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都市类文化宣传工作者的素养

2021-09-10 11:39徐健
百花 2021年4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素养

徐健

摘 要:都市类文化宣传出现之后,其人员使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相对宽松。这样确实有很多好处,如有利于根据媒体发展需要调整人员结构,减轻人员负担,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考察缺少连续性,也常常会出现用人不当的问题,给宣传管理留下隐患。

关键词:都市类文化宣传;素养;价值取向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空前繁荣,党报党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同时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新类型的宣传,都市宣传就是其中一种。

具体而言,都市宣传是指:都市类文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面向大众特别是都市市民的媒体,其宣传形式灵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反映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能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运作方式灵活、新颖,具备较强的服务功能。

据考证,最早使用都市宣传称谓的,是由贵州日报社1993年8月创办的《贵州都市报》,紧接着,陕西日报社在1994年1月创办了《三秦都市报》。最早将都市报做大做强,并赋予其市民生活报和崭新的市场化运作的,是被称为“黑马”的《华西都市报》(1995年1月创刊)。

都市类文化宣传的出现和发展有着很深刻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化的提速以及我国的新闻体制改革。

都市类文化宣传出现之后,其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较为灵活,人员使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相对宽松。这样确实有很多好处,如有利于根据媒体发展需要调整人员结构,减轻人员负担,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考察缺少连续性,也常常会出现用人不当的问题,给宣传报道管理留下隐患。

笔者认为,都市类文化宣传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的素养。

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一致的原则

国外的任何新闻媒体,它都代表着一定阶级或者集团的利益,积极宣传这个阶级或集团的主张、方针、政策,为实现这个阶级或集团的理想、目标而努力,超阶级的、纯粹的新闻媒体是不存在的。

我国的新闻媒体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它代表着的是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因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要求我们的新闻事业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一致的原则。

在新闻实践中,都市类文化宣传工作者要努力坚持党性和人民性一致的原则: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且在新闻实践中把这些路线、方针和政策变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让人民群众学习、理解和接受,推动他们的劳动实践。

除此以外,还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视人民群众为父母兄弟,走进人民群众中去,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呼声,为党和政府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二、树立主流意识,增强都市类宣传媒体的公信力

都市类宣传报刊在我国出现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发展形势良好,产生了不少影响较大的都市类报刊,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华西都市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南方都市报》等。

都市类文化宣传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洞晓社会风云,影响社会舆论,引领生活时尚。其内容具有贴近性、趣味性,为各界人士所喜闻乐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读者群体上,都市类文化宣传所具有的广泛性是其他类型的媒体宣传所不能比拟的。更重要的是都市类文化宣传是以党的宣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指导的,完全遵守党的宣传纪律。

弘扬主旋律,唱响主旋律仍然是都市类文化宣传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原则之一。

主旋律报道内容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等,关系国计民生,代表着全社会的主流,备受群众关注。这样的内容,也是都市类报刊必须关注的。都市类报刊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关注这些内容,才能拥有更加广泛的读者群,才能增强都市类报刊作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都市类文化宣传工作者要树立起主流意识,多采写唱响主旋律的文化宣传。当然,鉴于都市类文化宣传的特点,要把唱响主旋律的报道做好,也不是容易的事情。笔者认为,都市类宣传工作者要注意分析读者心理,研究读者需求,选择与读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把主旋律报道总体要求和读者关注区域的交汇点作为报道的落脚点,有针对性地影响舆论、引导读者。

三、确立民本民生的价值取向,关注民本民生、

关注弱势群体

关注民本民生,就是对普通百姓生活现状和生命个体的关怀与尊重。

如在2005年中秋节到来之际,《贵州都市报》就推出了一组题为“圆梦中秋”的策划报道,关注的群体是孤儿院里的孤儿,策划的意图是让热心家庭带着孤儿们去过中秋佳节,让他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这组报道在特定的日子里推出,关注的对象又是那些无父无母的孩子们,因而在不少热心家庭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初期的报道出来后,不少家庭赶到报社报名要求领孩子去过中秋,有的家庭还是专程从远离贵阳的地州市赶来的。上百名孤儿都被热心家庭领走,策划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可以说,关注民本民生、关注社会中的弱勢群体是都市类宣传的优良传统。直到现在,关注民生的问题不仅没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媒体宣传形式更趋于规范。党和国家制定了许多涉及民本民生的政策和措施,全社会也都在关注民本民生,关注弱势群体。

四、确立以人为本、人性健康的人文道德底线

作为都市类文化宣传工作者,应该确立以人为本、人性健康的人文道德底线。这不仅仅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也是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传媒工作者一旦失去了这样的道德底线,那不光害自己,还会危害读者、危害群众、危害社会。

要确立这样的道德底线,就要求都市类文化宣传工作者必须有健康的人性、远大的理想和顾全大局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素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五、具备强烈的策划意识和相应的策划才能

都市类文化宣传策划也叫报道策划,是在宣传报道进行之前对选题进行议程设置的过程。它具有明显的报道意图,渗透着传媒工作者对选题思考的轨迹,某种程度而言,它还是一种创新性活动。

现代媒体,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媒体,策划报道必不可少,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对具有典型意义的选题进行策划报道,信息量大而且相对集中,易形成报道上的优势,比起一般性报道,更能吸引受众。其次,“策划出精品”,这已经成为新闻传媒的共识。

从现代媒体发展的情况来看,都市类文化宣传更加注重报道策划,不少报道在社会中产生强烈反响,都是通过策划来实现的。各地都市类文化宣传之所以在当地产生巨大影响,策划作为一种报道手段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对于都市类文化宣传来说,策划已经成为扩大自身影响、吸引广大受众、展示自我实力的重要手段。

(贵阳市息烽县融媒体中心)

参考文献

[1] 傅俊卿.电视新闻实务[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兴趣与爱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良好的数学素养依赖于学生学习的再创造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