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悲惨世界》中芳汀的悲剧形象

2021-09-10 07:22袁琳孟岩
今古文创 2021年17期
关键词:雨果

袁琳 孟岩

【摘要】 法国浪漫主义的文坛上,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悲惨世界》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和“人类向善的精神史诗”,在这部史诗级著作中,作者对芳汀这一悲剧人物的塑造深入人心,她的不幸境况是使冉阿让尽心寻找和照顾珂赛特,并为其甘愿奉献的原因,作者对芳汀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触摸当时社会底层人们的苦难境遇。本文通过品析作者对芳汀悲剧形象的艺术塑造手法,解析造成芳汀悲剧的原因,从而探索19世纪法国社会底层人们的悲惨处境,深化理解芳汀悲剧形象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芳汀;《悲惨世界》;雨果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7-0012-04

十九世纪中期,一部以拿破仑战争后法国社会为背景的鸿篇巨制—— 《悲惨世界》的发表在全世界引起热烈反响,通过这本书,作者雨果向人们展示了战争后人类的苦难生活。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字里行间渗透的浪漫主义因素,再加上作者塑造人物时的独特手法,这部作品被称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①

在《悲惨世界》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善良朴实却遭遇追捕的冉阿让,再如单纯美好却幼年丧母的柯赛特,但在众多的悲剧形象中,让人记忆最深刻的却是作者笔下的那个苦难的妓女——芳汀。

一、芳汀的悲剧形象

《悲惨世界》中的芳汀作为法国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她的一生都在诠释着一个字:苦。在《悲惨世界》中,作者刻画芳汀时,注重描写她作为一名弃婴,一名战后底层妇女的悲惨生活,她单纯美好却饱受摧残,她的人生像一颗不太耀眼的星,从黑暗天际极速坠落,她挣扎过,反抗过,但这只会让她坠落得更迅速。她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一个让人有些可怜,怒其不争,但又有些感动的形象,她既是沦为妓女的苦难者和受骗者,又是一位孤立无援的伟大母亲。

(一)沦为妓女的苦难者和受骗者形象

作者笔下芳汀就是苦的,是从她出生就已注定的,芳汀出生在法国北部的小县城,她从小便被生父母抛弃,她不知道自己的姓名。芳汀这个名字的来源,既巧合又随意,是她第一次走在大街上时,遇见的第一个人给她“起”的。 在芳汀的成长旅途中,相比她十六岁以后的生活,尽管童年时代是独自一人过着贫苦无依的流浪生活,但这段童年时光已是照进她黑暗生命中较为温暖的一束阳光,她十六岁之后的人生就像是被“煉狱的魔爪”抓住了一样,一步步地将她推进了深渊,成为了备受人们唾弃和蹂躏的,连她自己都厌恶的妓女。

十六岁时,芳汀本着“碰运气”的心理前来巴黎,但与多罗米埃的相恋成为开启她更为悲惨的人生玄关,多罗米埃是位花花公子,天性使然,对感情不会专一,但单纯善良的芳汀却轻信了他的“绝妙玩笑” ②,她贡献了谨慎保持的童贞,成为少女情妇。而轻信谎言的结局便是被抛弃,因此芳汀在最美的年华不幸成为怀着孩子的不守贞洁的弃妇。

但比这更为悲痛的是,此刻的受骗,仅仅是她苦难人生的开始。生下孩子的芳汀,生活处处是艰难,她只有在狭窄幽暗的道路中不断寻找她和孩子的出路,但善良却懦弱的她又怎会躲避他人的欺凌、欺骗?为了回家乡工作,养活孩子,芳汀轻信德纳第夫妇会帮她照顾好孩子的谎言,将孩子寄托在他家,但德纳第是个狡猾的人,芳汀的孩子柯赛特成为他家的仆人,而芳汀成为他们随时敲诈的“工具人”。

芳汀工作的工厂要求女人须有好作风,所以芳汀有孩子的事必须隐藏,但工厂的其他妇女因为嫉妒芳汀的金发和玉牙,“调查”芳汀的个人生活,发现了柯赛特,所以芳汀不能在工厂工作下,不工作,没收入,但德纳第的敲诈未停止,芳汀为了孩子,先后卖了自己的头发、牙齿,后来实在走投无路,这苦命的人当了公娼。

