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1-09-10 14:25黄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田间植株病害

黄芳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改革开放后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当前农业取得的进步还不足以满足时代进步的需求。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作物,其产量和质量也对我国农业经济和食品安全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在进行常规玉米种植时,常常会因为环境与病虫害的问题,使得玉米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对玉米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当下农业工作研究的热点话题。因此,我国必须进一步提升玉米栽培技术,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1玉米栽培技术

1.1选种

玉米种子适应性及抗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的栽培质量,因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玉米种子的筛选工作,尽可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栽培品种。通常情况下,栽培地的热量资源直接决定着玉米品种的生长期,如果玉米品种生长期较长,就具备良好的丰产性能以及较强的增产能力。如果栽植地具备充足的热量,应当选择具备较长生长周期的玉米品种,从而充分发挥玉米的生长潜力。同时,地势高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种,对于具备较高地势的山岗,应当选择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以及晚熟品种,平地可以选择中晚熟品种,洼地可以选择中早熟品种。除此以外,还需颗粒整齐、籽粒饱满、无病害、无损伤,同时具备较高精度以及纯度的产品。

1.2选地整地

合理轮作能够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也是抑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应选择具有轮作条件的地块种植玉米。秋深翻或隔年深翻土壤,耕翻深度为25-30cm,深耕后土壤物理性状得到了改善,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繁殖,有利于养分分解和转化,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玉米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整个生育期需要吸收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和肥料,深耕可加速土壤熟化,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加深耕作层,有利于玉米根系发育。同时,深翻可提高土壤透水和保水能力,有利于防旱抗涝,还可以消灭杂草和减少病虫害。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耕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速效养分高,土壤渗水保水性能好,能持续均衡供应养分,保证玉米生育期不出现脱肥现象。

1.3播种

在播种的时候,为了提高播种的效率,可以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播种。同时,需要控制好播种的深度与间距,一般密度应该控制在7-9株/m2,深度则要保持在4-6cm,而覆土厚度为2-4cm。完成播种环节的作业之后,需要及时进行镇压,这样可以防止在后期浇水中种子被冲走,进而影响产量。

1.4科学施肥

要采用有機肥和化肥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施肥。实行分次施肥,底肥、苗肥、拔节肥、攻穗肥、攻粒肥合理搭配。(1)施足底肥。结合深翻整地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500kg、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10kg、硫酸锌1kg、尿素10kg。或用玉米播种机随着玉米播种一起侧播下去。(2)早施苗肥。定苗后,在幼苗5-6片叶时,亩施尿素10kg,结合中耕小培土。(3)加施拔节肥。9-10片可见叶时,亩施尿素10kg,复合肥15kg。可开沟条施。(4)重施攻穗肥。大喇叭口期,可采用穴施法,亩施尿素20kg、氯化钾15kg,中耕培土。(5)补施攻粒肥。若攻穗肥不足,在玉米抽雄—吐丝期,植株发生脱肥现象则应补施粒肥。一般亩施尿素15kg、氯化钾10kg,可打穴深施。粒肥施用原则“宜早勿迟”。

1.5节水灌溉

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在幼苗期除底墒不足或天气干旱需要灌水外,一般不需要灌水。拔节至抽穗期,生长进入旺盛阶段茎叶生长迅速,需水量渐增,一般应保持田间持水量70%。抽雄至开花期对水分的需求达到最高峰,因而这一阶段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80%为好。灌浆至成熟期仍需要相当多的水分,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这时土壤水分状况较生育前期更重要,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来决定灌水量,以保证把茎叶中所积累的营养物质顺利地运转到籽粒中去,提高粒重,增加产量。

2病虫害防治

2.1蚜虫及防治

具体表现:蚜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曲变形,植株生长不良,影响结实;其排泄的蜜露可诱发霉污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此外蚜虫还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超过蚜害本身。防治方法: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株败叶;设置银灰色地膜避蚜防病;利用黄板诱杀;保护和利用田间蚜虫天敌,如在蚜虫初发期释放烟蚜茧蜂。使用5%吡虫啉乳油1200-2000倍液,或10%啶虫脒4000-6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2000倍液等药剂。

