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程改革

2021-09-10 22:39余健华
教学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先学文本目标

余健华

新课程改革正在普遍地进行,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新方法,不断颠覆传统教学观念、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得到更新,开创了新的教学局面。课程革命日趋重要。

新课程改革目标向每一位教师们都提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促成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目标。作为教师,在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课改精髓在于八个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文件就“先學后教”这一重要的前提环节有以下几点宗旨。

“课改”之“先学”

1.“先学”之“学”义

“先学”的“学”含义丰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凡是促进学生知识进步、能力培养、情感发展的一切行为均为学”-听、说、读、写、思是学,实践、探究、感悟、体验是学,动手、动脑、动口、动眼是学,看书、做题、练习、欣赏是学,“学”不仅是简单地照着所谓的“纸质学案”进行做题完成任务。

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朗读文本、走进文本、思考文本、研究文本、解答文本、理解文本均是“学”;数学课堂上,让学生打开书本看书、思考、回答、或者根据要求,自己经历、实验、做题是“学”;理化生课堂上,学生看书,根据书本要求,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思考、研究、发现、应用规律是“学”;音体美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试唱、试画、试练、试弹、试运动、试问,试动手、动口、动脚、动脑等等是“学”。

一句话,只要是让学生“动起来”的行为均为“学”,“学”,绝不是单一的,更不是规定的。究竟采取什么形式让学生“学”,“学”得有效,完全由课堂目标、课堂内容、课堂要求、课堂形式所决定。

2.“先学”之对象

“先学”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学生,二是每一位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学生学的课堂才是“学堂”,只有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学,课堂才能富有生机,学生才能发展。“先学”的对象是学生,言外之意就不是老师,也就是说,老师不能从一开始就“教”,教师要把“教”的权利拿出来,先让学生“学”,这样学生才能一开始就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三个字突出了课堂上切实做到“不放弃、不抛弃、不遗弃”任何一个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怎样的学生,必须无条件地让其“学”,不能使其成为课堂上的多余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课堂给他带来的快乐与充实。而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从一开始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都能迅速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在统一的组织中,在积极的行动中,在各自的努力下,实现“每一个”的发展目标,是“以我为中心”的“自学”、“独学”,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从而认识文本、贴近文本,努力通过自我的力量解决问题,为了能够突出“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课改”要求“先学”时,教师少“作为”,把更多的作为时间给学生,给每一个学生,特别不必做过多所谓的“创设情境,精彩导人”,-——教师“导”的时间越长,学生学的时间就会越短,有的“导”的时间和“导”的内容竟然达到十分钟之多,这就冲淡了课堂主体,与“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相背离;事实上老师“导”的内容中有诸多的暗示、揭示、提示,或是激情洋溢的话语或是丰富多彩的投影,此时,学生还没有走进文本,就已经通过这些所谓的“精彩导入”,清晰感受到了文本的内涵、本质,显然这不是学生自己“学习”会的,而是“诱惑”“暗示”会的,这样所得不会持久,也不会深刻,而是短暂与肤,这绝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意义与价值就不大。

如何处理这一问题?课改大胆提出并要求所有的教师采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导人方式。也就是,上课要简单,不要复杂,不拖泥带水,旁逸斜出,而应该是三言两语,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高境界,老师讲的话少,寥寥数语,但包含了无穷的意思,为孩子打开一扇扇思维和想象的窗户,让孩子尽情思考、充分想象。在导入课文时做到迅速地导人本课的学习主题—— 打仗讲究“兵贵神速”,“时间是打胜仗的先决条件”,课堂亦然,时间是课堂取得高效的最重要的决定条件。课堂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节约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课堂一开始教师少导,一开始就让出充足时间给学生学,这就要求教师简单明了地揭示课题;只有让学生迅速进人了“学”的情境、“学”的文本、“学”的状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学堂”。

3.“先学”之内容

所“学“的内容不是随便的内容,更不是学生随便任意确定的内容,因为任何一节课都有其目的性,规定性,这个目的性、规定性受“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情”三个方面的制约。

因此,新课改中,教师什么权都可以放,课堂“学习目的“的制定不能放,因为学生不可能像老师一样进行课前所谓的“精心备课”“钻研教材要求”,这里说的“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提出来的,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必须达到的,是教师通过教学达到的目标。这里的“学习目标”以知识、能力、方法目标为主,因为它们是显性的目标、可达成的目标、可检测的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非可测目标,是隐性目标,故不宜出示,但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渗透,必须在教师的教案中“教学目标”里体现。教师在“学习目标”揭示之后,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为达成“学习目标”而对学生“先学”所进行的学习策略,切实做到“六个明确”:范围明确、内容明确、问题明确、时间明确、方法明确、检测明确。“学习目标”是纲,是总要求;“学习指导”是目,是具体化。两者共同形成学生“先学”的内容。有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指导”的引领,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方向与方法,就能切实做到课改 提出的“自主但不自流”、“放手但不放任”的“先学”要求,这使“先学”既能够做到自主地让学生思考,放手地让学生学习,而不是随便马虎、无目的的,使“学”变得明确而集中。为了能真正体现学生这一主体,为了能真正达成学习目标,课改要求必须切实保证“先学”时间的充分性。以“先学”为幌子,走形式,一笔带过,瞬息而就,本来学生要“先学”十分钟才能学完的内容,结果只给两分钟就匆匆收笔,还是老师讲,这是一种变相的“灌”, “先学”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十五分钟,而是依据本课时所学内容的难易、深浅,由教师精心测算、预设的;有时,也会因学生“先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由教师依学情而不断地调整。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嘉盛实验学校,广东 东莞 523061

猜你喜欢
先学文本目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浅议“分层先学”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
有指导的“裸读”式“先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