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城镇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2021-09-10 07:22林轶邹诗琦申灿玉
旅游纵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传统文化广西

林轶 邹诗琦 申灿玉

摘 要:对于民族地区旅游城镇的发展来讲,文化旅游占据着主导地位。具有独特性的异域文化是旅游城镇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但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强弱文化的碰撞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本土文化,影响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本文以广西为例,调研分析广西在建设旅游城镇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整合文化空间、强化参与主体保护意识、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以及倡导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居民参与”等4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旅游城镇;传统文化;文化旅游;广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及路径研究(20FGL019)。

文化建设是加快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是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民族文化对旅游城镇来说是天然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或缺的旅游吸引力,并且对民族地区旅游城镇的发展来讲,文化旅游占据主导位置。所以,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文化的繁荣发展是旅游城镇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但同时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侵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强势文化逐渐吞没弱势文化,弱势文化背景下人们会争相模仿强势文化下的行为、思维甚至语言方式,逐渐实现文化趋同,打磨掉了一部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商业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民间文化和习俗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方式和时间下进行庆祝的,但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扩张,当前不少地区的民族文化失去了传统的精髓,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求,节庆活动不定时进行,失去了原有习俗的独特意义与氛围,导致传统文化异化,失去本真。因此,广西在建设发展旅游城镇的同时需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城镇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模型机制中主要分为4个部分:影响因素、参与主体、构成要素、保护机制(图1)。其中影响因素、参与主体、构成要素是旅游城镇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影响因子,3个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随着旅游城镇建设的实施有所变化和调整。

旅游城镇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3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对旅游城镇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施有所影响的自然条件;经济因素主要是指当地的经济条件,旅游城镇建设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的地区资金投入不够,会导致在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社会因素主要是指在旅游城镇建设过程中社会制度、群体、道德规范、社会交往、国家法律、风俗习惯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城镇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保护,如社会交往会使外来文化自然流入、冲淡本地文化,而国家法律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影响旅游城镇建设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监督是否有效,进而影响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效果[2]。在旅游城镇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参与主体主要有游客、居民、政府、开发商以及当地的其他组织,它们分别起着统筹控制、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支持推进、体验与尊重的角色作用。参与主体也是影响旅游城镇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社会因素中的一种。而构成要素主要有两部分:城市意象和文化空间,城市意象与文化空间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作用,共同支撑旅游城镇中的文化系统,这也是影响旅游城镇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自然因素中的一种。据此,本文提出旅游城镇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主要有空间整合、因地制宜、保护为主、开发为辅4个方面。旅游城镇本身是一个大的文化空间系统,其中由各个小的文化空间系统组成,应该将各个小的文化空间进行整合,实施整体的保护与开发,并相互作用,共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强烈

广西的旅游城镇建设也是城镇更新的过程,因此,难免存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的问题,这些问题若是处理不好,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会对传统文化造成破坏,并侵蚀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目前,广西许多的传统古民居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楼房所取代,许多少数民族居民外出打工或外迁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脉络,少数民族人民将外面的新潮物品和生活方式带回聚居区,民族旅游的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联系更紧密,但同时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民族情感。这些现实情况都使得少数民族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传统价值观念扭曲、传统文化的受众缩小,民族凝聚力下降,传统文化的保护也难以执行。

(二)缺乏整体保护思想

旅游城镇建设是一个整体工程,因此,首先要对旅游城镇建设地区有整体的了解,要全盘考虑,兼顾“点、线、面”[2]。“点”就是个体独立散状分布的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线”则是由这些建筑个体成线的分布,如历史街区、古建筑之间的视觉通道;“面”是有一定规模的历史街区、古镇、村落构成的视线的完整。而广西在旅游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常常只重视了一个方面,缺乏对点线面格局的综合考虑,造成了传统文化资源的浪费与破坏。

(三)利益驱动的传统文化变味

广西民族地区都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也成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村落被开发成民俗旅游度假村或景区景点,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感受历史传统文化,带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传统文化保护的挑战——利益驱动下的传统文化变味。目前,广西绝大多数的民俗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都是趋利的市场环境和市场运作下的文化展示,并不是民族成员的自发行为,是一种商品展示行为。其以发展经济为目的,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

