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之必要性思考
——评《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2021-09-09 06:29刘全明,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师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

书名: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作者:王伟法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84706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定价:37.5元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提高社会民众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文化技术人才,高校扩招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在学生规模扩大及校园管理具有开放性特征的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社会整体发展角度来讲,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与学生安全教育,都是平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高校而言,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可以维护稳定的校园管理秩序,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而且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也十分有益。

《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概述》该书共5章,围绕校园安全风险科学识别及相应策略方法等问题展开论述,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第1章为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强调从服务思维的角度来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即校园安全管理要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师生服务;第2章分析了校园安全风险事故现状、特点、分类、原因与对策等,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第3章主要阐述校园安全事故的风险识别与风险防范,对常见的校园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如饮食卫生安全、课外活动安全、紧急救护等,并强调一定要提高学校管理者和在校师生的应急意识;第4章则是从安全风险转移的角度来阐述其应对措施,毕竟安全风险具有意外性特征,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通过责任保险方式进行风险转移是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第5章是对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的汇编整理,它们是校园安全管理的法理依据,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该书作者指出,高校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构建平安校园的追求。当代高校推崇社会化办学,鼓励学生积极接触社会,这对学校发展以及学生自身成长都是极为有益的举措。毕竟大学时期是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早一些接触社会有利于其更好地认识社会,并在毕业之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适应时间。然而,高校的社会化办学也给其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冲击,一些社会不良影响因素也会渗透到校园之中,对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不良影响,威胁平安校园建设。高校校园是师生共同学习与生活的场所,校园中一旦出现威胁校园安全的风险隐患,教师和学生就会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对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高校为了保障校园安全,应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校园安保工作,并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大学生若能遵守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其个人安全是有保障的。以消防安全为例,大部分高校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违规用电用火行为有一定关联。每次消防事故的发生,对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往往是无可挽回的。因此,高校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校园消防安全隐患。

笔者认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对大学生成才与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时,大学生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有可能中断自身的成长之路,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大学生面对学业、就业等问题,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大学生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既不懂得该如何去寻找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也不懂得自我舒缓与释放心理压力,反而选择将心理问题藏在心中。随着压力的增大,最终超出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其选择了极端的发泄方式,则很可能会造成危害自身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后果。在高校诸多校园安全事故原因分析中,大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安全知识缺乏的现实问题。大学生生命与健康悲剧的出现,是对高校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种警示,若是大学生能接受多一点的安全教育,若是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得更到位一些,或许就能够拯救那些精神濒临崩溃的大学生。高校校园是培养大学生的阵地,是引导大学生成人与成才的场所,而安全则是保障他们成长的基本要求与前提。

基于高校长远发展的考虑,应该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去思考高校安全问题,既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又要针对性的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让他们能够主动遵守安全规范,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力量。在二者协同作用下,使高校校园变得更安全,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师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