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乡村地区规划治理中的运用探索
——以苏州市阳澄湖周边乡村地区为例

2021-09-10 07:29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仇璟
区域治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信令客流量村民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仇璟

城市大数据正日益成为我国城市研究和规划学界关注的热点,相较于传统数据,大数据更加关注个体活动特征和行为偏好,数据密度和精度更高。由于乡村地区地广人稀、老龄化程度较高,乡村大数据在获取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相比城市而言,乡村大数据的研究热度较低、研究成果较少。信息时代下,数据的价值得到凸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正逐渐在社会经济、产业、文化等方面实现全面振兴,乡村大数据的势必成为未来乡村研究、规划设计、政策制定和管理的重要支撑工具。本文尝试融合包括手机信令数据、POI数据、社交网站数据在内的大数据,选取了我国乡村发展的先发地区作为研究案例,对乡村片区人群活动的时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应对策略,进而探讨乡村大数据研究的一般思路框架。

一、案例选取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基本情况

苏南地区是我国乡村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城乡收入差距小、城乡融合程度高,是乡村振兴的先发地区。本文选取苏州市阳澄湖周边乡村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面积约294平方公里,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截至2020年,研究内总人口约6.02万(如图1)。

图1 研究区区位分析图

(二)数据获取

本文通过采购、网络爬取等方式采集了包括手机信令数据(10万余条)、POI数据(3万余条)、百度搜索指数、网络舆情数据(2000余条)在内的大数据,同时对研究区内涉及到的5个镇(街道)、25个行政村发放调研表,向研究区内的村民累计发放20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995份,并随机选取20个村民进行深入访谈获得一手数据。

二、研究区人群活动特征分析

(一)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乡人口流动特征分析

本文通过移动运营商获取了2019年6月10日至6月16日的手机信令数据,根据研究需要,用以描述研究区及周边地区城乡人口流动情况,累计获取10万余条信令数据。

1.村民活动特征

手机信令数据可以识别用户就业地和居住地所对应的基站,本文对居住于研究区内人口的就业地进行了分析,发现居住于研究区内的就业村民中,约50%选择在居住地以外的城区就业,进一步分析村民工作日通勤OD,发现村民就业地在工业园区最为集中,其次是昆山巴城镇和昆山市区。

对获取的手机信令数据中的出行OD进行筛选,统计发现,节假日期间,研究区内村民出行目的为休闲娱乐的占总出行比例为40%,而工作日该比例为27%。同时,节假日研究区内村民进城出行人次激增,是工作日日均进城人次的1.5倍。

2.游客活动特征

百度搜索指数体现了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同地区网民对于某个地点的关注程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游客数量的变化。根据2020年全年“阳澄湖”网络关注度的变化,发现研究区内客流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中秋到国庆期间为全年旺季,其间客流量可占全年客流量的21%,国庆期间日均客流量是全年日均客流量的4.1倍,其中全年峰值客流量为年日均客流量的6倍。

根据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取10时、15时、20时、22时四个时间断面,分别表征上午、下午的游客分布、夜间经济的活跃程度、过夜游客的分布,发现在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段游客分布比较分散,晚上8时游客开始减少,夜间10时游客仅集中在工业园区,说明研究区内游客过夜率不高。

(二)基于建成环境和网络评价数据的资源要素分析

1.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高德地图公开接口,抓取了研究区域内共34772条POI数据,占比最多的为购物和餐饮,均为31%;其次是生活服务类设施,占比13%;接着是体育休闲类占比10%,科教文化类占比8%,风景名胜类占比4%;住宿类设施较少,仅占比3%,与2.1中游客过夜比例低相互验证。

对各类POI设施分别进行核密度分析,各类设施普遍在工业园区和巴城镇区出现集聚,但是在其他地区的分布有所差异,风景名胜、生活服务、科教文化类设施的分布集聚度高,住宿、餐饮、体育休闲类设施的分布相对均衡。整体而言,相比于一般乡村地区,研究区内各类设施类型广、数量多,空间可达性较高,但是高品质公共服务较少,随着村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本地村民对更高品质公共服务和休闲娱乐的需求将更加旺盛,目前研究区内公共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

