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南繁精神”打造“制种大市”

2021-09-10 06:42肖丽朱佩佩
江西农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南繁萍乡市萍乡

文/肖丽 朱佩佩(本刊记者)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

萍乡历来重视水稻制种业的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萍乡市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年)》《萍乡市关于扶持杂交水稻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我市制种产业发展若干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积极推进“制种大市”建设和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如今,萍乡市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已形成“南繁”“本地”“外埠”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年均制种面积近20万亩,亩产量从初期的十几斤,到现在高产时可达600多斤,制种产值达7亿元,成为全国种业的行业标杆。

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之乡——排上镇

“南繁”精神代代传

上世纪70年代,杂交水稻专家颜龙安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张理高等老一辈专家,为缩短制种研究周期,带领萍乡人像候鸟一样,不辞辛苦来往于内地和海南之间。他们被敬称为“南繁人”(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冬季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素有“水稻制种看南繁、南繁制种看萍乡、萍乡制种看湘东”的说法。湘东区排上镇是著名的“杂交水稻制种之乡”,已故“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为其挥毫题字。在排上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中,有一座“湘东南繁精神展览馆”,展示着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萍乡“南繁人”的不凡事迹以及萍乡制种业的巨大发展变化。

天涯种业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排上镇党委委员杨少花感慨地说:“杂交水稻新品种繁育周期约为八到十年,南繁可以缩短一半。湘东南繁人现已发展至三到四代,最初负责技术劳作,后来者慢慢积累了经验和技术,现在一些南繁人创办了自己的制种公司。”

叶祖芳就是第一代南繁人,从1981年开始,他每年跟随队伍冬去夏回,至今已有40年了,而今他已是中国种业前50强企业——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涯种业”)基地试验部部长,为萍乡制种培育了大批后续人才。

萍乡市盈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敏是第三代南繁人:“得益于老一辈南繁人坚实的技术基础和自己的不断创新,我在湘东区流转了3000多亩农田,加入了制种创业队伍。”

南繁杂交水稻制种培育了一大批像叶祖芳这样的制种专家和罗敏这样的创业先锋。一代代制种人秉承“坚忍执着、科学实干”的“南繁精神”,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就和可观的经济收益——排上镇发展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拥有天涯种业、海南(江西)广陵农乐科技有限公司等全国前十强企业,制种专业户200余户,专业合作社46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本地和南繁年均制种面积15~20万亩,丰收年亩产达250公斤,年生产种子近3500万公斤,萍乡农民每年创造纯收入1.5~1.8亿元。

“科企”合作淬炼“金钥匙”

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南繁”的先锋队伍。颜龙安院士带领萍乡农科人员在全国率先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开启了萍乡市杂交水稻制种产业。

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建萍告诉记者,近年来萍乡市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组建了一只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为企业提供技术帮扶。他们逐步升级以前主要抓高产的南繁任务,把发展重点放在增加技术含量、提高种子质量上,致力于研发口味更优、抗性更强的新品种,切实提升了萍乡杂交水稻种子的市场竞争力。在技术升级的基础上,他们采取“科研所+企业”的合作模式,加强人才交流,每年都选育出一批水稻新品种通过省审、国审,并将审定后的优质品种转给天涯种业等合作企业去开发。

湘东南繁精神展览馆

湘东南繁精神展览馆

“十三五”期间,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主持选育或联合选育的18个(次)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7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推广应用面积200多万亩。该研究所总计实施各类科技项目60多项次,独立转让科技成果4项,获科技成果登记5项,获植物新品种权6项,申请保护并公告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件,出版专业论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省技术改进奖2项。其合作企业天涯种业成立至今,累计完成87个水稻新品种成果的审定。

“种业发展有‘育、繁、推’三个环节,分别指研发、生产和营销,以前我们主要就是抓生产环节,现在是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天涯种业副总经理张友合谈起这些不无骄傲。

天涯种业是江西首个“育繁推”一体化国家级A证书获得者,是大面积开展全国杂交水稻南繁制种的企业之一,在全国10余省建有10多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先后在湖北、湖南、海南等地成立了7个销售分公司、3个事业部(含1个国际贸易部),是省农业农村厅指定的江西南繁基地建设单位,服务于省内各南繁单位。去年,天涯种业种子销量4500吨,销售额达1.55亿元。

“制种大市”展风采

立足“南繁”优势,萍乡市连续多年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今年,萍乡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产业扶持政策,下发《关于支持我市制种产业发展若干实施意见》,增加了保额500元/亩的水稻制种补充商业保险,对200亩以上制种主体市级补助75元/亩,设立了首期投资1.5亿元的江西省兴赣种业发展基金,并出台《萍乡市种业“订保货”管理办法》,为制种企业、专业合作社或制种大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制种信用贷款。

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倾力帮扶,萍乡市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该市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专业制种公司2家、制种专业村30多个,从事制种的专技人员300余人,常年从事制种的农民近万人,每年所制的种子占全国供种量近20%,为国内48家种子企业提供委托制种生产,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备的杂交水稻产业链。湘东区杂交稻制种繁育基地也被江西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为促进制种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萍乡市持续加大种业招商力度,积极组织各县(区)先后与省内的现代种业、先农种业、科源种业、金山种业,湖南的隆平高科,广西的兆和种业、恒茂种业、绿海种业等种业企业对接洽谈。今年4月,省内外23家种业企业齐聚湘东,与制种大户进行了集中签约。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实制种订单4.8万亩,完成全年任务120%。

今年,湘东区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将有19亿元总投资量注入,着力打造杂交水稻种业产业园,水稻制种面积预计5.85万亩。以此为契机,萍乡将以湘东区麻山镇、排上镇、东桥镇、腊市镇为制种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全市,实现适合发展制种产业的县区全覆盖,形成以本地制种基地为核心的萍乡制种产业发展格局,建设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主要生产基地。

村民正在插秧

从海南聘请来的工人正在插秧

猜你喜欢
南繁萍乡市萍乡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南繁基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①
奉献南繁 讴歌南繁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第一次做寿司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A team that transcends generations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镇中学学生作品展
作物南繁检疫中的技术问题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