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

2021-09-10 19:14童思航
科技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家庭教育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教育水平相比过去也已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我国的乡村教育的发展依然还存在着许多难以根除的挑战,例如还未全面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农村家庭教育理念封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扶贫困难等等。本文旨在对乡村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下乡村教育所处困境并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为今后乡村振新的发展方向作参考。

关键词:乡村教育;教育均等化;家庭教育;教师力量

1.前言

乡村盛,教育必须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1]。本文主要结合我们对云南、四川、陕西等3个省部分县市的调查,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阐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依然留存的乡村教育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为今后乡村教育发展做好谋划。

2.乡村教育的现实困境

2.1城乡教育不平等现象严重

我国社会的基本特點之一就是建立在城乡两者的二元结构中。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由于受到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自深化改革以来已经接连近40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推进,我国的人均收入与贫富率之间的差异在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差异在越来越大。因此,城市的居民无疑可以比农村地区更好地享有高等教育、基础设施等公共物质产品,而农村地区的居民则同样处于劣势。除此之外,不平等还体现在升学考试上,以云南乡村的学生为例,我们发现本地的学生与来自上海的学生相比,考取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的难度要大40%甚至更多,这无疑是实现城乡平等的巨大阻碍之一。

2.2乡与乡之间差异悬殊,经济发展困难

在2021年的今天,乡村和乡村之间差异巨大。而从乡村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来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资源差异巨大,东、南、西、北、中部各地的乡村教育资源迥异[2],根据贺雪峰老师在《最后一公里村庄》一书中所提到的乡村归类法,将中国的村庄分成了6种不同类型。如表 2

由于不同乡村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社会分化程度不同,导致了乡与乡之间经济差异悬殊。以湖南湘西凤凰县凉登村为例,凉登村没通水没通电,居民养的农产品无法对外销售,整个村道路简陋,一条路从村头指向村尾。而在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里,它合并了13个村,有300家企业,1家上市公司,并在16年时候创造了收入500亿的成绩。这样悬殊的经济差异在两村之间显得尤为显著,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贫困地区教育的改革提升显得尤为困难。

2.3乡村家庭教育模式固化,错误思想难根除

阶层固化是一种社会结构趋于稳定的状态,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之后,随之产生的一种现象。这样的理论可以用“马太效应”来很好地解释:当某个社会的阶层流动性越来越小,上升通道逐渐变得狭窄,这也就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现状的真实反映。而现代乡村阶层固化严重,这其中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就是家庭教育。在以前,去到高等学府意味着有着高新职位和城市户口,而现代许多的农村地区,广泛地流行着一些“读书无用论”,以四川凉山州农村为例,当地人通常也就认为接受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就足以了,其他的高中大学阶段,完全没什么读下去的意义。一般的乡村家庭的资金很难支撑孩子读书,大多数的农村家庭子女,最终都会成为和父辈祖辈一样的农民,继续停留在原本的阶层。而这样的思想固化,最终会导致大块农村地区教育停滞严重的现象,这无疑也是对农村教育建设的巨大打击之一。

2.4乡村教学生源持续流失,优质师资严重匮乏

乡村高等教育学科生源的流失严重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伴随着我国农业人口的大批移入到现有的城市,大批乡村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和生产力流失,乡村“空心”文化必然也就导致了乡村高等教育之“无人”的困境也愈发严峻。以四川凉山昭觉县为例,除了由于“读书无用论”而在当地乡村和社会中迅速蔓延外,家庭也不够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导致很多孩子在超龄阶段被迫听课,教学生源流失现象严重。而优质的优秀乡村体育教师管理资金的数量匮乏也被普遍认为已经是很大社会问题。在这个普遍主张教师终身有效学习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历史的种种原因,造成中、老年教师的理想思维和教学专业技能素质普遍较为偏低,有些处于中老年的教师本身实际上仅仅不过是一名识字教育工作者和一名农民,这样的师资对农村教育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把其推进教育滞后的死胡同。

2.5扶贫困难,乡村教育提升进程缓慢

随着新时代乡村旅游振新工作的深入普及,很多贫困地区已然开始了大力推动乡旅游学活动,在当前我们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的形势情况下,依然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活环境与自然资源状况差异等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部分地区不适合开发成旅游经济区,而为增加经济进行开发,这样的举措浪费资金且收不到效果,除此之外,部分乡村教育扶贫的项目的成效并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当地的扶贫效果也就无从而得知,所以扶贫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短视效应的稀缺。如此条件下,乡村的发展自然得不到明显的进步,教育的提升进程也会缓慢。

3.结语

虽然新时代乡村教育的改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大改观,但城乡不平等,乡乡经济差距大,乡村家庭思想固化,乡村生源缺失,乡村扶贫苦难等问题依旧存在,但无论如何,当深度剖析了当下产生相关现象的背景后,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产生现象的原因,也为我们寻求解决的途径开辟了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范先佐.乡村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5,54(5):146-154

[2]陈时见,胡娜.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西南大学学报,2019,45(3):

作者简介:童思航(2001.01---),女,汉族,湖北省汉川人,海口市美兰区海南大学 园艺专业本科生, 研究方向:教育学。

海南大学  海南  海口  570100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家庭教育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要重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