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要理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2021-09-10 07:22赵旭茂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赵旭茂

摘  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在传统教学下产生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需要理论提出需要能支配人的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大学生的需要入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1]。把握好大学生的主流需要,以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为大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需要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8-0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高校响应号召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仍然存在,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没有落到实处,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没有深入研究教育主体的需要。当前高校学生是在物质条件丰富的环境中成长的,基本的生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他们真正渴望的是能满足心理需求,实现自我认同。只有从需要上满足高校学生,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落到实处。

一、需要理论的内涵

人们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人们对这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就是需要。它往往以内部的缺乏或者不平衡状态表现其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需要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反映了人们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

就哲学层面来讲,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人的需要理论,他们指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多种需要。恩格斯指出,人们首先必须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然后才能产生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更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人们的基本需要是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是最强烈的必须的需要。如果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做出极端危害社会、危害集体的事情,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国家的动荡。所以一个国家必须先发展自身经济,让人民吃饱穿暖,生活幸福,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来讲,郭聪慧认为,需要是有机体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在缺乏某种东西时或受到某种刺激尤其是受到强烈刺激时,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和发展的心理倾向[2],或者说是心理状态。需要能支配人们的行为,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断创造,也就是说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更应该重视其需要。

二、大学生的需要现状

(一)大学生人生导向的需要

就中国的教育现状来讲,大部分学生初入大学会陷入迷茫当中。迷茫,是青春的代名词,也是诸多大学生会经历的阶段。青年时代的大学生与中学时代不同,在缺少家长和教师约束的环境中,初入社会的大学生面临更多诱惑,由于心智不够成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大多时候难以抵制诱惑。同时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稳定,在西方文化、日韩文化、市场经济和传统教育的冲击、影响下更加不知道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却因为找不到方向而荒废青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人生导向需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大学生社会认同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身处新时代,成长环境优越,生活富足,不再缺少物质生活的需要。在这种条件下也形成了他们的个性化差异。大学生处于黄金年龄,他们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尊重和认同。经历过高考的他们也是在优胜劣汰的模式中被选择的个体,觉得自己的想法应该得到尊重,自己的能力应该得到认同。所以在对待大学生群体时,不能把他們当成无知的孩子,应该把他们当作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成年人,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如果大学生得不到社会认同,他们就会感到失落,就很难对所处的社会产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难以实现高校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的。

(三)大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需要

目前大学生的普遍现状就是对前途的迷茫和初入大学的懵懂,荒废自己的大学生活,沉迷于享乐,不懂得提升自己,没有打好专业基础,在毕业后被社会淘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网络环境,来自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普遍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有逐年攀升的趋势[2]。所以自我发展的需要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很必要的。社会竞争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就越高,大学生要想在这种竞争中胜出就应当有更高的能力和更全面的发展。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因材施教,并为大学生创建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重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3],为各个领域输送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基于大学生需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内容,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迷茫是因为没有明确目标,还容易被不良风气所腐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相结合,把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明确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可以看清楚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树立正能量的目标,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比如,给学生讲历史传经典,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大学生能从中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为国家强盛而感到骄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还可以探讨生活中那些兢兢业业的工作者,教会学生无论自己处在哪行哪业,都要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做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这种教育方式会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改变其在大学生心里的刻板印象[4],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也能实际解决学生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常常是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灌输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填鸭式”教育会让学生没有参与感,难以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同时以教师为主体只能从整体层面去把握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认同。他们能在其中产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今后进入社会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贡献。以学生为主体,使其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感受到教师和学校的尊重。这种教学方式也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这过程中更清楚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想法,正确的值得鼓励,错误的也能及时发现并正确引导,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有全面发展的需要,但是常常由于自身惰性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或者社交恐惧等原因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目前,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除了自身学历的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不够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实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着重培养。首先,党员要发挥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筑牢专业基础知识,激励其向着更远大的目标奋斗,开出绚烂的青春之花。其次,科研能力是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素养。但是目前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较低,要创建各种科研平台,鼓励并引导学生做科研,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后,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最终会进入社会,所以为了大学生的就业需要,要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鼓励其参加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新技能,结识新朋友,积累新经验,不仅能丰富社会阅历,还能提高社交能力。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一直深受教育界的关注,如何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窘境,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4]。需要是人的本能反应,是人的动力源泉,因此,人们应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把需要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势利导,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思敏.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研究[J].山西青年,2016(11):118.

[2]李欣欣,阚红波.从需要理论浅析新时期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0):39-40+42.

[3]褚敏,张瑞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视角[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5):111-114.

[4]何期,等.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制约因素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8):50-54.

(責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