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诗歌鉴赏策略

2021-09-10 20:40潘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2期

潘艳

摘要:现代诗歌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当代人精神生活的一块重要领地。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关键词:了解背景;分析意象;理解情感;品味语言;明确手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2-336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诗歌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当代人精神生活的一块重要领地。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是大有益处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鉴赏现代诗歌呢?

一、了解背景

了解詩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这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只有在知道了相关的背景后,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诗词的真正内涵,积累诗词有关的文学知识,为学生独自进行语文诗词鉴赏奠定有利基础。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

例如,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曾这样写道:“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最后一句话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那么喜从何来呢?联系诗人的创作背景即可知道,这首诗是毛泽东带领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的途中写下的。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分析意象

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作者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阅读鉴赏诗歌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些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如余光中的《乡愁》,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是明朗的、集中的、强烈的,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同时,它们又是丰富的,含蓄而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全诗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既概括了作者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又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愿望。

三、理解情感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情感,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主旨。阅读时,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即在诗歌中直接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一种是间接抒情,即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

例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采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方式, 塑造了“鸟”的形象,首先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鸟儿由尽力歌唱到投人土地的怀抱,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四、品味语言

诗是精炼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了诗歌语言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的特点。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且能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阅读鉴赏诗歌时,我们不仅要反复诵读,更要仔细品味,领会其耐人寻味之处。

如《沁园春·雪》,上下两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下文,一气贯通,极有气势。动词“舞”“驰”极富有表现力。以“舞”字形容白雪皑皑的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跃动,这两个字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又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诗歌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表现出作者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五、明确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需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各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这样才有助于披文入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臧克家的《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诗歌运用排比句式,为我们刻画了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写出了他们世世代代与土地为伴的艰辛,既有对农民的同情更有对农民的礼赞。

综上所述,是我对现代诗歌鉴赏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共勉。当然,方法不止以上几种,其他的如音乐美、节奏美、意境美等,都是鉴赏诗歌的途径。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灵活地把握各种鉴赏方法,以达到现代诗歌的审美目的,从而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参考文献

[1]李怡.《中国现代诗歌欣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

[2]韩东.读诗这回事[J].语文学习,2008(2):50-51

[3]李永锋.现代诗歌赏析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