(一)整合文化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民族地区小城镇旅游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广泛关注。民族地区的旅游城镇在民族文化传承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城镇文化空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只有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城镇文化空间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传统文化的保护对于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旅游城镇来讲,将文化空间进行整合,将各个文化要素整合在一起,进行统筹发展与规划,有利于对当地传统文化的整体保护[3]。并且整合过后的文化空间文化特色更加突出,有利于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加强居民、政府以及开发商等各个旅游城镇建设参与主体对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激发各个参与主体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二)强化参与主体的保护意识

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建设中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需要多方通力合作,旅游城镇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居民、企业、非政府组织、游客等,其分别起着统筹控制、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支持推进、体验与尊重的角色作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旅游城镇建设参与主体的内在使命[4]。第一,政府作为社会的引导者和政策的制定者,需要考虑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特殊性,特别是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这决定了旅游城镇建设的执行和成果。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差的政府执行下旅游城镇建设可以毁掉一个区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强的政府执行下旅游城镇建设可以使整个区域得到升华。第二,企业商家要持以社会责任,而不是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急功近利往往会对传统文化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旅游城镇建设利益相关者的众多企业商家的合力,如赞助传统文化的表演活动、援助民间老艺人,其长远的信誉和效益都比在民族地区建造与当地文化不符的奢华餐馆酒店来得要好。

(三)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

传统文化的保护,不仅是对物质和非物质成果的保护,同时还包括对人的保护。许多文化的消失,都是由于没有传承人而导致的。因此,文化人才是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根本,没有专攻传统文化的文化人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则无从谈起。传统文化人才包括文化技艺学徒和民间老年艺人。首先,激励文化技艺学徒的学习。建立“传统文化优秀传承人”的奖励制度,设立“最佳学艺奖”“民间文化学徒大赏”等奖项和活动,组织学徒在城区固定的活动场所进行技艺比拼,为学徒们安排相关文化活动和表演,激励文化技艺学徒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其次,保障民间老年艺人的生活。这部分上了年纪的弱势群体,大部分都丧失了或即将丧失劳动能力。怎样使他们安享晚年、乐于传授文化技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荣誉的尊重和物质的关爱是有效的手段,将老艺人进行分类分批,分期授予他们民间艺人荣誉称号,并适当给他们生活补贴,保证其基本生活质量,这样能够引导人们对老艺人的尊重和重视,也让他们安心并乐于传授民间传统文化技艺。

(四)倡导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居民参与”

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城镇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居民的感受,让他们能够享受现代化成果,因此要求居民的高度参与。居民参与的旅游城镇建设强调居民的高度参与,但不等同于任由其自由的发展,盲目的以居民为主导,而是要由政府、设计师、居民、开发商一起共同参与和完成旅游城镇建设。对少数民族居民意志的尊重也就是对少数民族精神文化的尊重,让话语权重新交回到使用者手中,赋予他们一定的控制自身生活环境的权利。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世世代代在当地居住,对居住环境有一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浓厚的家园情节,他们都不愿意改变多年的生活环境而外迁,并且按照长久的生活习性对营造具有人情味的生活空间、保持原有居住格局有迫切需求,希望城镇建设能够体现他们的意志,实现对民族文化和社区宗教信仰的尊重;其次,大多数居民都有一技之长,有互建房屋的经验,他们比较透彻地了解住房的建筑工艺以及建筑材料上的使用,于是他们的参与能使旅游城镇建设顺利进行,也能为建设过程中的传统文化保护发挥重要作用;最后,考虑到居民的经济来源,要进一步激活社区的民俗业态发展,保障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与持续发展[5]。

[1] 赵峻毅,周艳.广西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现代商业,2020(6):32-34.

[2] 刁军辉,蒋韬.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21(2):25-26.

[3] 韦福巍,周鸿,黄荣娟.区域城市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J].广西社會科学,2015(3):24-28.

[4] 范建华,李林江.文旅融合趋势下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考:以广西北海涠洲岛为例[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119-125.

[5] 李伯华,李雪,陈新新,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双轮驱动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40-49.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传统文化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凤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