芳汀是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塑造的一个底层悲惨妇女形象,她的善良使她受骗,她再坚强也抵不过生活的苦难,她生命的尾声竟是沦为妓女!她是受骗者、苦难者,她被生活压得越发堕落,一只来自地狱的手拉着、拽着,步入黑暗。

(二)孤立无援的伟大母亲形象

如果黑暗的现实已让这位受苦难的妓女喘不上气,那么她的孩子便是支撑她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她知道,这个世界上,她只有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也只有她。” ③生下孩子后,芳汀只为孩子而活,她要把最好的给这个孩子,甚至不惜放弃自尊,她是位伟大母亲,但在残酷的社会背景、黑暗的现实、冷淡的人情面前,这伟大的母亲十分的孤立无援。

为了顺利在家乡工作,芳汀将女儿寄存在德纳第家中,为了女儿能在人家住得舒坦,芳汀答应许多过分的无理的请求。芳汀在工厂上班时,将每月薪酬大部分寄往德纳第家,为的是孩子的衣食保障。被工厂开除后,芳汀交不上柯赛特的“伙食费”,她第一次学会恨一个人——玛德兰先生。后考虑孩子的过冬,芳汀将自己的头发和牙齿悉数卖掉。再后来听闻孩子“患病”,她选择走向深渊!没人帮她,就连最后玛德兰先生的相救,都没来得及让这位母亲在离开人世前,见到自己的孩子,她孤立无援,像黑夜里找不到方向的母羊。

她是伟大的母亲,但黑暗侵蚀了她的光辉,在冷酷无情的世界里,这份母爱十分无力,这爱的声音格外惨白,没有人愿意停下来倾听她的无助,困苦!

二、芳汀悲剧形象的塑造艺术

雨果能将书中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是因为他独特的写作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的作品不免带有浪漫主义气息,所以尽管《悲惨世界》是以残酷的战后现实为背景,是以人们悲惨生活为突破点,但文字中仍然流露着微妙的情感。

对芳汀的塑造,作者主要从她形象主要特点——苦出发,先以苦情作为基础,再注入作者独特的塑造理念——美丑对照原则,将其“变”成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一)苦情为首的塑造基础

《悲惨世界》主要描绘了一幅战后人们艰苦生活的血色画卷,作为社会底层妇女,芳汀一生都是苦的,苦情是她人生主色调。

作者在描述芳汀相关事件时,着重以苦情为基础。在芳汀的生命旅途中,小到日常生活,大到社会背景,一幕、一帧都在演绎着苦情。她所生存的是一个以苦情为主的社会,战后,法国底层人民处于一种饥寒交迫的情况下,衣食温饱成为人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生存,许多社会底层人处于悲惨痛苦的境遇,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每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甚至一秒都在上演着苦情,让人心寒,心疼。而雨果正是截取当时社会上的这些苦情片段,塑造了芳汀。可以将芳汀的一生分为三个主要的苦情片段:

第一个苦情片段:被抛弃的女婴——雨果塑造的芳汀时,给她的出场便是“一个被抛弃的婴儿”,通过这一片段,雨果打造好芳汀悲惨身世的地基,一个乱世中的弃婴,活下来都成问题,更别提那美好的、有希望的未来了。

第二个苦情片段:被玩弄感情的弃妇——雨果在书中描写芳汀在巴黎受骗,为花花公子贡献童贞,最后沦为弃妇,这发生在生活没什么希望的弃婴身上,像是在雪地洒了厚霜,让她的人生更寒冷。

第三个苦情片段:饱受摧残的无助母亲——雨果写芳汀生下孩子后的生活,主要围绕她与孩子的生存问题展开,一位伟大母亲为了孩子什么都可抛弃、放弃,让人感动的同时,更让人心痛。这样的苦情片段,像吹灭黑暗中前行的可怜儿最后一根蜡烛。

三个主要的苦情片段描写完,作者便完成了芳汀的塑造基础,那就是苦情为首,无论作者几次给了这一人物一缕淡淡阳光,最终故事的发展只会走向悲惨。

(二)美丑对照的塑造理念

大文豪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主张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有效地突出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一种巨大反差,从而深刻地揭示出两事物相反的本质特征。④同样地,雨果在塑造芳汀时,也运用这种原则,不过不像《巴黎圣母院》,描写两主人公的美丑对比,而是通过描写芳汀前后形象,形成巨大反差,完成人物塑造。

