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逻辑

2021-09-09 02:05饶旭鹏陈栋
关键词:银山绿水青山文明

饶旭鹏 陈栋

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丰富的内在价值。本文从逻辑视角出发,探究其思想价值。从生态出发挖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彰显“两山论”的理论导向价值;从人与自然关系挖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有机统一;从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中挖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民本价值,彰显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达到生态为民、生态利民和生态惠民的目标;从人类永续发展挖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价值,特别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引领作用。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涵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民本价值和世界价值的内在关系,可知这四个价值密不可分,层层递进。实现经济、生态、民本价值的统一,同时兼顾世界价值,共同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基础,也形成了其思想价值的内在逻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及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研究其内在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字: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民本特质;价值邏辑

DOI:10.16397/j.cnki.1671-1165.202102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论述,熔铸于中华优秀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深厚历史积淀,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观念,形成于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等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丰富,立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着眼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教训,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思想的优秀成果,具有强烈的人民意识和家国情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也为既希望发展本国经济又希望保护生态环境的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经济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导下产生了新发展观,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追求,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互利共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目标。传统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厚道的发展观,突出表现在“对自然的不厚道(对自然的疯狂榨取)、对他人的不厚道(贫富鸿沟的产生)、对后代的不厚道(严重透支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源)”[2]。习近平在长期工作中,逐渐意识到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需要协调好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由此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实现生态治理的有效性,坚持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协调统一的发展之路。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考察浙江省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8月24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文章,提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4]153这是习近平首次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进行明确的阐释。在不同场合,习近平反复强调“两山论”。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山论”的关系中,只要“金山银山”就是“竭泽而渔”,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搞GDP崇拜;只要“绿水青山”就是“缘木求鱼”,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历史的倒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唇齿相依、不可割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不能拿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不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也不能拿金山银山换绿水青山,先污染后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不要经济、因噎废食,让人类文明退回到原始状态,而是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防止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老路,更不能走只污染不治理的邪路,要走绿色发展的新路,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一,自然为经济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自然界蕴涵的天然资源是满足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经济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为代价,而且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指导经济发展,忽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肆意破坏生态系统,就必然会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惩罚。恩格斯曾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5]第二,保护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多次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6],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此外,他还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7]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时刻提醒人们,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经济虽然高速增长,但也深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这就造成竭泽而渔的后果。因此,面向未来,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实现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追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只有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两山论”为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我国推进生态治理、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习近平“两山论”的提出,深刻表明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可以协调从而实现统一的,即做到“在保护中进行发展、在发展中不忘保护”[8]。“两山论”思想是对马克思自然辩证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经济价值,为我国新时代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生态价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他在长期的基层工作和实践积累中亲身感悟与学习思考的结晶。2004年,习近平在浙江主政时,曾明确提出:“在全社会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是生态省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4]48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以正确方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最终满足人民对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的期望。此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点,良好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与更替产生重大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益于解决生态难题,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目前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人与自然间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而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突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强调人在自然之中,只有形成生命共同体意识,才能彻底消解人与自然间的主奴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真正意义的和解。人和自然关系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财富积累)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破解这一矛盾的关键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更是形成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代代相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9]。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是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保障人民的生态权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不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如果坚守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夸大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认为人类可以主宰自然、统治自然,就会引起人的欲望无限膨胀,造成人类无限制地开采自然资源、肆意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后果,这就严重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如习近平所提到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10]因此我們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首先要承认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人要依靠自然,就要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的价值,以道德情怀自觉关爱生命和自然,挖掘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内涵。顺应自然,就是要自觉遵守自然界长期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然的运动、变化、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保护自然,就是要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与地球上的生命个体共存共荣。人们要时刻牢记保护自然的道德义务,把保护自然作为人的天性,以保护自然的整体利益来保护整个地球家园。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把人与自然看作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互利共赢的有机整体,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利害关系概括为构建生命共同体,“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11]。因此,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1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解决当前严重的生态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三、民本价值:满足人民的生态福祉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思想明确规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中心任务。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了我们党始终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不再局限于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13]21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曾认为,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界,只有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并遵循自然界运行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界的物质能量转换的顺利进行,保证人类生命有机体的正常运转,才能实现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的基本生产生活提供物质资料、保障基本的物质民生”[14],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无法得到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此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曾经提到,当人“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15],人类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人类的有机延伸,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不能离开自然而独立存在,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更会影响到人类的永续发展。此外,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会限制人们的生产活动,还会诱发自然灾害,引发各种疾病,严重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16]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各种物质资料,并不断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传统生态思想的扬弃,形成了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7]11当前,人民逐渐由追求温饱转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人民关心饮水安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并且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是回应人民群众的心声,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统筹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民生福祉为内容的三维绿色发展观为引领”[18],大力推进生态领域的民生发展。他多次指出:“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19]满足人民高质量的生态福祉,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价值导向,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生动体现,更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思想,其在生态文明实践中的体现就是“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20],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生态文明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以老乡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标准,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满足人民生态福祉的价值追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明确的价值旨归,把满足人民对优美的生态环境的需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強烈的使命担当精神,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恪守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保障人民的生态权益。这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民本特质,人民情怀更是其思想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四、世界价值: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智慧

