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篆刻特色课程《吉祥四灵印》教学课例

2021-09-10 07:22郑玮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

【摘 要】印学娃娃启蒙,文脉千载传续。在小学推广普及篆刻教育的过程中,围绕“篆趣金陵”挖掘地方篆刻教学资源、开展特色教学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四灵印”为课例,从探四灵历史、绘四灵制造型、析四灵章法到刻四灵神韵,让学生在欣赏、探究、实践的过程中,留童心之印痕,悟童真之篆趣。让篆刻艺术这颗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在美术教学的浸润中焕发更夺目的光彩。

【关键词】四灵印;篆刻教学;小学美术

【设计理念】

2020年底,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颗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笔者有幸参与编写南京市小学篆刻教材读本、并开展了“篆趣金陵”系列艺术特色教学尝试,现以《吉祥四灵印》一课为教学课例展开叙述。

本课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重点介绍图文兼具的四灵印,了解四灵图腾之魅力、四灵印章之布局,以软陶印章为媒材,通过画印、转印、刻印、钤印,带孩子们走进这门古老独特又时尚好玩的艺术。

【教学过程】

一、篆趣金陵,引出四灵“印”

(一)萌宠导入,引出神兽

师:在传统文化中乌龟象征着什么吗?

生:吉祥和长寿。

师:它还是我国代表北方的神兽——玄武的前身。(见下页图1)

(二)南京地图,解读四灵

师(出示南京手绘地图):说到玄武,身为南京人,你会想到什么?

生:玄武湖、玄武区、玄武门等。 玄武区就在南京城区的北面。

<f:\教育8本书\江苏教育2021\书法1期\2021书法1期图片\四灵舞乾坤 方寸印艺韵(南京市赤壁路小学 郑玮)-647A\image1.png>[(图1)]

师:诸葛亮就曾评价六朝的地势:“钟山龙蟠,石城虎踞。”钟山龙是指哪?石城虎又在哪呢?

生:东边绵延的钟山,像一条巨龙盘伏。西边巍峨的石城,似一只猛虎距坐。

师:只剩代表南方的瑞兽啦?(出示《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诗句提示)

生:代表南方的是朱雀。

(三)实物激趣,揭示课题

师:朱雀和青龙、白虎、玄武合称四灵,镇守四方,皆有祥瑞之意。今天我们就以四灵印(教师出示实物)的形式去传递吉祥和美好的寓意,制作吉祥四灵印(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小小吉祥印,大大学问藏。课伊始,由一只吉祥萌宠引“四灵”,借一张金陵手绘地图创情境,用一首耳熟能详诗句营氛圍,最后示一方四灵印章实物激兴趣。带学生揭开四灵的神秘面纱,也将南京文化扎根在学生心田。

二、探究启思,绘出四灵“形”

(一)探究四灵之渊源

师:四灵印是指图文相结合的四神印章形式,也是汉代印中最具代表性的创作主题之一。不仅印章,汉代的画像砖、铜镜和瓦当上四灵图案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介绍视频)除了方位,四灵还象征不同的季节、颜色,有着不同的寓意,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经典的图腾符号了。

(二)概括四灵之造型

1.点线启思。

师:要将它们转画成印稿,就要以剪影的形式去观察,四灵有没有共同的造型特点?能否用点和线去概括?(PPT出示提示线条)

生讨论师总结:点在曲线一端,我们可以画龙和虎;点在曲线中间,我们可以画朱雀和玄武。四肢,用倒八字形折线去概括;脚爪,用鹰爪形弧线。(见图2)

2.小试牛刀。

教师示范四灵。学生在作业纸上小试牛刀,勾勒四灵中的一到两只,教师简评。

【设计意图】带学生走进博物馆,观赏四神古文物、感受图腾的张力。在与文物对话的过程中,用美术的思维方式概括归纳四灵的造型特点、以简单的点线元素尝试表现四灵的动态特征。以点线之“形”便可绘四灵之“神”,大大提升学生创作热情。

三、鉴古知今,析出四灵“类”

(一)图文相辅,其义互渗

1.赏经典汉印,请学生分析文字的含义。

除了单独的图案,四灵印还有图文结合的形式。吉语印:常以“日利”“大吉”“长乐”“大幸”等辞藻华丽的吉利词语入印,有驱邪禳灾、祈福纳祥之意。姓名印:以姓名或姓氏入印,周围饰以四灵,使印主得四灵庇护、享祥瑞之福。(见下页图3)

