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英:万亩稻田“保姆”

2021-09-10 14:38宋婷婷
公民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梁平秧苗乡亲们

宋婷婷

2020年11月,重庆市梁平区新农人代表蒋丽英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但蒋丽英认为,在川渝地区上万亩稻田里,春天蓬勃生长的秧苗、夏日金黄饱满的谷穗,才是给予她的最大赞美。

一人耕种万家田、无人机播种水稻……这些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她做到了。

跃过“农门”去而复返

梁平区碧山镇龙桥村是蒋丽英出生的地方。出村的路九曲回肠,父母曾一门心思盼她离开这里。然而,这个跃过“农门”的人,最后选择了回去。

上世纪末,20岁出头的蒋丽英揣着美发高级技师证书来到主城。在其工作的美容美发店里,为了吸引人气,她从老家带来不少土特产免费给顾客品尝,大家吃后都赞不绝口。蒋丽英从中嗅到商机,兼职做起农产品经纪人,从老家收购花生、土鸡蛋、土猪肉等农产品,放在店里销售。

2009年,事业遇到了瓶颈,蒋丽英决定回到老家。身边的朋友很不理解,毕竟待在大城市,机会总要多很多。

“但是,我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不仅有对土地的情怀,也很看好农业种植的发展前景。”蒋丽英说。

要做什么?蒋丽英并没有想好。直至想到城里人爱吃“黑色食品”,蒋丽英决定发动乡亲们种黑花生等土货。但乡亲们并不买她这个“门外汉”的账,没人响应,

蒋丽英不服输,拿出20万元积蓄,流转了70多亩地,主攻黑花生種植。她不仅自学播种、管护、采收等专业技术,还从大学请来专家作顾问。边学边干,不到一年,蒋丽英就成了种植能手。

第二年,黑花生迎来了丰收,产量与普通花生差不多,销售价格却高一倍以上。蒋丽英趁热打铁,在村里组织召开动员会。

2012年,终于有村民愿意种花生,人虽不多,但蒋丽英看到了希望。她买来花生种子送给农户,每户送10斤,同时指导技术并承诺收购。

蒋丽英逐渐得到乡亲们的信任,不知不觉已带领乡亲们种植黑花生2000余亩。接下来,她又辐射带动碧山镇5个村、袁驿镇3个村、合兴镇大梨村和复平镇大龙村大面积发展黑花生种植,帮助全区3000余户老百姓亩增收1000元以上。为进一步带动村民致富,蒋丽英还牵头组建了梁平县新农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后变更为重庆田中秧农业科技股份合作社)。当地政府因势利导,把黑花生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支持她做大做强。

2013年,她自己承包的示范园就达到了500多亩。然而一到栽种、收获等农忙季节,却因为请不到人帮忙而犯愁。于是,她到南充农科院学习花生的机械化播种技术,并购买了全套花生机械化生产设备,在重庆首家实现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

5年间,她成长为田野上不畏风雨的铿锵玫瑰。

但是,又怎可能没有经历艰辛?当初,蒋丽英是只身回到农村,丈夫杨贤平仍留在城市继续打拼。“刚回来无处栖身,只能住村里的水塔。窗户关不了,一到雨天,雨吹进来打湿了床铺。水塔门口还正对着坟墓,换成别人早害怕得搬走了,我却住了三年。”蒋丽英的寥寥几句,饱含艰辛。

明天,谁来种地?

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首批20个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梁平区新农人农产品股份合作社“全程保姆式托管让农民当‘甩手掌柜”入选,成为重庆唯一入选的案例。

“农户将农业生产环节的农事全部委托给合作社,只需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用,便可放心当‘甩手掌柜。”这种被称作全程“保姆式”托管的服务方式,正是由蒋丽英摸索而来。

其创办初衷,源于她的忧思。

在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蒋丽英发现,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明天谁来种地?”怀着这样的忧虑,她开始思索如何提高劳动效率。

2016年,蒋丽英来到回龙镇清平村,开展水稻社会化服务。她购买拖拉机犁田,又买来插秧机育秧栽秧,准备大展拳脚。

“要是种不好,我一年的收成就‘打水漂了。”但乡亲们不为所动。

“放心,把你的地交给我来种吧,一定给你种好!”蒋丽英打“包票”。

挨家挨户做了两个多月工作,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遍,终于有人松了口。村民将农田托管给公司统一管理,每亩稻田农户仅需缴纳300元的标准费用,蒋丽英所带领的团队则负责为村民种植水稻,提供耕田、整地、育秧、栽插、病虫害防治、收割等全程服务。