2.资源评价与使用

研究区内具有包括生态风光、人文建筑、农业休闲、康体娱乐、商业购物等多种类型在内的资源载体,各资源点空间分布较为均衡、集聚度不高。通过各个资源载体网络综合舆情数量分析(包括微博打卡数量、微信公众号数量、大众点评和携程评论数量)发现,头部资源载体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网络关注度,而这些头部资源在空间上比较分散,难以形成空间集聚效应。从游客的空间分布来看,除了工业园区和巴城镇区有比较明显的集聚外,研究区内其他区域的游客分布比较均衡,资源之间的联动性不强。

(三)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人口需求分析

1.居住人口基本概况

本文共收集研究区内1995份有效的调查问卷、20份村民访谈记录、25个行政村调查表,对研究区内人口基本情况和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从人口基本特征上看,研究区所涉及的三个行政板块(苏州相城区、昆山市、常熟市)人口总量上差异较大、年龄结构差异较小。三个板块中,昆山巴城镇人口总量最多(2.6万),相城板块外来人口比例最大(23%),常熟板块老年人口比例最高(30.5%)。

2.需求调查

由于研究区内丰富的资源类型和便捷的城乡交通条件,研究区内人口类型丰富、需求多样。研究区实际容纳人口主要包括本地村民、外来短居人口、游客三大类,外来短居人口按照目的划分又可细分为科技研发企业就业者、外来打工者、艺术家群体、研学学生及随行家长、康养群体等。

对研究区内村民共发放2000份调查问卷,收回1995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的村民对村庄整体生活品质感到满意,影响村民留乡的因素首先是环境改善,其次是就业机会,对于就业意愿,31%的村民希望从事农家乐经营,25%的村民希望积极参与村里产业的发展从而获得就业和增收机会。村民需求方面,环境方面最为迫切的需求为增加绿化环境、改善和翻建房屋,交通改善方面最为迫切的需求为增加公交线路和班次、增加停车位,设施提升方面需求多样,占比较高的为丰富老年人生活、增加快递等生活服务点、增加儿童游憩设施等。

三、问题总结与规划应对

(一)多元服务供给满足村民高品质需求

研究区位于苏州市区、昆山、常熟三大城区环绕地带,便捷的区位条件和发达的乡村经济使得研究区及周边人口流动频繁。根据手机信令数据,村民节假日期间40%的出行是前往城区满足休闲娱乐需求,50%的村民在工业园区、昆山市区等城区内实现就业。因此,研究区内的村民日常生活圈范围已涉及周边城区,出现一定“市民化”趋势。

(二)特色化公共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

研究区内人群生态丰富,汇集了包括原住民、游客、新村民等多类型人群,不同类型人群的需求旺盛。例如,根据网络搜索指数,研究区全年20%的游客量集中在9-10月的蟹季,高峰期内游客普遍面临停车难的问题。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受访蟹农中,73%都提出了对螃蟹运输的需求、80%都提出了蟹季在蟹塘和就业地(工业园区为主)之间往返通勤的困难,并且表现出了对更高品质公共服务的强烈需求。因此,规划中应对各类人群的差异化、高品质需求,提出了建立特色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旅游路线串联资源要素

研究区内现有文保单位2处、历史文化建筑9处、文化载体7类20余个,根据最新的镇村布局规划,研究区内有28个特色保护类村庄,现有4个特色田园乡村。但目前研究区内的文化资源相对独立,联动性不强,文化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规划中建议通过旅游路线串联起各个要素点,增强了资源要素之间的连通性。

四、结论与展望

未来,随着乡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数据将成为乡村地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支撑工具,本文在大数据在乡村地区的运用方法上做了一定的探索。同时,在实践层面上,通过乡村地区的新数据挖掘了研究区内的特征和问题,为研究区内空间优化策略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猜你喜欢
信令客流量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基于数据挖掘的景区客流量预测模型研究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地铁开,玩起来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在交通枢纽客流量的实际应用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在交通枢纽客流量的实际应用
基于信令分析的TD-LTE无线网络应用研究
浅谈JSQ-31 V5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NO.7及NO.1信令参数设定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