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儿童心理 启智树德方法

2021-09-10 07:22魏启松
启迪·中 2021年1期
关键词:树德心理儿童

摘要:关注儿童心理,了解并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探究适合儿童心理的启智树德方法,寻求应对之策。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建立个性档案,特别是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单亲家庭,需要有更多的关注。用爱这把钥匙,开启所有儿童的心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学习的快乐。对有缺点的儿童,不袒护迁就,“对症下药”,宽严有度。搭建参与平台,寓儿童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展示才能,彰显个性,增强自信,塑造心灵,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 心理 启智 树德

引言: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小学,小学又在低年级。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目标人才,提升儿童智力,关注儿童道德品质,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提出几点浅见,供研究讨论。

一、强烈的荣誉心、取胜心。这种心理特点从三、四岁的幼童到十一、二岁的少年,都具备这种共性,尤其是八九岁的儿童,这种心理更为强烈。但是,这种心理表现在儿童身上,易燃也易息。遇冷(即批评、打击、挖苦)即息,遇热(即表扬、鼓励)复燃。这种心理特点,在长久的“冷气”侵袭下,会变成一蹶不振。如不耐心扶正,其结果便是懒惰、疲沓、精神萎缩。即使这样,如给予温暖,其荣誉、取胜心也会复苏。

一个儿童进入学校,就打开人生的第一本书,开始新的认知,这时教师的引领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龄初期,教师对儿童来说,是打开事物和现象的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时期,教师就是打开思想的世界的人。荣誉心、取胜心不光儿童有,成人同样有。保持一定的荣誉心、取胜心并不是坏事,它是学习、成长、智力发展的动力,要予以保护,不过要把握好这个度。成绩优秀的小学生,经过不断鼓励,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好;就是那些品行较差者,在他们的点滴进步上给予不断鼓励,教师起引领作用,其品德也会提升。例如:有次我在上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时,发现一位同学座位下有废纸,我让这位同学把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他就是不干,说垃圾不是他扔的。我就把垃圾捡了起来,说垃圾也不是老师扔的。以后我发现这位同学座位下非常清洁,并经常表扬他,对他起到了内化于心的作用。

二、模仿性。模仿是儿童必经阶段,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都想去尝试,所以说模仿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开始,是儿童的学习过程,成长过程。例如儿童刚学话,就是从模仿大人说话开始的,渐渐学会和掌握语言内在规律,渐渐准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儿童在模仿过程中,会激活大脑各个功能区域,开发智力,有些灵感也许就在模仿中出现的。

模仿开始是不自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有自觉性。如遇模仿对象投其所好,他会把这种模仿反复进行,以至狂热。我们常见儿童为了仿制某种玩具,复做复毁,没有满意的时候。为了“满意”,竟至“废寝忘食”,这说明儿童模仿性的强烈程度。成人应保护儿童模仿兴趣和积极性,进行有意指导,形成有规律的自觉的行动。在模仿探索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长大以后,会由模仿质变成创造发明。不能因为儿童的“破坏”,而吓阻儿童的模仿,掐断儿童的灵光闪现,浇灭儿童智慧火花。

三、有意注意的短暂性,无意注意的多量性。在一节课的四十分钟内,一般说来,儿童的有意注意只有十多分钟或者更短,多量时间都在无意注意中度过。儿童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所以在低年级阶段,儿童因为用脑而妨害健康的极少。教师如何充分的利用四十分钟呢?这要靠教师巧妙地组织儿童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儿童有意注意时,教师要少而精地突出教材内容,当儿童无意了,再去提问,恢复儿童的紧张感,鞏固教材;当儿童的紧张感逐渐消失了,教师再利用儿童的趋奇性,转入新内容。

实际上,儿童的无意注意活动,它是撇开那些平庸的、意义不大的事物,去搜罗许多事件中最有特色的东西。因此,不能认为无意注意是不好的特性,重要的在于引导。

四、儿童的智力大致平衡性。年龄相仿的儿童(指低年级,没有先天缺陷),他们的智力大致是平衡的。为什么实际教学中存在差异呢?而且有些儿童的差距又很大?这可能是:儿童的个性关系;社会环境影响;教师教学手段问题。其中第三条是最主要的因素。从如下例举中可以说明上述三条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一)比如一个儿童,他的某一科的学习成绩本来极好,如果教师在他的学习中不断地找岔子,不断地批评他的微小缺点,而不鼓励他的优点,久之,这个学生的智力也会下降的,甚至下降到不堪设想的地步;反之,一个学习极差的儿童,对他的点滴进取予以鼓励,他的学习成绩便会逐渐上升,有时会上升的很快,甚至赶上先进的儿童,也是有的。这说明,前者智力受到干扰,萎缩了;后者智力得以扶正,伸展了。

(二)在一个班级中,智力发展较早的儿童,得到教师的有意青睐,给予不断的鼓励,这个儿童的智力便会迅速增长;而那些发展一般或较迟,教师的辅导不够或者不力,儿童又不能认识自己的优点而为缺点蒙蔽了,一部分保持一般,一部分可能下降。

(三)个别儿童由于个性出色(顽皮、好动、爱说),与教师的喜好发生了冲突,或者教师不善于把握儿童的个性,对这种个性采取不断的批评、打击、讽刺等手法,挫伤了儿童的学习信心,其智力也得不到正常发展。当然,适当的惩戒有时对个性出色的孩子也能起到扶正效果。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我们把儿童幼小的心灵教化为宽阔的海洋,纯净的心灵敞开装下整个世界,奇幻的眼光在宇宙徜徉,我们未来的孩子一定德才兼备!民族复兴的大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1、钱文忠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皋陶学校 魏启松

猜你喜欢
树德心理儿童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心理小测试
小小鱼
活着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心理小测试
门牙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