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力度越高,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依据表6可知,东海街道的空间分布情况能更多服务到社区居民,供需比平均值能达到93.3%,位于全区最高水平.天塔街道仅次于东海街道,供需比平均值达到76.3%.分析东海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施点空间分布可知,设施点分布较均匀,同时所选位置能较好服务到需求点,这两个标准对提高供需比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活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分布一般趋于均匀布局,同时为更便捷服务到需求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考虑采取多设施点共同服务某一范围内社区的方式.

表6 所属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均供需比及无服务需求点数

3.2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重复覆盖度总体分析

由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重复覆盖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重复覆盖面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服务区面积,因此重复覆盖度数值越高,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重叠区越大,反之数值越低,则重叠区越小.重复覆盖效率指数以每个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重复覆盖度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均重复覆盖度的差值来表示,用来衡量空间布局的均衡程度,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重复覆盖度状况

依据表7可知,河西区各街道高于平均覆盖度的街道有5个,其中桃园街道、尖山街道、越秀路街道的重复覆盖面积居于前三位,属于高重复覆盖类型.可以说明这类街道中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重复覆盖度较高,并且结合表6可知,尖山街道属于设施点不足同时现有设施点位置存在较高重复覆盖的情况.柳林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重叠区较小,设施点空间使用上比较均衡.

3.3 5 min生活圈与15 min生活圈的供需结果分析

结合《标准》中关于住区级别的划分依据,5 min生活圈是在5 min内获取社区级别公共服务的活动空间,15 min活圈是在15 min内获取街道级别公共服务的活动空间.目前,天津正在构建15 min生活圈,同时实现15 min生活圈也是便民生活的体现.

基于5 min生活圈与15 min生活圈的供需结果分析可知,天塔街道、东海街道、柳林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能较好满足5 min生活圈,可以判断,处于这三个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使用率总体水平会略高于其他街道.马场街道、越秀路街道、大营门街道、桃园街道、友谊路街道、挂甲寺街道、下瓦房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能满足15 min生活圈,另外还有三个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未满足15 min生活圈的标准,这部分街道需加强相关提升工作的关注.

4 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力提升的策略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党建阵地,实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区服务全覆盖,就是为做好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打下重要基础,并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打下基础.因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合理选址不仅对社区居民有重要意义,更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突破口.在早期规划建设中,对于其选址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在建设后没有对社区居民需求达到完全覆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选址影响因素的核心标准是服务覆盖程度,路程长度以及供需程度.本论文通过结合GIS技术,对现有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覆盖度,路程长度以及供需比分析研究,发现选址过程中的不足,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出选址改建及增设建议,为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力提升贡献策略.

4.1 强化适应服务需求

为提高覆盖程度,选址应考虑设置在需求点密集处.本文的需求点是依据社区居民数抽象得出,以便于统计确定设施点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供需程度.根据对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分析,设施点宜在需求点密集处进行设置,即居民需求较多的位置,因此在设置时可以先对各社区居民数进行考量再确定选址,既符合可达性需求又满足经济性原则,提高设施使用效率.

4.2 优先改善重点区域

为提高供需程度,选址应考虑在供需差异明显区域优先增设设施点.根据表5和图6对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施供需关系分析结果可知,部分街道供需差异明显,仍存在一些需求点未被服务到的情况,如尖山街道、陈塘庄街道、梅江街道.结合各街道内部及未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到的社区周边实际情况,找出几处既满足经济性要求又较为符合居民需求的设施点位置,并导入ArcGIS中验证,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河西区新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置示意

4.3 均衡构建空间布局

由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之间的距离较近,容易出现重复覆盖度较高的现象,因此在改建选址时可考虑微调设施点位置,以降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重叠面积,从而最大化利用设施资源,更好地服务周边居民.分析中发现,桃园街道设施点过于密集,设施点集中分布于街道东南方向,对于西北方向的居民需求没有考虑完全,使得社区居民在5 min生活圈内并不能找到对应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关于设施点位置,可以对现有过于密集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位置调整,将现有选址朝西北方向调整,进而促进设施点空间分布均衡.

4.4 鼓励实行多点共建

由于设施点与需求点之间的路程长度不同,可达性也随之不同,因此在改建或增建时要鼓励实行多点共建,在设施点应服务范围过大区域设置两至三处设施点,或者可将部分功能空间设置在其他可使用建筑内,以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能在特定时间内服务到更多需求点.分析中发现,柳林街道虽不存在需求点在服务范围之外的情况,但其平均供需比远小于东海街道和天塔街道;同时,柳林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重叠区较小,因此,可考虑将部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行分设,使多处设施点联合共建,共同用于服务社区居民的使用,以提高平均供需比,从而更好地满足周边居民需求.

5 结语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近年来才逐步兴起的公共服务设施,其选址规划在早期并未受到重视.而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城市治理的深入进行,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其合理选址对构建居民美好城市生活有现实作用,对激活社区活力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津市河西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例,基于其现有数据收集与GIS技术的结合,对选址进行多角度研究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选址做出如下四点建议.

(1)选址应考虑设置在需求点密集处,以更好地提升服务覆盖度.

(2)选址应考虑在供需差异明显区域优先增设设施点,以大幅提升居民满意度.

(3)在改建选址时可考虑微调设施点位置,以实现设施点空间分布均衡.

(4)在改建或增建时要鼓励实行多点共建,以使其能在特定时间内服务到更多需求点.本文运用GIS技术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选址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城市治理和规划提供辅助参考和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河西区生活圈供需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生活圈划分研究
以人为本的社区生活圈模式探析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
消费低迷供需博弈 全国猪价大致稳定
基于GIS的生活圈居住区规划与优化研究
——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为例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广州周边:价格洼地!“一小时”生活圈 7字头置业广州后花园
天津市河西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学生写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