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家的枕边书

2021-09-10 07:22滕贤慧
阅读时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枕边书钱穆狄更斯

滕贤慧

喜爱阅读的人,手边常常会有几本随时翻阅、用来消闲的读物,这些书可以被称为“枕边书”。

“枕边书”一词可追溯到唐代,韦应物在诗中说:“花里棋盘憎鸟污,枕边书卷讶风开。”同时代的李九龄也曾言“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微风、流水、书卷、花鸟营造出闲适清逸的氛围,而枕边读书就生发于此。

枕边书可以带来知识,释放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功利性阅读的偏颇。但它不仅仅局限于放置在床前柜头的书本,从广义上来看,人在自由状态下,自愿选择的读物都可以被纳入枕边书的范畴。

那么,一些文学家、学者的枕边书有哪些呢?这里择选了几位名人,以期瞥见那个时代他们的阅读旨趣和审美风尚。

鲁迅与“三哼经”

鲁迅一生阅书无数,他自己购置的书,仅根据《鲁迅日记》上的记载,从1912年到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倘若他还在世,问起老先生的枕边书是什么?估计他可以说出一大串来。但要问起童年时期鲁迅的枕边书是什么?那必然是阿长(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称她为“阿妈”,但憎恶她时就叫“阿长”)口中的“三哼经”(即《山海经》,阿长不识字,这是她对该书的称呼)。

鲁迅幼时在一个远房叔祖那儿得知,曾经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

“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哪里去了。”

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念念不忘到不识字的长妈妈也跑来询问。终于在一次探亲之后,长妈妈带来了四本有画的《山海经》。

人面的兽,九头的蛇,都在里面,满足了他当时对异人怪兽的想象。即使那四本书纸张粗糙,图画简单,鲁迅仍称之为“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如此有趣且心爱的书,想必也是当时常常翻阅并放置于床头案上之物。

从那以后,鲁迅更加热衷搜集带有图画的书,便有了《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点石斋丛画》《诗画舫》等等,对美术、设计的了解也逐步加深,在他以后出版的书中就有自己设计的封面。

老舍与狄更斯

老舍的作品追求幽默,在他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等作品中,有对“恶”的嘲讽,也有对“善”的批判。这里的幽默既是老北京人留下的烙印,也是受英国狄更斯的影响。

老舍在《景物的描写》中就提到永远忘不了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即《大卫·科波菲尔》),然而,他对狄更斯作品的真正喜爱和接受还是他在英国的任教时期。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极喜读英国大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爱不释手。我初习写作,也有些效仿他。”

在英国为了学习英语,老舍尝试涉猎英国的小说,读得比较杂乱,但狄更斯的《尼考拉斯·尼柯爾贝》和《匹克威克外传》让他爱不释手,且在这仅有的阅读基础上,开始“大胆放野”,创作出了处女作《老张的哲学》。这本书描写小人物、深于讽刺等特点让人不禁想起狄更斯的作品。

老舍的枕边书,或许不只一本,除了上文提到的三本狄更斯的作品,《双城记》《雾都孤儿》等大概率也在其中。

钱穆与《史记》

钱穆,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对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国学大纲》至今仍是史学研究者的必读书目之一。

钱穆的枕边书,可以从他当年给在北大读书的孙女的信中窥探一二。

1980年,钱婉约向祖父钱穆请教读书问题,钱穆在给她写的回信中说道:

“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

钱穆出自对《史记》的热爱,要求孙女全读《史记》,且遇到精彩的地方要反复读,直至可以背诵。对孙女如此要求,钱穆本人自然能够背诵。《史记》全文50余万字,即便只背诵精彩处,也不会太少。这已经不是枕边书,而是脑中书了。

钱穆时时翻阅《史记》,乃至背诵,不仅是消闲娱乐,也是他做学问的一部分。“做学问主要在自己觅得喜爱……莫要怕学问广、书籍多,只择你所好逐步上进,也并不吃力。主要总在保持自己的喜爱上。”只因是自己喜爱的领域,不管多艰难,都不会觉得痛苦。

巴金与《告少年》《古文观止》

巴金对枕边书的态度与钱穆有些相似,即对喜欢的书要反复读、反复品味。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是巴金年少时放在床头每晚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书,“读了流泪,流过泪又笑”,书中描绘的人类幸福世界和安那其主义(又称无政府主义)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告少年》外,《古文观止》也是巴金的枕边书之一,这本书读得多了,他甚至可以顺口背出来。书中两百多篇古文被他称为“真正的启蒙老师”,其中的奥妙与内涵值得人细细体味。

巴金生病时的读书法也较为奇特新颖,那就是静坐着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像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在对书的回忆中吸取精神力量,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被关在小黑屋,靠着心中的莫扎特音乐度过了黑暗孤寂的漫长时光的情节。书籍与音乐一样,都能给予人精神上的支撑。

当然这也是巴金读得多,记得熟的结果。倘若读得少也记不住,那么绞尽脑汁恐怕也只能摸索出几个人名、地名。

冰心与《三国演义》

冰心在《忆读书》中回忆了儿时读书的情形,提到舅父每日饭后为她们讲一段《三国演义》的故事。“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等情节让她如痴如醉,但每日舅父只说半个钟头就去干公事,让人心痒痒又无可奈何。最后冰心决定咬牙来啃这本“大部头”,半知半解地读了下去。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忆读书》

因为对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的喜爱,《水浒传》《红楼梦》等也渐渐走进她阅读的视野中。冰心从读书中感到无尽的快乐,“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三毛与《小王子》如果你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来看书,你会看什么书?

三毛的答案是——《小王子》。

“只一个月,我便去看一本法国作家——圣厄佐培里著的《小王子》。用一个月去看它,可以在一生里品味其中优美的情操与思想。也是绝对不枯燥的一本好书。”

《小王子》用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成人的空虚与死板以及爱是什么。在三毛看来,这些都是值得让人用一生来品味的。

根据三毛的阅读习惯,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她看《小王子》的情形。这本书一定是她花钱购买的,因为她不喜向人借书,借的书是来宾,唯恐招待不周,只能小心翼翼地翻看,所以难以沉醉其中。阅读的时间应该是深夜,如果是书馆,旁边要放上自备小台灯和茶具,因为她个性最怕生硬、严肃和日光灯。

《小王子》的天真温情,涵盖的东西多又绝不枯燥,与三毛的阅读习性及个性相得益彰。

不同的人选择枕边书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共通之处都是自由自愿,乐在其中。有的人的枕边书看似随意,其实也是窥探其内心的窗口,能从中发现他精神滋养的来源和智慧的沉淀。

茅盾与《战争与和平》

茅盾在《爱读的书》中为小说正名,在他眼中小说不仅仅是“闲书”,也是公认的精神粮食之一,写作者的态度是严肃的,写出来的东西不是供人消遣的。茅盾个人爱读与历史和幻想有关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赞扬有加。

他在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时,非常留意三个方面,一是布局;二是写人物;三是写热闹的大场面。之所以喜爱阅读《战争与和平》,也是因为它在这三方面成就突出。

《戰争与和平》不仅描写人物性格入木三分,对于宴会、打猎、打仗、赛马等场景,作者可以写得五彩缤纷又自然不吃力,拱形结构更是精密。

作为小说家,茅盾的枕边书也是选择那些在结构、人物、场面描写上非常优秀的小说。结合他的长篇《子夜》等作品来看,他也从中受益匪浅。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枕边书钱穆狄更斯
钱穆的容与化
钱穆的容与化
枕边书
谢冕趣谈枕边书
作家们的枕边书
摆 棋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
狄更斯钓鱼
你能变好,我则安心
枕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