虽然芳汀从小就是弃婴,过着贫苦生活,但却拥有着令当时法国女性嫉妒的容貌,她有着一头秀头发,一口玉牙,是绝对美人,但这美却没给她带来一丝好运,反而带给她欺骗和伤害,而她前期的美也为她后期的丑打下基础。后期芳汀为了孩子,卖掉头发、玉牙、躯体,成为人们眼中的“丑八怪”,写如今的丑和曾经的美形成对比,突出生命的悲惨,突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这塑造艺术,更能够发人深省。

三、造成芳汀悲剧的因素

芳汀命運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她的性格,又有客观因素——当时社会的冷漠和观念的腐朽,作者是聪明的,经过他的塑造,芳汀的一生并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一)主观因素——芳汀的性格

在读芳汀部分时,读者会产生不同想法,人们会可怜这位命运多舛的女性,也会怒其不争,甚至会生她的气,是因为尽管在残酷的社会背景下,芳汀的性格也着实让人着急。

她善良得分不清谎言,她太过用表象衡量人的好坏。十六岁那年,因为善良,轻信了多罗米埃的情语,被抛弃,还攒下了未婚先孕的流言。生下孩子后,她没有改变善良本性,她仅通过德纳第夫人带孩子时的慈爱,就断定了德纳第是好人,她放松警惕,将三岁孩子托给人家收养,并且答应按月缴纳住宿费的要求,殊不知德纳第的阴险,他的收留,只想通过孩子,随时敲诈她的母亲。而更可悲,芳汀不但不怀疑德纳第发来的“敲诈信”,而且还十分感谢德纳第一家,收留并“抚养”了她的孩子。

除了善良,造成芳汀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是芳汀的懦弱、不争。芳汀在遭遇他人欺凌后,想到的不是与世上的不公做斗争,而是屈服、妥协。在被多罗米埃抛弃后,她表现得十分洒脱,但在独自一人时,却忍不住哭泣,书中未看到一处描写芳汀恨多罗米埃的地方,反而芳汀潜意识里依然相信着多罗米埃是个“好丈夫”。后来为了柯赛特自甘堕落的芳汀就像是城市中的“皮球”,谁都可以唾一口、踢一脚,这懦弱的人,让人又可怜又愤怒。

(二)客观因素——社会的冷漠和观念的腐朽

除芳汀的主观性格是造成芳汀悲剧的因素外,当时的客观社会也是造成芳汀悲剧命运的原因。

《悲惨世界》的故事发生在战后的二十余年里,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数人在战后的几十年里依旧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养不起孩子的生活里,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只学会了一种生活技能,那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社会,冷漠成为主要代名词。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雨果的小说中,芳汀如此孤立无援,为什么当旁观者看见有人欺负芳汀时,就只是“旁观”。

将芳汀逼上绝路的,除了旁观者的冷漠,还有当时的法国,封建思想没有被彻底根除,人们的思想仍然是腐朽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出现了芳汀这样未婚先育的失节女,是不被接受的,这就有了德纳第拿柯赛特是私生子来威胁芳汀,有了珂赛特被发现后,芳汀被工厂无情开除。

社会的冷漠、观念的腐朽,构成了芳汀悲剧命运的客观因素,让芳汀的悲剧看起来更加“合理”。

四、芳汀悲剧形象的塑造意义

雨果将芳汀放在了《悲惨世界》的前面,这么明显的地方,可见其重要。而作者塑造的芳汀,尽管她的主要故事只出现一章,但纵观全书,芳汀是具有比较深刻的塑造意义的,从故事情节、内容上看,芳汀是这一故事的推动者,从书中所反映的现实意义上看,芳汀又是作者塑造的,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

(一)故事的推动者

芳汀是《悲惨世界》中的女主人公——柯赛特的母亲,她是使男主人公冉阿让与女主人公柯赛特之间建立联系的金钥匙。

这本书的男主人公原先也是社会底层人民,因生活贫苦,他选择偷窃,在早年偷走了面包店的面包充饥,因当时的社会思想是残酷的,所以这次偷窃给他带来十九年的牢刑。之后的人生里,他的心灵受到两个人的洗礼,一个是教堂的神父,另一个就是芳汀。⑥

