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器材的开发与利用

2021-09-10 22:25曾安静
教学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开发利用初中体育

曾安静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身体高速发展发育的关键时期,作为唯一一门以运动为核心的室外的学科,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锻炼的同时感到快乐、对体育产生兴趣,并且坚持运动下去是体育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探索体育器材的开发与利用,在保证基本安全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助力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器材;开发利用

前言:

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多通过集中跑步热身、集体拉伸活动以及自由练习的方式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初中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在体育课上往往只对自由活动感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起到真正体育学习的效果,还存在着安全隐患。随着课改对素质教育提出新要求,体育教师也应当对体育教学和体育器材进行完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体育器材的开发与利用,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一、合理采买器材,丰富教学设备

首先,体育教学离不开硬件和软件设施。教师应当充分考察体育器材资源的使用现状,及时丰富学校的体育教学器材和设施。对于操场、单双杠等基础教学需求,应当与学校申请,进行修建,尽量使用质量好、安全系数高的材料,根据学校的地理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对于一些运动器材,如篮球、足球、羽毛球、长绳、毽子等,要及时更新购买。使用老旧的体育器材不仅降低学生的使用幸福感与体验感,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对教学器材与设备的丰富需要周期性进行检查与更新。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使用情况与感受意见,合理调配采买内容。例如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于羽毛球、羽毛球拍的使用较频繁,损耗率也较高,对于排球的使用次数较少,损坏较少;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采买,多购入一些比较耐用、质量好的羽毛球设备,不那么大量购买排球。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巧思,一物多用,让一种器材在不同的使用方法下发挥多种作用。例如,教师既可以将呼啦圈用于转动练习,对学生的腰部进行锻炼,还可以将其按照一定规律摆放在地上,让学生进行“跳圈”活动。学生通过青蛙跳的方式跳进每一个圈,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准备铁钩,让学生进行“推圈”活动,锻炼学生的手部力量和协调能力。由此可见,只要合理利用器材、发挥创新性想法,就能够让一种器材变身为多种器材,开发出多种功能,有效发挥了资源的作用。

二、开发废旧资源,创新自制器材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中,体育课所使用的器材相对固定,以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等相对简单、便捷的器材为主。考虑到初中生年纪小、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总是使用固定的器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除了进行合理的采买和创新,教师还可以利用废旧资源,自制一些能够保证安全性、使用方法简单、具有趣味性的实用体育器材。

例如,教师可以将几块相同大小的长木板上装订三至四个套绳,两个木板配对则成为一双“齐心协力鞋”。这种“鞋”需要学生将脚套到绳圈套中,用一致的步调和步幅走路,才能够顺利前进。“齐心协力鞋”不仅能够激起学生踊跃试穿、试玩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兴奋起来,还能够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控制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穿上“鞋”比赛,对于相同距离,用时短者胜。充满竞争的小游戏能够适当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还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发掘隐形资源,充实体育器材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展开,也可以在生活中展开;同样,进行体育锻炼并不需要指定的器材,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掘生活中的隐形资源,就能发现体育器材资源其实无处不在。教师要秉持创新型思想,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摒弃思维定势,从初中学生日常接触频率较高的物品入手,通过资源开发利用,充实体育器材。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红领巾,让其成为“两人三足”训练项目的器材,在脚踝处把两个学生的脚绑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彼此协调和配合,从走到跑,锻炼学生的协调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初中学生感兴趣的套卡卡片,将卡片混合在一起,學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每个学生一次只能拿一张卡片,最终最快集齐一套小卡的学生小组获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需要提升奔跑速度,还需要准确地在随机混乱的卡片中寻找特定卡片,小组其余学生需要时刻关注小组集齐卡片的情况,及时提醒下一个出发拿卡的学生。这些器材不用花费过多时间和经历准备,却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游戏内容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有利于课堂体育锻炼的顺利开展。此外,学生能够由此掌握一些体育活动的方法,在课后也能够自制道具开展体育锻炼。

四、开发学生潜力,鼓励自制器材

为了响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可以积极开发学生潜力,鼓励学生自制器材,让学生通过模仿再创造,制作出效果良好的体育器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师尊重每个学生创新性,正确、平等、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所提出的想法,对于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相对不可取的方法,给予学生部分肯定,帮助学生改进;对于可取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全班进行引入介绍,让学生的想法成为现实。

例如,有的学生将学习中用完的草稿纸揉成纸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废纸团进行“回收再利用”,将一张纸废弃草稿纸包裹在纸团外围,最终形成一个大纸团。教师帮助学生用透明胶封住纸团,让其成为一个球体。质量稍重的纸团可以作为足球、排球等进行练习,其滚速相对较慢,也较容易控制,有助于学生巩固技术,掌握动作要领;小一些的纸团则可以用于投掷学习和训练,代替铅球,以更轻的质量让学生更快速地抓住运动的技巧。

总结:

初中阶段是学生最天真无邪的阶段,对一切事物都保持好奇与期待。合理开发、利用体育器材能够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促使学生加强锻炼、增强体魄、提高整体素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会积极的面对生活。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创新、发掘、再利用,让初中体育课堂成为每位孩子心中最快乐的场所。

参考文献:

[1]陈奕.初中体育器材资源开发利用分析[J].新课程·初中,2019,(8):79.

[2]钱亢.初中体育课器材开发利用的“三宜三忌”[J].中国学校体育,2018,0(8).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第七中学 325500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开发利用初中体育
计算机应用于体育器材管理的策略探究
智能化体育器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体育器材的管理与维护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有效运用体育器材的教学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