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文化素养培育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2021-09-10 20:09张非非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大学英语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学生的工匠素养,对其服务社会与企业的能力作用深远。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为例,从工匠精神在高职学校教学中的现状和意义出发,梳理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工匠素养的内容,提出了基于工匠文化素养培育的高职英语教学实施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文化;大学英语;高职院校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载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要重点培养“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的职业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一部分,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工匠文化的教育对高职学生至关重要。本文以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为例,从工匠精神在高职学校教学中的现状和意义出发,梳理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工匠素养的内容,提出了基于工匠文化素养培育的高职英语教学实施路径。

一、工匠精神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德国、瑞士、奥地利等西方制造强国,他们的企业因其对技术和服务的专注和专业,使得其制造出产品的名扬世界。同样在这些制造强国,其各层次职业教育往往比较发达,工匠氛围浓厚,技工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例如,在德国,有《职业教育法》《学校法》《就业促进法》来保障职业教育体系。工匠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职业精神被纳入职业教育的范围,学校和企业塑造、培养准职业人的工匠精神,并在实践中传承和发展这一精神。

在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造出过司母戊鼎这样的精美铜器,也有“四大发明”这样的智慧创新。可见,中国自古还是有“技进乎道”的文化源流的,中华民族的基因里,还是有工匠精神的;只是独尊儒术的结果把劳动分出了贵贱和上下,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又使人们拥有技能的有效期快速缩短,这都使得人们坚守和潜心某一职业技能劳动更加不易。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倡工匠精神。随后,工匠精神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做了相关研究。

二、培育高职学生工匠文化素养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的态度,是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和必修文化素养课,其核心教学目标不在于专业技能,而在于通识能力。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重视英语的工具性,忽视其人文性的特性,仅仅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来教学,侧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对人文精神的传授。在高职《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就是通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工匠案例,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对象涵盖各个专业,覆盖面广,开设的时间通常是第一学年,教学时间长,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更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英语教学的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不同语言的国家、不同种族文化间人的精神及其价值观,更折射出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行业文化,职场文化和工匠精神。

(二)实践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有效利用高职院校覆盖面最广的英语课堂教学,助力适应成都产业乃至四川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工人成长,培养服务于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的应有之义。工匠精神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配合成都市乃至四川省产业功能区的发展,高素质复合型现代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对高职院校的新要求。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的培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较为滞后、相关课程设置不成熟、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短板、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研究工匠精神并将之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进入企业后形成“敬業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的职业精神有实践意义。

(三)内涵特征

从2016-2018年,全国各地搞过不少工匠人才评选,经统计的、网络可查的省级工匠人才评选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统计数据表明,各省级总工会评出的工匠人选均来自企业的设计、生产、加工、工艺、制作、维修、测量、雕刻、织绣、美发、医生、厨师等岗位,几乎囊括社会的各个行业。有些地方政府对“工匠精神”载体的理解倾向于在第二产业从事物资资料生产、掌握手动技能的劳动者,特别是在“北京大工匠”的评选过程中,明确在数控车工等30个选树职业(工种)才能申报。“上海工匠”的职业范围最宽广,但那些上榜所谓的酒楼经理、行政总厨、艺术总监等“工匠”,实际上都是工程师、大厨、琴匠等技术工人。凡此种种,既说明了工匠人群的广泛性,也表明了工匠精神培育的多渠道。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工匠素养的内容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涵盖的信息量大,涉及的题材广泛,与产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折射出不同视角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观,使学生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职业精神交流和碰撞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便于工匠精神的交流、传播和积淀。通过资料文献法、调查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收集查找国内国际“工匠精神”与高等教育相辅相成的相关理论成果,追踪调查高职学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就业走向等发展状况,基于解决面临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筛选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工匠素养的内容。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时代、新形势社会对产业工人的理想要求,“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敬业、求精和创新”三个方面。

(一)敬业

“工匠精神”作为社会推崇、万民学习的精神品质,能够在生活中起到引领和感染作用,必然包含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也包含工人对道德的追求和对职业的热爱,符合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德有伤,贻亲羞”,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无法实现个人精神的升华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没有对产品的敬畏之心,个体无法在工作岗位上专注钻研,达到工匠高度。

(二)求精

“精益求精”是态度方面的个人追求。在生产物质资料时,工人都会利用自己的技能完成工作任务。做的比别人快,做的比别人巧,能做别人所不能做的,是所有人的共同职业追求。产品是呈现工匠精神的唯一载体,工匠是所有劳动者的典范和榜样,若无良技,又岂敢枉称“工匠”。精业才能卓越,只有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装配、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产品由“量”到“质”的转变,中国制造才能赢得尊重、吸引市场、开创未来。

(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工匠精神”中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技术工人灵感迸发的源泉。一个动作重复一千次不是“工匠精神”的外在体现,工匠之能不仅在于不断重复熟练的动作,还要在适应科技发展的同时,同步革新技术、创新工艺。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工艺的改进与突破,都需要工匠们的创新精神。我国自古就有指南针、印刷术、造纸、火药等四大发明,这些无一不是劳动者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勇于创新的结果。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完善,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品,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四、基于工匠文化素养培育的高职英语教学实施路径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培养出企业紧缺的、具有双语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同于普通教育,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强调道德修养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是学校教学、企业实践、社会历练的结合。因此,对学生精神人格、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的培养是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基于工匠文化素养培育的高职英语教学实施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又适用的实施方案和严谨又有效的保障制度。

(一)从学校层面将工匠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要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从学校层面将工匠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进行营造。在显性方面,从校园建筑物、体育场馆等校园环境入手,设计学校文化长廊集中展示工匠文化的符号和精髓,张贴大国工匠的名人事迹,让学生的日常居所被浓浓的工匠文化氛围所包围。在内涵方面,制定符合工匠文化精神的规章制度,提炼符合工匠文化的校训,形成独特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工匠精神贯穿于高职公共英语教育教学为载体,将教与学的过程,从传统的、封闭的学校教育情景中解放出来,置于社会开放的环境下,实现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二)从教师层面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学校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方向指引者和文化的传播者。从教师层面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将工匠精神的元素融入课程标准,融入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案设计等教学资料,将工匠精神所包含的价值意蕴和具体内容等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高职《大学英语》一般开设2个学期,共128个学时,以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突出英语语言能力在职场情境中的应用,包括基础英语、职业提升英语、学业提升英语和素养提升等教学模块。在教学中,教师要着意将教学案例在课堂上娓娓道来;在学习中,要求学生的作业按时提交,一丝不苟地完成。

(三)從学生层面将工匠活动融入课余生活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帮助。从学生层面将工匠活动融入课余生活,就是要让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学校学习和生活中。除了学习,高职校园里也少不了很多的学生活动。根据《大学英语》的课程特点,组建英语学生社团和英语学科集训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阅读、写作、演讲类英语学科竞赛。

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变革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使英语教学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需要,突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让学生深刻认识外语技能、人文素养与专业职业能力的关系,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工匠心理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英语教学只有以“走向社会、就业社会、服务社会”为目标,融入工匠精神,才能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使英语教学走正确的方向,培养出社会需要、企业认可、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路路.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9(11):153-155

[2]池漪.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的推进途径与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8):244-247

[3]杨力.我国工匠精神研究述评[J].成人教育,2018(4):

57-61

[4]王秀云.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实践研究[A].教育研究,2018:8

课题项目: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立项课题《基于工匠文化内涵与价值的高职英语教育研究》,主持人:张非非,课题编号:2020ZC18。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和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校企协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改革试点G4-04。)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大学英语高职院校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