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组合之美

2021-09-09 02:50徐明杨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阿长山海经鲁迅

徐明杨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几篇课文聚焦的是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些人物形象都直接折射着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人情冷暖。我们既能够看到淳朴善良的阿长、韧劲十足的农民父亲、知恩图报的好人老王,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笔下人物饱含的情感。这些课文都是长课文,作者在介绍笔下人物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事例来体现人物的特点。要想读好这些课文,就要找到这些事例的组合,找到作者组合的视角,方能够走进作者的逻辑层次。本单元的阅读文本,从字数上看,趋向于长文本阅读;从主题上看,趋向于人文主题阅读;从思维性看,趋向于阅读思维的发生。要想聚焦作者的写作表达,就需要领略作者的材料组合之美。下面笔者以《阿长与〈山海经〉》一课为例进行论述。

一、组合是重要的表达能力

“组合”的概念贯穿于统编版语文教材整个过程。小学阶段的材料组合,一般都以三个左右的事例进行组合,这些事例前后具有逻辑性、连续性、衔接性;而进入中学阶段,写人记事类文本中出现的材料明显变多,其中的关联度也需要在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参与下进行重构,这样才能够发现作者写作的内在逻辑结构。从学生阅读思维的角度来看组合能力,就是在找到作者写作要点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文章表达的要义,有选择地去组合材料,让所有的材料都紧紧指向文章主题。

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一课当中,作者分别选取了如下这些材料: “阿长”名称的由来、“切切察察”的毛病、“大”字形睡相不好、令人厌烦的规矩、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当我们把《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中核心的材料,就是与“阿长”有关联的事件全部提取出来,我们就能够发现作者材料组合的奥秘。从内容上看,全文被切分成了两个大的部分,一个是阿长做了一些让我不大佩服的事情,另一个是阿长做了许多令我佩服的事情。全文除了这两个大的部分以外,一二自然段对阿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三十至三十三自然段和文章结尾部分作者表达了对阿长的情感。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回忆性,就是鲁迅在成年之后写的回忆阿长的一篇文章,所以,在这篇文章当中有两个“鲁迅”存在。一个是童年和阿长相处的鲁迅,还有已经长大了的回忆与阿长相处细节的“鲁迅”。全文有两种情感,一种是小鲁迅对阿长的不满,一种是长大后的鲁迅对阿长的怀念。分别指向阿长与小时候的鲁迅、阿长与长大后的鲁迅。从情感上看,有直接表达情感,有间接抒情。从内容上看,有不大佩服的事情,如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佳、懂得许多规矩,硬塞福橘给我吃,谋害隐鼠;有令人佩服的事情如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再如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个大的事件,还分成了三个小部分:第一个小部分是小鲁迅渴望《山海经》;第二个小部分是阿长帮“我”买到了《山海经》;第三个小部分是阿长买到的《山海经》的下落。描写的方法上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阿长,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是鲁迅家的一个佣工;《山海经》是书名。两者进行组合,这篇文章就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是从鲁迅的视角去认识阿长。发现材料的组合,就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发现材料的主要内容,找到其间隐藏的线索,发现作者表达的方法,厘清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人物形象。

二、使用思维工具,发展组合能力

阅读的输入与输出离不开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组合,组合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发生的过程、思维外显的过程,就是要将思维形象化、具象化,让其变得可感。这就需要将阅读当中所获得的材料进行提取,然后发现作者的组合方法。借助思维工具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材料组合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材料的梳理整合。思维导图是当下流行的一种思维呈现工具,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初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取出有效材料,将这些材料进行分类排列。经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后,学生首先确定文本的主要内容,绘出第一件材料,围绕第一件材料,再进行细分。通过分小组合作,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

利用双气泡图进行双主题的提取。双气泡图是指通过不同的两组气泡进行联系,不同气泡群对应不同的主题。本课作者的情感前后是有变化的,从鲁迅对阿长的不同态度提炼主题,可以分别从“不满”“怀念”两个部分去罗列材料。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作者情感角度出发,发现作者在组合材料的时候是按照情感变化进行的。本篇课文的双主题还表现在不同时期的“鲁迅”上,本文的材料从小时候的“鲁迅”与长大后的“鲁迅”两个主题出发,能够呈现出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为主要线索展开情节的描写。鲁迅在小时候与阿长相处时的几件事情,点明了阿长的主要性格特点,表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方式。这几件事主要反映了小时候的鲁迅对阿长的厌烦;而长大后的鲁迅则是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之情。二者之间的情感变化,主要是由《山海经》这本书引发的。因此,课文的题目就是《阿长与〈山海经〉》。

利用树形图进行写作方法的概括。树形图是课文的综合概括。一般从文本的情感主题、写作主线、表达方法角度进行设计。首先要确立文章的情感主题。这篇课文表达的是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当确立这样的情感主题后,就能够准备具体的材料。其次,根据组合材料的数量,设置对应的树枝。本課中,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怀念表现在不同事情、不同事物上。最后,根据每一个类别找到写作的方法。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反映人物的主要特征。如阿长最让人讨厌的就是喜欢“切切察察”。作者在表述阿长“切切察察”的时候运用了动作描写: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晃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在这一组动词中,鲁迅通过单单一个手指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动词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准确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因此,在写人记事类文本的阅读当中,我们通过体会语言、揣摩语言,就能够了解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利用流程图反映事情的发展顺序。流程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在这篇课文的材料组合当中,流程图可以从情感的角度设计:情感的流程分别经历了不大佩服—讨厌—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怀念;从推动故事发展的情节内容来看,则是啰嗦—不给我自由—睡相难看—规矩太多;接着穿插了两件事情,一是“长毛”的故事,二是买《山海经》的故事。通过这样几件事情,前面是“抑”的铺垫,后面是“扬”的过程。语言朴素,情感真实,再现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与现在对阿长的无比怀念。

总之,领略材料组合之美,就是发现文本材料组合的形式、组合的顺序、组合的思维结构,与作者写作时的思维状态同歌共舞。在作者视角、编者视角、读者视角、文本视角的共同参与下,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阳光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阿长山海经鲁迅
高铁阿长过生日
鲁迅,好可爱一爹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阿长买《山海经》
鲁迅《自嘲》句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