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田水利建设对当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1-09-10 07:22罗家林
科技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罗家林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质量过硬的水利工程保障我国现代化农业稳步发展。本文意在根据乡镇农田水利建设特质,详细分析水利建设工程对当地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的放矢深入探索改善不利影响的有效應对策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关键词:乡镇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乡镇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由于大量挖掘土壤,并对采挖土壤任意搁置,缺乏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易造成大量水土资源流失问题。水利工程建造的沟渠、沟渠与生产道路一体、临时道路等,破坏当地田间生物的生态环境;新修建的沟渠净水能力不如原有土质沟渠,影响沟渠下游湖泊、河流水质。

一、乡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乡镇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包括灌溉排水、沟渠建筑、田间道路、沟渠与生产道路一体的改造修缮及新建等工程。灌溉排水工程施工内容主要包括田间灌排农渠、沟渠与田间道路一体、背水桥等。影响农田水利建设时长、投资数额以及质量的因素较多,一般由工程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方经济建设状况等构成。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难点有以下方面: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建设需求面积大,利益牵涉方众多,协调各方利益要求并达成一致的难度大[1];农田水利工程建筑材料需求量大,并且多数施工地区交通情况不便,给建筑材料运输造成极大困扰,一部分地区甚至只能依靠工程施工方临时自建道路满足运输需求;破土动工后土石方挖掘回填量过大,大大增加工程作业量;农田水利工程按照工期行进易受到当地农业生产的干扰,工期无法灵活安排,只能调整至农闲期,同时需注意当地雨季时间。

二、对当地水土保持的影响

(一)破坏地表植被

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期间,大量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流动频繁的工作人员,均会对施工地区原有植被、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打破作业区域建立的生态平衡。地面动植物生存环境被强制损坏,逐渐形成裸露的地表,使该地原有水土保持能力大大减弱直至完全丧失;人工生产的建筑材料铺筑在施工地点的土地表面,阻碍雨水渗入供土地吸收,产生地表径流现象,渐渐加剧水土流失问题。

(二)废弃土渣过多

造成农田水利工程废土废渣过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原土质沟渠挖掘淤泥流沙、一般土方时,除部分土渣重新用于沟渠回填和修筑田埂之外,其余大量剩余土渣需运送至外地弃置。二是水利工程施工前期,拆除作业地点原有的破旧渠道和其他设施。此部分发掘的土渣如若没有及时修筑围栏、采取截流措施,被挖掘的土渣将随雨水冲刷产生径流流失。

(三)施工地未采取对应措施造成水土流失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工程需要必须自建大量临时施工道路,保证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及时供应。临时铺设的路面结构多为砂砾石或素土,又因工程需求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与车辆频繁碾压,导致施工地点地表长时间处于暴露状态,被雨水冲刷致使水土流失[2]。新挖掘的边坡较为陡峭,若施工方未对边坡采用有效策略,应对滑坡崩塌问题,易形成水土资源流失。开挖的大量松散土壤堆置在沟渠两边,如若施工方未及时采取覆盖与拦挡措施,一旦遭遇强降雨天气,将造成水土资源大量积流失。

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当地生物的影响

1、对当地生物影响的主要原因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施工期间,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对该地区生态系统平衡产生负面效应。水利工程建设的田间道路与渠道的防渗衬砌,对田间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致使区域性生物系统失衡。部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追赶工期,不分昼夜进行施工,影响当地动物生活习性;对当地水土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损害田间动物的繁殖环境。由不同生物维系区域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当地农业生产同样造成一定影响。

2、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实际影响概论

农田水利工程沟渠防渗衬砌方法,基本由混凝土浇筑、预制板衬砌与水泥砂浆批荡等构成。此种方法能够有效预防沟渠渗漏,增加水流速度,但一定程度上损害施工地区生态平衡。对渠道内砖砌渠道见光面用水泥砂浆批荡,构成的渠道内壁光滑陡峭,深度基本达到40厘米至120厘米之间。对于在田间栖息的生物而言,渠道深度与长度过大,一些动物掉入沟渠内难以脱身,唯有坐以待毙。田间沟渠做完防渗衬砌处理后,使渠道流速度糙率降低、水流比较湍急,对渠道内水温调节以及缓冲功能有所影。原有土质沟渠和农田土壤水体交换被阻碍,使水流中存活的鱼虾等河流生物栖息地受到巨大改变。新建于田间的道路及道路两旁沟渠,阻碍田间生物的原有正常活动。

(二)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使农田附近水体中氮、磷元素含量激增[3];而农机肥如家禽的粪便等,没有经过妥善处理就肆意使用,同样会导致农田土壤与附近水环境中遭受重金属、激素等有害物质的污染。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土质沟渠对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元素与激素等污染物质截留效果,优于衬砌渠道。土质渠道中富含的底泥、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均可对渠道内的污染物质起到自主净化吸收作用,进而实现水体自我清洁的效果。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衬砌沟渠由于渠壁光滑、经过的水流流速过快,难以囤积底泥,不具备水中微生物及水生植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必要条件。沟渠内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加重水体污染情况,严重影响渠道下游湖水、河流的水质安全。

四、解决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标准除应考虑工程经济效益、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等,还需建立在对施工地点自然环境、天气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考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生态平衡问题;在工程规划设计中融入维护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权衡有关施工作业项目与破坏环境程度之间的利害关系,多角度深入思考水利工程建设宗旨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理念。沟渠建设除要满足基本排水、灌溉需求外,工程设计方应尽力在合理区间内,调整沟渠密度与农田占地面积,降低因沟渠堆砌对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开展渠道衬砌防渗工序,应避免为减少投入成本而全部一刀切,使用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式。适量保留原有土质沟渠,避免因新建沟渠产生严重水体污染问题。实际施工阶段可因地制宜,采用设计水位线下使用防渗堆砌,设计水位线上运用土质沟渠的生态建设方式。既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并最大程度保护该地区生态平衡。

(二)加大工程施工监督管理力度

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建设期间,因施工作业的必要性,易导致区域地表植被被破坏、水土资源流失、占压地表等环境破坏问题。在此工程行进期间,施工作业产生的噪音、建筑垃圾、废水废料及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等,都会对施工区域生态环境形成恶劣影响。综上所述,加强工程监督管理力度,规范施工作业流程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承包方应详细制定实际施工流程规范及环境保护策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督促施工人员重视水土流失现象,对表土实施剥离与防护工作。注重对土地开挖与回填的合理分配,尽力保持挖土量与回填量之间的平衡,减少水土资源流失。切实做好预设防护工作,根据施工地点实际情况,布置建筑材料取料地点、废弃地点;在沟渠修筑作业地点,设置遮盖、边坡、拦挡等防护设施,预防因工程监管工作不力导致水土资源严重流失。

结论

大力建设乡镇农田水利工程,可有效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增长当地农业经济效益,具有诸多益处。但大型工程开发建设应重视自然环境保护问题,牢记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有关行业部门需致力于解决水利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姝颖.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粮食,2020(12):55-56.

[2]王盼.浅谈如何做好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2):41-42.

[3]刘振明,魏磊.探讨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J].山西农经,2018(02):73.

猜你喜欢
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彭阳县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