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程序教学方法的探究

2021-09-10 22:39杨诗维
教学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方法探究

杨诗维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程序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因此一个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实施信息技术教学非常重要。所以,本文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演示、灵活教学、因材施教这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信息技术程序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并给予相应的策略,从而实现小学信息技术程序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程序;教学方法;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信息技术程序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与信息技术程序相关知识内容的接触,所以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将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程序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小学信息技术程序这门学科而言,因为这门学科本身的教学内容就略显枯燥,例如LOGO 语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的导入环节是教学中的关键,一个科学的导入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画蒲公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出蒲公英在空中漂浮的形态,并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的形状,当学生被蒲公英这幅美丽的画面吸引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觉得蒲公英美丽吗?”,“我们可不可以运用LOGO 语言画出这样美丽的蒲公英呢?”,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二)采取游戏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年龄特征而言,对游戏是有很大兴趣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可以通过简易加法、计算游戏、赛车等游戏来完成训练,同时学生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还能够了解到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等一些功能键的作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取竞赛教学法

竞赛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因为好胜心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竞争机制,例如,在讲LOGO 语言《画星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个比赛,让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比拼一下谁画出来的星星最多,并且要保证布局的美观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还能够让学生清晰的了解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结合实际的教学任务。而且,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是存在阶段性的,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是一个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是针对于这个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先设定教学目标,再设计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Excel的自动序列填充与排序时,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本班的成绩表展示给学生,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怎么样能快速的把这张成绩表按照一定的序列排出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接下来教师通过亲自演示让同学看到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将这个表的内容进行自动排序,在教师操作完成后再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练习,在表里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成绩。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都仅仅围绕着教学目标,从而是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2]。

三、注重演示教学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实践操作是教学任务中的主要内容,所以理论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如果缺乏理论基础知识,会导致学生在进行上机操作时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时,应该重注演示教学,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信息技术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具体应该怎样操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例如,在讲键盘指法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应该先为学生进行一次指法演练,通过教师亲自操作让学生看到正确的坐姿、指法等。而且,这种演练教学也要比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更能吸引学生,而且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

三、注重灵活教学

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而言,教学内容并不想其他学科那样,每个章节都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会更加灵活,不需要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例如,在进行排版与打印的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排版这一块的教学内容,然后在讲解建立文档、编辑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word的知识内容与其他部分的学习内容融会贯通,而且还能够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四、注重因材施教

小學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的灵敏性、反应性等都会展示出不同的表现,教师应该用心去关注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办法。例如,在开展新内容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同步系统给学生做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操,对于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教师可以进行单独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帮助操作较差的学生完成操作训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进步,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够节约课堂的教学时间,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3]。

总而言之,在进行信息技术程序这门学科的教学时,教师要积极思考、不断探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鲜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这门学科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2]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3]周振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深层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3).

合肥市金斗路小学  230601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方法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