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政工干部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2021-09-10 07:22郭静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校工会创新素质素质培养

郭静琰

摘  要:本文对高校工会政工干部创新素质培养与提升展开论述,认为创新素质包括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鉴于事物发展规律,创新必须要建立在传统工作基础上,而非完全和传统工作割裂。故高校工会政工干部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必须是在其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实现的人格、品质的进一步跃迁。换言之,忽略了本职工作去谈创新素质培养,是缺乏根基的,是不切实际的。

关键词:高校工会;政工干部;创新素质;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5-0-03

高校工会当中政工干部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引导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为塑造“教风稳健、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做出积极贡献。但“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教职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政工干部必须要对该项工作有充分认识,对教育对象有明确了解,并能够保证本身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且能够完成本职工作。在这样的基础上政工干部进行创新素养培养,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高校工会政工干部创新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从古至今,说到教师都有“两袖清风”的美誉,更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赞叹。然而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教育行业作为一方净土也受到了冲击。教职工思想多元化,教师功利心越来越强,这对于工会政工干部而言是一种挑战:需要其分析教职工思想形态,总结传统工作不足,并以创新思维去提升政工工作质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学校文化建设当中,发挥其主流思想作用,对不良的思想起到纠偏作用。换言之,新形势下教职工思想多元化,需要政工工作创新形式和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落土扎根。高校政工干部创新素养培养既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也是为了改变高校工会政工工作现状,是一项利己利人的重要工作,需要高校提高重视程度,尤其是政工干部本人更要对其重视[1]。

二、目前政工干部创新素养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輕视政工工作。目前高校建设集中于环境建设,对教职工心理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工会政工工作空转,发挥不了思想教育作用。而且轻视政工工作导致政工干部老龄化,大部分都是即将退休的教师上岗,工作效率低,工作不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以说教为主。这样的工作方式容易受教职工抗拒。而且这样的政工工作群体对于创新素养培养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第二,管理缺乏激励制度。对于高校工会政工干部而言,同样需要物质和精神激励。然而因为轻视师德建设以及职业教育的缘故,所以工会政工工作边缘化,对其没有给予较为详细的激励制度,进而政工干部工作积极性差。另外缺乏激励也是因为政工工作偏向于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缺乏更为精准的工作评价指标。指标不明确便无法评价政工干部工作绩效,自然无法匹配相应的奖惩[2]。

第三,缺乏监督机制。目前部分高校政工干部思想守旧落后,在工作上容易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或者抱着“老好人”态度,工作效率低下。究其原因,除了缺乏激励外,主要是对政工干部的监督不够严格,导致自身缺乏学习意识,不能积极学习国家有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政工干部也没有很好地锻炼自身能力、强化文笔,且计算机基础差,不具有现代办公能力。

第四,缺乏创新素养培养整体方案。创新素养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但是意识、思维、能力三者都必须通过具体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来进行评价。而高校管理者对政工干部缺乏监督,更不具有动态评价能力,对其创新素养的高低评价缺乏根据,形成的创新素养培养方案华而不实。这也是一些高校针对政工干部进行创新素养培养后,其仍然坚持原来工作方法的主要原因[3]。

(二)政工干部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工干部信息素养较低。现代高校当中工会都是由即将退休或者退休返聘人员组成的,尤其是政工干部这样的现象特别明显。因为年龄的原因使他们缺乏信息素养,即对信息敏感度低,对政工工作缺乏信息化思维,不能灵活掌握新媒体技术为政工工作提供方便,工作效率低下。另外,因为信息素养低,他们价值观自然而然和年轻一代教职工相左,两个群体价值观的冲突会无形中阻碍政工干部和教职工交流沟通[4]。

第二,政工干部普遍缺乏忧患意识。教职工队伍素养问题直接关乎高校教育质量。然而目前一部分政工干部缺乏忧患意识,对教职工存在的各种追求名利行为视而不见,或者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意去得罪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都成了一种形式。

第三,年龄较大工作刻板。年龄大理解能力下降,不能很好地掌握现代高校管理制度,让自身和制度存在深刻的矛盾冲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工干部工作效果。例如,缺乏政工工作的人文意识,在工作中容易偏激,用不合时宜的规矩去衡量现代高校教职工,必然会导致教职工的普遍抗拒。

