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初探

2021-09-10 22:39任高峰
教学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任高峰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实践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党团活动、融入课外实践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以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规范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塑造大学生成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本领的新世纪优秀人才。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1. 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01 年,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逐渐活跃在世界的舞台。高校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我国历来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能够牢固树立高校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新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必然举措,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坚持家国天下的思想,最终有利于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时代相传的宝贵精神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度契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爱国主义力量,引导新时代青年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能够激励高校学子将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融合为一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追求、有远大抱负的新时代接班人。

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全面的,不仅包括思想意识形态以及人文素质观念,还包括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多元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哲学思想等,立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的,也能够充分汲取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学生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所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立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前提之下。

4. 有利于应对文化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發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兴起,西方文化逐渐涌入我国并对我国产生重要的影响,文化全球化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大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逐渐呈现出多元化。面对文化多元化的冲击,西方文化有意无意地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高校一部分学生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甚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抱持怀疑的态度,这不仅不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新时代鼓励大学生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能够增强大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缺位

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互联网和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下,大学生接受的新鲜事物较多,接受的文化因素更复杂,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呈现差异化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日益缺位。

1.学生民族意识淡薄

在升入高校前,面对沉重的课业和升学的应试压力,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明显不足,未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升入高校后,学生接受文化因素影响的机会增多,主动积极性也较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纷纷涌入,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位,造成当前高校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定民族意识淡薄的情况。部分学生在网络历史虚无主义谣言和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意识上的淡薄。大学生群体受学识、社会经验的缺乏,其理性判断判断能力还比较弱,对西方价值理念和政治宣传的盲听偏信日益严重,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认同出现下降趋势。

2.学生“三观”出现不正当

今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受条件所限,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完全确立,由于传统文化的缺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不正之风有抬头的趋势。此外,在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导向上,对于传统文化的强调不足。“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然而当前高校教育中对于专业素质的强调远高于人文素养的强调,学生对于专业成就、考证、兼职、社交的关注度远高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一旦高校教育的导向趋向于急功近利,所培养的学生也就更容易出现“三观不正”。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学生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实践,我们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与大学生日常实践活动中,找寻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合。

枣庄学院 277160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