人类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时,也对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桎梏。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勇于承担应尽的责任,在国际社会上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21]256当前,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面对,需要全人类携手共同应对,通过互利互惠、平等协商、沟通对话的方式,建立合作共赢、公正公平的国际生态治理秩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应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为基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动各国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智慧,不仅为我国破解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难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且为世界各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现阶段,我国要解决好主要矛盾就离不开对生态破坏的治理;要解决国际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就要解决好人类生存面临的生态危机。当前,中国在解决世界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积极担当,充分彰显了我国在解决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其他国家的称赞。当前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治理已取得成效,建立了生态经济示范区,特别是对大江大河治理的成效突出,等等。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导。此外,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的命运系于地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致力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共创地球美好家园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22]。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地球美好家园、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历史重任”[23],各国人民要积极担责与贡献力量,更要加深对生态文明思想的全面系统理解,以便更好地解决全球的生态危机。

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维护国际环境正义。为了解决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习近平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审视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了世界各国要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不能抱有多占便宜少吃亏、不承担或少承担责任的态度,应该“摈弃‘零和博弈狭隘思维”[21]291,共担生态治理的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坚持世界各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共同责任,因为地球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为了保护这个家园,世界各国理应通力合作、同舟共济。其次要坚持“有区别”的责任,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实事求是地考虑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环境治理能力的差异性,更要考虑各国在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以往发展对环境污染的程度等实际区别。从历史发展来看,造成今天环境状况的主要肇事者恰恰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理应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此外,环境正义不仅包括共同责任原则,还包括差异性正义原则。只有坚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和衷共济、权责共担,才能满足世界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各国需要携手打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7]58-59。在推进生态治理中,要求“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上充分体现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的对等性”[24],积极担当,发挥各自优势,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贡献力量。

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世界性难题,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责任,加快构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坚固长城,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13]123,中国已成为解决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能够指导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开拓了各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道路,增强了世界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携手共建人类美好的生态新家园。

五、结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的价值原则。我们要从理论角度和实践维度大力弘扬其科学的指导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价值,主要从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民本价值和世界价值四个方面展开阐述。首先,既要正确看待经济的生态价值,又要处理好生态的经济价值,因而明确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习近平在不同场合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4]153在建设“绿水青山”中实现“金山银山”,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有机统一。其次,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要兼顾民本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我们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生态文明建设要“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最后,探析人类永续发展的世界价值,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提出构建绿色生命共同体,倡导世界各国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遵守各国间的生态正义原则,开创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天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2.

[2] 陈宗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卷)[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66.

[3] 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N].光明日报,2013-09-08(01).

[4]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3.

[6] 王磊,肖安宝.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论[J].理论导刊,2015(12):64-66,73.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9.

[8] 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3(17):17-19.

[9] 龚天平,饶婷.习近平生态文明观的环境正义意蕴[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20(1):5-13.

[10]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02).

[11] 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光明日报,2018-06-04(11).

[12] 陈雄,吕立志.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J].红旗文稿,2019(16):25-26.

[1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 张乾元,赵阳.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26-34,2.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8.

[16] 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01).

[1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8] 万健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特质、价值指向与形态实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5):44-49,87.

[1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86.

[21]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2] 耿步健,仇竹妮.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J].财经问题研究,2018(7):23-29.

[23] 耿步健,葛琰芸.习近平关于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内涵及意义[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5):22-27,105-106.

[24] 向玉乔.国家治理的伦理意蕴[J].中国社会科学,2016(5):120-135.

(责任编辑   古   东)

Value Logic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ao Xupeng ,Chen Dong

(Marxism Institute,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the high intrinsic valu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explores its ideological val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gic value. From the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it exploits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thought of “Clear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as valuable as mountains of gold and silver” realizing the unity of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thus highlighting the theoretical guiding value of the “Two Mountains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t stresses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realizing the unity of humanitarianism and naturalism.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value, it also highlights the people?oriented value that people long for sou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is the welfare for all peopl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ecology to benefit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features the world value of the thought. Especially in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a clean and beautiful world 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should play the leading role. Exploring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the economic value, ecological value, people?oriented value and world value,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y are progressive and are closely linked together. The unification of the first three,taking the world value into account, constitutes the value basis of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which is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e ideological value. 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leading role in accele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autiful China Initiative,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promoting global ecological governance. The research of its intrinsic value is helpful for us to promote the eco?civilization.

Key word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autiful China Initiative; people?oriented characteristics; value logic

猜你喜欢
银山绿水青山文明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请文明演绎
绿水青山
漫说文明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