2.2玉米螟及防治

玉米螟是主要的玉米害虫,玉米螟的表面是褐色的,它喜欢依附在玉米的叶子上边,但是它能够通过植株,破坏玉米棒,也可以破坏其他部位,可以通过药物进行防空。例如,将辛硫磷颗粒放到玉米植株的中间位置,不要喷洒过多,也不能太少;另一种方法是将辛硫酸乳剂喷洒在叶的中心位置。

2.3玉米病毒及防治

玉米生长期间病虫害对玉米产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玉米病毒是玉米生长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多发生在玉米出苗期和长叶阶段,玉米的叶子上会出现很多斑点。随着玉米的逐渐生长,斑点会蔓延到叶子上,最终导致玉米的叶子上产生黄褐色的条纹。此种玉米病毒对玉米生长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会降低玉米的产量。在玉米病毒防治过程中,应采用喷洒药物的方式。玉米播种人员要定期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观察,及时分析玉米的生长情况,当玉米叶子上出现较多的绿色条纹后,就应采用氧化乐果稀释液对玉米进行喷洒,早期的预防可以防止幼虫生长。

2.4玉米穗腐病及防治

本种病害会对玉米果穗上的籽粒造成危害,一般会有蓝绿色、粉红色等颜色的霉层出现于被害果穗顶端,病粒往往呈现出干瘪、腐烂等特点。通常来讲,果穗上容易缠绕带病果穗的苞叶,剥离难度较大。多种病原菌都可能会导致穗腐病的发生,且不同病原菌具有差异化的传播途径。如昆虫会传播曲霉病,镰刀菌则通过系统侵染对玉米植株造成危害。若田间具有75%以上的相对湿度,温度保持在15-28℃之间,将会显著加快病菌的侵染与流行速度。针对本类病害问题,要将适期播种原则贯彻下去,合理控制田间植株密度,科学施肥与管理,促使玉米植株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改善。要做好田间虫害防治工作,促使伤口感染病害的几率得到降低。积极贯彻轮作制度,对田间病残体进行清除与销毁。及时采收成熟玉米,充分晒干后方可以储存。

2.5大斑病及防治

本种病害主要对玉米植株叶片造成危害,甚至叶鞘、包叶也会受到影响。一般于下部叶片最先发病,之后逐步蔓延。初期有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形成,慢慢扩大后,导致黄褐色不规则形大斑生成。若田间湿度较高,会有黑灰色霉状物出现于大斑上,且叶片逐渐枯萎脱落。其中,大斑凸脐蠕孢为大斑病的病原物,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生。针对本类病害,首先要合理选择玉米品种,保证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其次,要将轮作倒茬制度构建起来,同时实施深耕处理,促使田间菌量得到减少。要对田间病残体彻底清理,促使初侵染源得到控制。病害发生后,及时将下部病叶打掉,于适当区域统一处理。要做好肥水管理工作,增强玉米植株的长势与抗病能力。最后,发病之后,向地块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体,喷药间隔保持在一周左右。

3结束语

玉米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想要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质量,就要重视玉米的栽培。要随着环境变化与时代发展不断更新玉米栽培技术,玉米栽培过程中的虫害与病害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防治,完善玉米栽培技术,推动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惠勇.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11(33):83-84.

[2]尤力云.浅谈宁夏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22):91-92.

[3]韩海亮,陈斌,包斐,谭禾平,赵福成,楼肖成,王桂跃.水果玉米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0(11):237-238+299.

睢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睢县 476900

猜你喜欢
田间植株病害
桥梁病害分析及加固处治设计研究
某道路病害原因及维修改造方案探讨
田间
田间学农忙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长匐茎与块茎
防治长茄弯果有窍门
土传病害防治技术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