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B超监测下腔静脉宽度变异率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

2021-09-10 07:22阿不来提·海里力李静马恩光孙晓靖
智慧医学 2021年4期

阿不来提·海里力 李静 马恩光 孙晓靖

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床边连续性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指导临床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并分析此监测指标对指导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通过床边连续性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宽度及下腔静脉宽度呼吸变异率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并统计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率、总住院时间、ICU 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患者心竭、肾衰发生率,7天死亡率及28天最终死亡率。结果(1)两组患者EGDT达标率、住院时间及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达标率更高、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更短;(2)两组患者心竭、肾衰发生率、28天死亡率无差异,实验组7天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床旁超声检查对下腔静脉内径进行测量,同时计算其变异度(IVCV),该法优势是没有创伤,安全性高,效率高等,对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容量状态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连续性B超监测;下腔静脉宽度变异率;脓毒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病情最危重一种亚型,病死率极高,临床有效治疗方式主要是早期液体复苏[1],但复苏的液体量及速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过少过慢不能有效纠正低血压状态,过多过快则会导致容量负荷过重。目前采用的PICCO指标繁杂,准确度和特异性均难以令人满意。本研究探讨通过床边连续性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宽度(IVCD)及下腔静脉宽度呼吸变异率(IVCV)指导临床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并分析此监测指标对指导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同时进一步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过程中的优势,为临床更好的防治脓毒性休克提供临床循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通过床边连续性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宽度及下腔静脉宽度呼吸变异率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

1.2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率、总住院时间、ICU 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患者心竭、肾衰发生率,7天死亡率及28天最终死亡率。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中位数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感染情况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EGDT达标率、住院时间及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达标率更高、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更短;两组患者心竭、肾衰发生率、28天死亡率无差异,实验组7天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是重症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最基本治疗手段。有研究指出,患者经过了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后,脓毒症患者将会有着相对更高的生存率,患者组织灌注及氧合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代谢紊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有效的控制病情,同时对多器官功能衰竭也表现出控制作用;研究指出,早期液体复苏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对早期液体复苏具体目标进行了明确。本研究主要是利用床旁B引导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以此作为一项动态指标来对急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机体液体容量反应性情况的评价,有效的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情况。基于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可以有效的评估容量,可实现对容量反应性的有效预测[2],在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容量负荷的有效预测,对于液体复苏治疗指导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巴特.脓毒症与脏器损伤[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4,6:598-600.

[2]董 岩,杨立新,梁伟,等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对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電子版,2017,9(2):124-127

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院内科研基金项目,YZR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