2.鉴姓名印章,请学生讨论四灵的布局。

同样的姓名印,四灵的个数也各有不同,有一灵、二灵、四灵等与文字组合的形式,尽显汉代印章雄劲浑朴、大巧若拙的风貌。(见图4)

(二)朱白相生,阴阳圆融

1.析印章形式,请小组总结朱文白文特点。

第一枚图文均为白色,字体方整古朴,称为白文;第二枚图文均为红色,字体圆润挺拔,称为朱文;第三枚朱白文并用,整体匀称自然,称为朱白文。

2.玩游戏互动,请代表上台进行章法布局。

教师出示四灵印图文元素,邀请学生代表上台通过拼摆设计一枚完整的印章。注意章法布局要分朱布白、经营虚实,最后调整完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出四灵印的种类形式,小组探究出朱文白文的美感特点,游戏互动出方寸之间的章法布局。让学生认识到篆刻艺术并非简单地刻字,而是兼具章法与布局之美、线条与意境之趣,能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势,也可品“计白当黑、虚实相生”之妙。

四、软陶代石,刻出四灵“韵”

(一)巧选媒介,软陶印章化繁为简

1.画印。

师: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种简单又好玩的制印方法——软陶印章。首先是画印,印稿要和印章大小一致,用铅笔勾出印的外轮廓再在里面进行设计。

2.转印。

师:将拷贝纸对准,附在陶泥印章上,用手轻轻抹平再揭起,即完成转印。(见图5-6)

(二)妙用方法,教师示范以点带面

1.刻印。

师:使用划痕笔轻轻刻出痕迹即可,小头刻线,大头刻面。

2.钤印。

师:最后一步是钤印,也就是盖章。将印面均匀的蘸上印泥,可以拿起观察一下效果。再在宣纸上压印,完成!(见图7-9)

【设计意图】小学篆刻以普及性教学为主,而传统石料不太适于中低年级的篆刻教学推广。因此巧替篆材,以软陶代替石料降低操作难度;再妙用篆法,以划痕笔代替刻刀提高创作效率。将复杂的制印过程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完整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五、实践展示,钤出四灵“神”

(一)趣制印章,学生操作大显身手

请同学们设计一枚四灵印。可以是单独的四灵图案印,也可以刻上自己的名字或吉祥的语言,注意印面图案活泼多姿、图文布局相得益彰。

(二)互动评价,篆刻展览精彩开展

邀请小小篆刻家们到黑板前钤印,以小型篆刻展的形式开展评价。(见图10)

【设计意图】“技近乎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体验篆刻的手作乐趣、感受篆刻的艺术魅力,并以展览的形式开展多元化评价,点燃学生的制印热情、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他们对篆刻艺术的持久兴趣。

六、钟阜绵延,颂出四灵“辉”

(一)印纽装点,传情达意

師:印章不仅材料丰富,用途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钤于书画之上,古人也将印章作为饰品佩戴,同学们也可以将老师的礼物流苏作为印纽绳装饰在印章上,变成美丽的工艺品,将吉祥和祝福随身携带!

(二)金陵文脉,印学传续

师:这几枚印“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指的又是什么?并非指六个人,而是曾定都于南京的六个朝代。而今这些印章化身为装置艺术,在鼓楼地铁站里守护着我们美丽的古都,也让我们化身为小小传承人,让传统流行,让文明延续吧!(见图11)

【设计意图】通过装点印纽及挂绳,将篆刻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在突出观赏性的同时,更突显功能性的优势:可自篆自用佩戴辟邪,也可赠予亲友传递祝福。最后,以六朝四灵印点题,同时呼应课的开头:由南京地图伊始,由古都历史做结,彰显篆刻魅力,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后记】

1.因“材”施教,避免望“篆”生畏。

想要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里,实现画、写、刻、印的操作,就需要寻找适于小学篆刻教学的材料和形式,做到因“材”施教,避免学生望“篆”生畏。然而,传统石料对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协调能力要求较高。软陶作为印材,比陶土好控制干湿,又比瓷土易雕琢细节,朱文白文皆可实现。并且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制作成方圆或不规则的造型,易产生巧拙各异的作业效果。

2.因“地”制宜,创意玩“篆”金陵。

而今,处在“核心素养”的时空语境下,篆刻教学面临着新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笔者尝试挖掘地方印学文化,与教学结合因“地”制宜;寻找南京篆刻资源、与课堂勾连玩“篆”金陵。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中,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继承,让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真正篆童心、印童趣。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美术教学中育人本位功能的彰显策略
小学美术快乐教学之我见
美术教学综合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开发动画资源 优化美术教学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