“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在清平村二组河边的一块坝田里迈出了第一步。”蒋丽英说。从那以后,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开着拖拉机默默耕种的身影。

阳光晒黑她的面容,岁月强健了她的体魄,一颗心也越来越坚定。

实践证明,这种水稻种植模式不仅可以在有限条件下达到最高效益,还能把闲置土地都利用起来,村民们平时不用出力,坐着就能看丰收,何乐而不为?渐渐地,这种效率和产出更高的水稻种植模式越发受到青睐。2018年,清平村60余户村民的400余亩水稻,已全部托管给蒋丽英打理。

蒋丽英说:“利用这种模式,每户农民每亩种地成本不仅比原先节约资金200余元,每亩增产200余公斤,而且按照当年的市场价每公斤2.4元,每亩能增收500元,累计每亩地节本增收700余元。”

目前,蒋丽英创办的合作社已累计为超过5万亩稻田进行社会化服务,范围已扩大至四川大竹等地,带动川渝地区上万户农户增收致富。其间,杨贤平也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农村与她并肩作战。

无人机飞起来了

“飞起来了!”2018年,伴随着螺旋桨转动的蜂鸣声,梁平区首例水稻无人机直播种植在回龙镇清平村开始,这也是蒋丽英在无人机农业应用领域的又一次探索。

彼时,无人机技术已应用于植保领域。考虑到在丘陵地带使用乘坐式插秧机效率不高,蒋丽英大胆探索无人机水稻直播技术。水稻直播指无需育秧、移栽,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可节省人力、物力,对实现水稻生产的轻简化、规模化意义重大。

蒋丽英一下就买了三台无人机,乡亲们都来看稀奇。实际上,夫妇二人也处于摸索阶段。

用无人机进行直播种植是最新的技术,没有任何数据可参考。为形成详细的水稻直播试验数据,蒋丽英将稻谷炒熟后播撒在田块中,综合风力、速度、高度等各类客观因素,得到最佳的亩用种量,并做了淹水、放水、沙地、泥地、坝田、冲田这6个方面不同条件下的水稻直播对比试验。

“为摸索出播种参数,我花了近3个月时间进行试验,用掉家里近1吨稻谷。”蒋丽英说,辛苦也值得,一台插秧机需要10天才能种完的地,无人机1天便能完成。

“你这个田里都没有秧子?”2018年3月20日,刚播种完不久,田里看不见秧苗;“那是谁种的田?满田都是草。”25天之内,田里不能关水,草长起来了,但秧苗还没有;“这么一大块地方,秧子这么少?”35天后,草死了,水关起来了,但只看到少量秧苗;“秧子看起来那么密?”第50天,秧苗长起来了;“这么密,能出谷子呀?”2018年7月10日左右,应该出谷子了……试验的每一步,几乎都伴随着冷嘲热讽。

蒋丽英并不着急,依然按自己的步调前行。“用我这个方法,一亩田的种植面积更大,没道理会比老百姓栽的宽行子产量低。”果不其然,这一年,在自己基地上的探索成功了。

2019年,蒋丽英率先在自有基地进行了300余亩的水稻直播种植示范,对播种、植保、锄草等整个管理环节作全程记录。

2019年8月26日测产那天,基地里好不热闹,除了村民,还有慕名而来的种植大户。测产结果令人大为振奋,在管理跟上的前提下,无人机直播技术可以达到年亩产1472斤,而一般机插秧方式的年平均产量在1200至1300斤,人工栽秧的产量很少超过1100斤一年。

2020年,水稻直播种植技术开始在梁平全区推广,为疫情期间的水稻抢种作出突出贡献。

荣誉纷至沓来,蒋丽英于2016年3月获“重庆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17年2月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2020年11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3月获“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其创办的田中秧合作社荣获全国部级示范社。其丈夫杨贤平也入选全国首批农机化“土专家”。

蒋丽英两口子没有保留,一边免费传授技术,一邊帮别人免费修理无人机,同时不断壮大自己的团队。现在团队有操作人员8名,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5名。

蒋丽英常给团队成员“泼冷水”:“吃得了苦就跟着我干,吃不了最好趁早另寻他路。”有梦想、有情怀、能吃苦,已成为蒋丽英团队新一轮招聘的重要要求。

猜你喜欢
梁平秧苗乡亲们
所到之处,皆是故乡情
《猎人海力布》五问
昆士兰大学
农民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
The Color Purple
理发
理发
老张回家记
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