三、高校工会政工干部创新素养培养与提升方案

(一)高校层面

第一,提高政工工作重视程度。这是保证政工干部获得创新素养培养的前提条件。只有高校管理者看到政工工作价值,认识到其创新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才会积极着手去展开培养工作。一旦高校管理者重视政工工作后,会合理看待政工干部老龄化问题,会积极在队伍中融入年轻一代,有效解决老年政工干部工作上的不足。同时也会充分利用他们经验多、教学技术强等特点,来对教职工展开必要的指导和培训,解决政治思想工作虚浮不具体的问题。最为主要的是,在年轻政工干部的带动下,会提升老龄政工干部创新素养培养的积极性,形成一定的自我学习习惯。

第二,制定系统的激励制度。高校管理者需要明白激励制度的具体作用,善于利用物质、精神激励去影响政工干部,让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自发提升创新素养。鉴于政工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管理者能够联合思想政治教师以及教育行业专家来为其建立具体的评价指标,将政工干部的工作绩效科学地反映出来,并可以和具体的激励对接,做到奖勤罚懒。在激励中,明确提出创新素养衡量指标,并给出评价标准,让政工干部认真理解,把握自身创新素养培养诉求,积极和管理者互动,获得必要的培训。

第三,进行行政监督和民主监督。管理当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对政工干部进行必要的行政监督,对其工作方式方法、工作绩效进行动态评价,并能够定期带领政工干部去学习和工作有关的法律,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创新工作的同时,不会和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另外,管理当局也要勇于创新,给政工干部提供个人学习环境,能够针对文笔、计算机、沟通等领域提供培训,让他们写出情感真挚的文章,稳健地操作计算机,在和教职工的交流中达到思想教育的润物无声[5]。

第四,详细调查形成创新素养培养方案。首先,管理者需要让政工干部认识到创新素养的重要性,了解其具体组成。其次,通過政工干部的日常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等,对其本职工作能力进行评价,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短板。再次,认真开展沟通交流,普遍采集政工干部对创新素养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形成具体的培养方案。将方案反馈给政工干部,让他们对其进行再次确认,之后进入培养环节展开必要的培训。这其中最为关键一环是,能够在后续工作中对受训后的政工干部工作表现、工作绩效等展开评价,前后对比创新素养培训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下一步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

(二)政工干部层面

第一,政工干部要有自我学习能力,可以对接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学习信息化技术。首先,在日常工作中政工干部需要观察分析政治思想工作对媒体、宣传方法的基本要求,能够积极学习其他高校政工工作优点,看到信息化技术在思政工作中的优势,从而不断激励自己汲取现代管理知识,保证自己与时俱进,可以和教职工同频交流。其次,善于利用当下新闻话题去引发教职工讨论,并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教育工作中,让教职工欣然受教。例如,前不久天津教师教育学生事件,从个人课堂纪律上升到学生人格甚至父母社会阶层高度。这件事可以作为鲜活的政工教育素材加以利用,引发教职工热议,并将国家的教育主张融合进去,达成良好的教育结果[6]。

第二,提高自身的忧患意识。政工干部必须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要明白自身责任,要深刻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意义。政工干部需要积极走入教职工队伍当中,发现教职工的思想状态、行为模式,然后反思导致这样的思想和行为的背后原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其中政工干部必须要远离“得罪人”的想法,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理念,敢于指出教职工当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和行为,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第三,要善于打破传统,创新政工工作,保证其具有的教育性、沟通性、激励性、指导性、监督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克服年龄影响,要拥有年轻心态,既能保证秉公办事也能做到灵活应变。其次,要善于结合本职工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影响教职工,除了坚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外,还可以结合社会大环境融入是非观,不断调整教职工思想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工会政工干部创新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需要高校管理者、政工干部协同努力。高校管理者提供制度、技术、设备、培训,而政工干部本身则需要从思想、行为方面不断规范自己,积极对接新时期高校管理机制,善于利用新媒体来扩大思政教育阵地,引导教职工一同构建教风严谨、师德高尚的现代高校。

参考文献:

[1]高珍.试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培养[J].农家参谋,2020(11):217.

[2]颜荣龙.工会政工干部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探讨[J].消费导刊,2017(13):242.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工会工作途径创新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8):68-69.

[4]左福民.浅议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新时期合格政工干部[J].现代国企研究,2019(12):441.

[5]陈洋.新时期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学习的作用与意义[J].消费导刊,2019(13):82.

[6]陈逸飞.新时代政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9(26):63.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高校工会创新素质素质培养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浅谈如何创新高校工会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