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0 07:22史伟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线上线下课程思政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运用个案分析法,分析“网络软文写作”课程思政实施理念与思路,以“项目三”为例探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法。“网络软文写作”课程思政要结合育人目标,挖掘课程思政融入点,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多平台全过程育人平台。同时,从教学步骤、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分析了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路径,为高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网络软文写作”;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是在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过程中,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各個方面,使各类课程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网络软文写作》是面向高职商科类专业学生的公共限选课程,课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相关要素,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我们制订了网络软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承担起专业课程价值引领责任,有效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依托网络软文写作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结合云班课、雨课堂等移动教学平台,探索探索线上线下、课堂内外、一、二课堂联动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去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我们积极建设线上教学课堂,努力实现“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停歇”。这场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课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疫情、关心疫情防控,引导同学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根据《网络软文写作》课程特点,确定知识点背后的育人目标,挖掘抗击疫情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责任与担当、诚信意识、职业道德等思政“活教材”,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等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网络软文写作》课程思政实施理念与思路

1.立足课程育人目标,挖掘课程思政结合点

课程思政首先是一种教学理念,即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网络软文写作》是面向我校商科类专业学生的公共限选课程。过去的教学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软文写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相对忽视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作用。实际上,该课程较强的时代性、新颖性和应用性特点,使《网络软文写作》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先天优势”。因此,我们重新设计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如图1所示),在确保达到专业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前提下,立足课程知识点的育人目标,充分挖掘“思政”内涵,将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相结合,提升《网络软文写作》的育人成效。

2.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课程”与“思政”不是互相独立的“两回事”,而是相互融通、有机融合的“一回事”。但要在专业课程中“润物无声”地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并与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相结合。其次,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结合知识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精心设计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认同课程中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从而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此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还要重视课程思政教育素材的选取,要从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的结合处去寻找,增强课程思政育人过程的趣味性、应用性。

以课程项目三“网络软文的几种类型”中任务四“掌握借热点软文的概念与写作特点”为例,通过对该任务知识点的梳理,确定育人目标“培养学生诚信精神、责任与担当意识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挖掘疫情背景下企业战疫故事和借势营销案例,从而找到课程知识点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如图2所示。

3.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多平台全过程融入思政教育

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入还需要借助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拓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Mooc与直播课堂等多平台互动的实施载体,并在课前、课中、课后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疫情防控期间,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们积极建设线上课堂,利用《网络软文写作》在浙江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Mooc资源,构建了“Mooc+QQ直播+云班课”的线上教学平台,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各有侧重的在线教学活动,如图3所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TBL(Team-Based Learning小组合作学习)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课程的价值引引领目标、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

二、《网络软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成效

(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网络软文写作》课程项目三“网络软文的类型”任务二“借热点软文概念与特点”为例,我们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1.结合课前自学自测,引导学生关注疫情、关注社会,培养公共参与意识

课前根据本次课主要教学内容,思考知识点背后育人目标,挖掘疫情防控过程中与教学内容及育人目标相契合的思政素材,明确课程思政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教学设计。课前,学生利用MOOC平台课程资料自学“借热点软文”相关基础知识,参与“云班课”上发布的“一周热点你来报”互动话题,通过“智能标签”功能标识出大家关注的热点排行榜;同时,在课前的“在线测试”环节,测试题目中融入“宅家期间,你的专业能为抗疫做点什么?”开放性问题,作为自学测试的附加题,认真作答、言之有理的同学将获得加分。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既巩固了课程知识点,又在无形中引导了学生关注疫情、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

2.课中在线直播互动,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法治、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中的线上直播教学,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的互动活动,“锁定”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自主建构“热点软文”概念,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选择适用的思政素材、适当的融入时机和适宜的点拨启发,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实现“课程思政化”。

课中围绕课程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提出讨论话题“企业借势营销,是不是什么热点都可以追?”“企业如何巧妙借势营销?”“借热点软文写作特点有哪些?”等,布置课堂任务“搜集疫情背景下企业营销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反两方面借势营销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难点,启发学生思考企业及个人在疫情面前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广告及企业营销推广从业者应具备的法律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法治、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课后重在拓展反思,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树立专业发展意识,增强职业认同感

课后我们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布置团队协作任务,及时给与指导反馈,帮助学生深化课程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如针对2019级餐饮、烹调专业特点,我们设计了“模拟创业”团队任务,要求小组成员相互协作为模拟的创业项目拟写借热点软文写作思路,经小组间互评和老师点评,给出修改建议,各小组最终完成借热点软文写作。在任务布置过程中,我们融入了当前受疫情影响,餐饮界尚未实现完全复产复工,餐饮业面临较大挑战的现状分析,通过一些餐饮品牌疫情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和营销案例,让学生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解了“互联网+”时代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和互联网营销思维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提升了专业发展意识和职业意识。

4.严格课堂管理,加强过程性考核,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自律习惯

《网络软文写作》课程构建了“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能力考核与知识考核相统一、个体考核与小组考核相融通”的“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其中过程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80%。此外,我们还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要素纳入过程性考核,主要围绕学生“人格品质、价值取向、团队协作、集体观念、奉献精神、时间观念”等评价指标以学生互评、专家点评、教师复评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平台签到、课堂提问等方法严格考勤,加强在线课堂管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觉自控自律的好习惯。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成效

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组织实施,从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反馈中看,本任务的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激情,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疫情和我国的抗疫举措,中国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树立了榜样,这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2.深植责任担当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课程教学中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通过疫情背景下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营销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结合疫情背景下一些企业乱涨价、虚假宣传等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增強法律意识。

4.培养职业意识,增强职业认同感。通过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课程思政”,学生对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及互联网营销思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

三、网络软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网络软文写作课程育人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也积累了一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的经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重视顶层设计。课程思政要取得实效,就要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放在课程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实际上这涉及到一个思维方式转变的问题,思想上认可“任何课程都应也都可以担负思政教育功能”这一观念,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

2.加强团队建设。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性的教学活动,是“育才”与“育德”的有机统一,这要求课程思政教学必须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相契合,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自身成长需求相符合,与新时代社会发展与人才要求相协调。因此,课程思政要取得成效单靠专业课教师是不现实的,要组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深度合作的教学团队,集体备课、研讨,共同把控好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融入、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

3.贴近学生实际。课程思政聚集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成长,要想使之得到有效实现,教师必须通过规范精心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一方面,以课程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为核心,通过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元素以隐性渗透的方式融入到课程中,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的课程思政实施模式,重视把握课程思政的“适时”、“适当”和“适度”。另一方面,从学生专业出发,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寻找课程思政元素,根据学生的接受心理、话语习惯实施教学,使课程思政能够“入于心、见于行”,增强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春萌,马翠凤.三全育人格局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55-58.

[2]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03):59-62.

基金项目: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浙江省第二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史伟(1982.3-),女,河南三门峡人,硕士研究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53)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线上线下课程思政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