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2021-09-10 23:15张洁
教学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张洁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内容之一的计算教学,不仅有效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还有效提升学生大脑发育能力。同时,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难题,针对不同实际生活问题,运用不同计算模式。基于此,计算能力作为贯穿整个数学教学以及生活实践的重要能力工具,应通过教学研究,达成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有效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前言: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研究,作为主流的教育教学工作模式,使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综合的考评,以此实现全面能力的共同提升。同时,针对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可通过计算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结合相关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小学数学计算综合能力的有效达成,以此取得计算教学成效。

一、计算教学内容感知,信息技术支持,行动主导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能力的教学研究,可以通过计算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进行,以行动为主导,进行有效计算。这就需要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应通过手脑结合,进行整体感知,而不是简单的只要结果,不注重过程。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先进的计算教学模式,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通过直观灵动的画面展示,学习计算知识教学内容,以此达成感知能力教学目标。

如,在《四则运算》教学时,针对这一单元的混合运算,应通过掌握两步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步的正式运算。并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养成审题、验算的能力,进而可以解决生活中实际的与计算相关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使学生从四则运算中的加法意义理解入手,进行事例的展示,如多媒体画面中出现一列火车,这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火车在“呜呜呜”的奔跑着,从西宁跑到格尔木,全长814米,从格尔木到拉萨全长1142米,这是火车行驶的距离,请同学们依据画面,计算一下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总长是多少?学生通过视频展示的信息进行计算,有效地理解计算内涵,进而准确计算出来,以此展示通过信息技术感知教学内容有效性。同时,通过这样教学中手、脑、眼相结合,使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提升,进而提升计算教学内容,达成计算教学目标。

二、计算主观能动性调动,故事情境融入,提升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学生的计算主观能动的调动是关键,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计算教学参与能力。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以此提升综合计算能力。

如,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依据教学目标“从理解乘法以及除法的意义入手,理解除法是惩罚的逆运算,并可以在实际中应用,学生通过学习,能总结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计算推理能力以及验算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完成这项看似复杂而又难懂的计算题。故事情境的设置可以是这样的:在一个古老的国度,有一位皇后,她非常的善良。有一天,她正在花园里散步,忽然发现了一直大肚子的小狐狸,用祈望的眼神看着她。皇后明白这只小狐狸要做妈妈了。于是她吩咐佣人拿来了毛毯,放到了花园隐蔽的角落,还让佣人端来了一大盆的牛奶。一天过去了,当皇后再次来到花园,她看到了四只小狐狸,同时,还有四只小蝴蝶,四只小鸟以及四只小蜜蜂。同学们,请你们计算一下,因为4只小狐狸的出生,又来了4只小蝴蝶、4只小鸟、4只小蜜蜂,现在花園里一共有多少小动物呀?学生们踊跃参加,有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用4+4+4+4=16来进行计算了。通过这样故事情境的融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教师在这时再给予适时的指导,并进一步引申到“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中,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效提升。

三、计算能力培养,实践真知体验,生活导入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进行真知体验,并通过生活导入拉近学生与数学间的距离,使学生没有畏难感,进而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完成计算能力的培养目标。

如,在《1~5的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实践事例“妈妈周天去超市,买了一包饼干。花了2元钱,饼干买回来后,你感觉它非常好吃,这个周末马上就要到了,你还想再买,这次你想买2包,你要准备多少钱呢?”学生通过教师这样实际案例的引导,轻松得出还要准备的4元钱。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假如想要再购买一根1元钱的铅笔,需要准备多少钱呢?”学生回答4+1=5。逛玩超市,出来结账的时候,收银员和你说:“小朋友,两袋饼干一共4元钱,你给了我5元钱,我要找你多钱呢?”你算了一下5—4=1,这时你想起来还有一只铅笔没有付账,收银员收走了你手里的1元钱,现在你还剩多少钱?1-1=0。学生在教师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导中进行计算教学内容的学习,轻松地理解其中蕴含的运算法则,进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通过不断地验算,以求自己付出账目的准确,轻松地理解加减法的初始计算内容,并通过这样真知能力体验,生活导入,计算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同时,教师通过将学生带入到这样的教学场景中进行计算教学实践,不仅提升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还有效让学生在思考、计算过程中体验相关内容,提高学生时间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培养效率,使学生与教师关系在生活化环境中进一步融洽 。构建出有效的计算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应注重从小学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达成核心素养指导下数学计算教学目标。

总结:

作为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有效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提升学生大脑发育能力。同时,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难题,达成核心素养指导下有效教学目标。基于此,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研究,计算教学内容感知,信息技术支持,行动主导计算主观能动性调动,故事情境融入,提升能力计算能力培养,实践真知体验,生活导入。取得计算教学成效,达成核心素养指导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向阳.探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策略[J].考试周刊,2021,(12):69-70.

[2]王玉萍.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1,(5):33-34.

湖北省宜昌市大公桥小学  443000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