芳汀是照进他生命里的一束阳光,是她给他的生命带来了希望,尽管他见到她时,她已奄奄一息,他同情她的遭遇,想为她做一切,来了结她的心愿,他替她给德纳第家里寄钱,在她去世后,帮她找回孩子,他尽心照料她的孩子。芳汀改变了冉阿让,让他逐渐成为一个更加善良的人。而正是有了芳汀,冉阿让才去寻找柯赛特,因此芳汀的出场,使男女主人公之間有了联系,她是这一故事的推动者。

(二)现实的反映者

芳汀形象的塑造具有现实反映作用,在战乱后的年代里,想了解当时人们的悲惨生活,一个处于社会底层饱经风霜的软弱妇女是最有发言权的。

芳汀的一生像集合体,集合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经受痛苦的几个片段,将这些片段不断放大,但一点也不夸张,只让人觉得在平淡文字后,可以感受到芳汀的控诉,她在控诉现实的黑暗、社会的残酷、人情的冷淡,而这正是当时法国社会的现实。人们看到婴儿芳汀被遗弃,相对应,当时的社会有无数的婴儿被遗弃;人们看到青年芳汀被玩弄感情,相对应,当时的社会因为阶级分化严重,许多的社会底层的女孩都不免被花花公子玩弄情感,惨遭抛弃;而中年芳汀为了孩子的生存不断堕落,反映的也是发生在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种种事件。

雨果塑造的芳汀这一形象是成功的,她就是当时法国黑暗社会的代名词,是当时底层人民的代表,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者。

五、结论

在这部世界名著《悲惨世界》中,作者雨果塑造了许多血肉鲜活的人物形象,而让人记忆最深刻的仍是芳汀,虽然作者对她的着墨很少,但其实在这短短的篇幅中,读者们已经能看到芳汀作为一个悲剧形象,透过书本站在人们面前了,而通过芳汀的形象分析、作者独特的塑造艺术及芳汀人物的现实意义,常常会发现,在芳汀部分,讲故事的早已不是作者雨果,而是芳汀自己。

注释:

①维克多 · 雨果:《悲惨世界》,人民出版社2015版,30-32页。

②维克多 · 雨果:《悲惨世界》,人民出版社2015版,36-40页。

③维克多 · 雨果:《悲惨世界》,人民出版社2015版,第50页。

④维克多 · 雨果:《雨果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版,62-67页。

⑤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70-290页。

⑥维克多 · 雨果:《雨果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07-140页。

参考文献:

[1]维克多 · 雨果.悲惨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汪敏萍.从《悲惨世界》中的女性形象看雨果的女性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汪怡辰,从《悲惨世界》中感悟雨果的女性观[J].北方文学,2018(3).

[4]胡卫卫,女性主义视角下《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解读[J].电影文学,2014(15).

[5]刘天艺,救赎之路风雨兼程——运用崇高理论分析歌剧电影《悲惨世界》[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

[6].袁筱一,雨果.《悲惨世界》和浪漫主义[J].书城,2019(12).

[7]康乃馨.雨果小说中的史诗性维度:以《悲惨世界》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

[8]曲丽丽,孙艳婷.论《悲惨世界》的文学隐喻因素[J].文学教育(上),2019(06).

[9]钱世锦.引进音乐剧《悲惨世界》[J].档案春秋,2019(12).

[10]仉梓含.投河自尽的执法者——浅析《悲惨世界》中的沙威形象[J].科学咨询(科技 · 管理),2020(3).

[11]郝雪.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分析与演唱风格分析[J].戏剧之家,2019(03).

[12]王晶晶.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研究——以《悲惨世界》为例[J].戏剧文学,2019(09).

[13]张晓菲.音乐剧《悲惨世界》芳汀的角色塑造和唱段分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8.

[14]李沐蓉.浅析《悲惨世界》中不同的悲剧人物形象——基于电影影视文本的分析[J].国际公关,2020(09).

[15]丁松云. 《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与分析[D].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7.

猜你喜欢
雨果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curriculum of English major
雨果剃发
在雨果的沙龙里
雨果的“谎言”
雨果赊账交友
雨果的“谎言”
雨果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