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 中国家长的“教育心病”

2021-09-09 03:17刘彦华
小康 2021年25期
关键词:培训家长教育

刘彦华

“双减”政策来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针对中小学生负担重尤其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作出重要部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这一点在“2021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调查中亦有所体现。调查结果显示,在入园难入园贵、择校问题、教师待遇等近30个涉及方方面面的教育问题中,与“双减”政策紧密相连的“学生减负”和“教育培训市场乱象”两大选项占据着本年度“中国家长最关注的十大教育问题”排行榜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大数据评估下的“双减”

“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答记者问时,开门见山,直指问题关键。据其介绍,在“双减”政策起草过程中,起草组不仅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召开部分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教师、家长、专家和培训机构代表座谈会,摸清基本情况,还梳理了近几年来校内学生减负工作,开展了10个省份100个区县1.86万家培训机构、68万名学生和74万名家长的大数据评估。搞清因果链,理清责任链,弄清路径链,经过充分论证,广泛吸收采纳各方意见后,“双减”政策才得以正式出台。

“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张志勇分析认为,实施“双减”政策,是党和政府坚持教育事业公益性,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是对“短视化、功利化”等一系列教育观念的纠偏,是向教育规律的回归。

“双减”政策落地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位学生家长韩芳一边到一家培训班前台注销退费,一边和其他家长讨论将来的学科教导怎么办。

“教培机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们这些家长的教育焦虑,很多机构在招生时,经常会使用类似‘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的宣传语。”韩芳,一个五年级学生家长,孩子成绩一般,自上小学开始就一直在培训班补习,面对“双减”,她的第一反应是支持,但同时也有焦虑。“自己教,时间问题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水平不够。怎么办才好呢?”

“双减”绝不是简单地一减了之。在北大金秋教育集团总裁杨一波看来,要从六个维度出发,确保“双减”真正有效。第一个维度是抓住减负的“根本点”。紧紧围绕“为国育才”这个根本立足点,坚持纠正违背教学教育规律的、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第二个维度是盯住“政策点”。要明晰相关管理政策底线边界,突出落实刚性要求,用“硬杠杠”切实减掉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第三个维度是管住减负的“关键点”。当前校外培训已经成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关键源头,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一定要管住这个关键点。第四个维度是扭住减负的“平衡点”。减负本质上是一场观念和认识的改革,需要家校相向而行,注意平衡。当下,我国教育的一个较大短板就是家庭教育,家长不理性、不成熟,他们的一些焦虑情绪引发的一系列“剧场效应”,也是学生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第五个维度是抓住减负的“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就是教育评价改革。我们要持续以评价改革为抓手,不断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强化监督指导,建立健全学科教育评价体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第六个维度是守住减负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学校这个主阵地,要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应教尽教,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此表示认同,在他看来,“双减”必须从教育评价和学校均衡发展两个方面突破。教育评价要从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评价权力过于集中走向多元的多主体参与的评价。学校均衡发展则是要實现“就近”成为人们择校的主要考虑因素。“如果这两个方面没有突破,负担就很难真正减下来。”

初中教育备受关注

2021年7—8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了“2021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调查。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经过对调查结果和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21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为70.0分。

由“中国教育小康指数”演变而来的“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主要是从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平均受教育年限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本年度,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数得分较高,分别为80.8分和80.5分;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指数得分次之,为69.3分;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和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两个指数得分较低,分别为62.6分和61.5分。

按照惯例,“2021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请受访者评选出“国人最关注的九大教育类型”,结果显示,初中教育排名第一,高中阶段教育位列第二,高等教育排名第三,学前教育位居第四,职业教育排名第五,位列第六至第九名的分别是小学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

这也是近三年来,初中教育首次登上该榜榜首,得票率为65.5%,比排在第二名的高中阶段教育36.7%的得票率高出了28.8个百分点。

猜你喜欢
培训家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家长请吃药Ⅱ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