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科目选择对普高学生心理影响的新视角

2021-09-10 07:22雷从福袁旦黄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理影响

雷从福 袁旦 黄江

摘要:随着新高科制度的全面推行,我国高中教育也做出了改革与调整,满足了现代化人才培养需求。但是随着新高考制度的不断推行与应用,许多问题逐渐涌现出来,特别是在普高学生高考科目选择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由于刚步入高中不久的他们并没有具备良好的自主选择意识,因此在进行高考科目的选择过于随意,许多学生并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与选择,从而对后续的学习与高考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新高科背景下科目选择对普高学生心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普高学生高考科目选择提出一些建议,提高现代教育环境下高中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高科;科目选择;普高学生;心理影响

随着教育部提出了深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政策中,推动了新高考改革的发展。在新高考改革制度下,更注重政府主导与协调,同时兼顾国家立场,充分发挥出公平公开的考试模式,采取分类高考形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新高考政策中值得注意的是给高中生带来了选择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可以自由选择高考科目,使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方向,新高考制度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普高学生的中深发展理念。但是随着高考科目自主选择的推进,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普高学生如何选择高考科目成为了重点问题,这也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普高学生面临高考科目选择时出现的问题

新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给学生们带来了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但同时也对现代高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选择能力与意愿。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普高学生在面临高考科目选择时仍旧比较迷茫,他们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的特长与喜好,也并没有想好今后想要做些什么,缺乏科学的规划与前景展望,因此大部分学生在面临科目选择时都依赖于学生家长和班主任教师,但是家长和老师为了追求高考利益,帮助学生们作出的选择可能并不适合学生本身,这就引发了矛盾问题。

(一)高考科目选择倾向高考利益

结合现阶段普高学生面临的问题来看,在进行高考科目选择中,大部分学生都将学科的特长与兴趣作为选择的考量主导因素,但是在实际选择中,学生们优惠受到高校专业以及自身成绩的影响,改变了最初的选择,有些同学还会陷入两难。对于我国一些特殊地区的高校招生来看,对特定专业也提出了学科要求。教师们针对普遍具有专业要求的高校招生策略来看,学生选择物理这门学科就可以报考90%的高校展业,甚至一些文科专业也明确提出了物理学科选修的要求。这就导致普高學生为了高考利益倾向而被迫选择物理学科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由于新高考政策提出学生学科考试成绩也将计入高考招生录取考核目标中,学生们在进行学科选择时,会刻意的选择学生们分数高的学科作为高考科目。这种高考利益倾向的科目选择势必会影响一部分普高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违背了新高考改革的初衷。

(二)高考科目选择焦虑

在新高考制度下,学生们面临科目的选择往往会存在困惑与焦虑的现象,许多学生们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普高学生不但要考虑科目的选择和今后的职业规划问题,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经常会出现焦躁不安,甚至会对高考科目选择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高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自主选择能力

新高考改革下赋予普高学生“七选三”的科目选择权利,这样的改革目的是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性的选择未来发展方向。但是在实际推行中,学生们往往缺乏这些能力,同时缺乏自主选择能力,当进行科目选择是学生们往往希望教师给出指导意见,导致他们最终又失去了自主选择权。

二、新高考科目选择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新高考制度下的人才培养目的,提高新高考科目选择的作用,让学生们都能够正确的选择学习和考试科目,学校和教师应该做出正确的指导工作。

首先,学校应该提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选择满意的考试科目,避免走后悔路,学校必须在学生们选择前开展多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们讲解多个职业的相关知识,同时引导学生们正确的认识自我,找出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同时为学生们制定良好的学业规划,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另外,学校还要配备专业的辅导教师,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帮助学生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其次,学校还应该设置弹性课程体系。学生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心理需求,合理的制定课程体系,规定好高一的课程目标和高二的课程目标。另外,课程设置要从学期逐渐转变为学程制,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灵活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期高考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推动了高中教育的全面发展,在新高考改革下充分发挥了高中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选择高考科目,更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在学生们选择科目时会遇到很多困境,对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为此,学校和家长必须做出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薛文平.教师健全稳定的个性心理的形成[J].教育与职业.2004年13期.

[2]柴素芳.从一项关于女大学生个性心理的调查引发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英山县长冲高级中学 438700)

猜你喜欢
心理影响
信息化战争对军人的心理影响研究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影响
题库考试改革对教师心理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对头胎子女的心理影响研究
研究性学习对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影响
浅谈焦虑对高考体育加试考生的心理影响及状态调节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家庭临终关怀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