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2021-09-10 03:13司爱勤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素养小学生

司爱勤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教育具有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在小学生情商发展方面有着一定的培养作用和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课程知识之外,还需要培养健全的人格,此期间采用情感教育方式能够完善有关的教育元素,借助诗歌、散文等素材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与思想。所以,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程中应该着重采用情感教育方式,创建相应的情景,不断优化情感教育机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情感教育环境。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文学科有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学科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内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重情感因素作用的发挥,增强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能够发挥出学科人文性的作用,通过师生双方的良好沟通,积极教学环境的营造,以及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因此加强对其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和必要性,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迎合自身需要产生的相对稳定的态度、情感。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围绕具体的情感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情感教育活动。情感教育的本质属于人的教育,展开的目的是培养情智双全的人。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展开,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关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升的同时,还要关注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此,一线同仁一定要革新理念,转变态度,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领会改革精神,优化教学工作,保障情感教育的开展效率,与此同时,在教学环节做好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为学生情感状态的和谐发展增添动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堂领域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情绪。传统的语文课堂教育工作中过于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忽略学生的情感发展,虽然可以提升学习成绩,但是很难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不利于提升其心理素养,对其日后的良好发展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语文课堂中采用情感教育方式,可以利用情感育人的形式提升小学生心理素养,在情感磨炼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将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之间相互平衡与整合,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在形成良好情感情绪的同时健全人格,增强综合素养。

三、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情感教育形式

由于现在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身兼班主任的角色,情感教育往往脱离于语文课堂之外,反而是利用晨会、班级活动课等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种看似直接的情感教育并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厘清自己的不同角色,在班级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角色之间合理切换,并且仍然尝试将学生的情感教育依托于课文的衍生。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习作教学时,语文教师就可以进行乡土教材的开发,让学生提前去了解家乡有什么传统,有什么神话,有什么名人逸事等,并进行交流。教师则应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家乡风俗、美食等,确定一个便于实施和参与的家乡风俗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进来,在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形式的情感教育,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又可以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进行合作。

3.2打造阅读情感教育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情感教学方式,应积极打造良好的阅读情感教育模式,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度体验课程的情感,表达自身的见解,在增强情感体验感的同时,深入理解和学习文章的内容,充分发挥出相关的情感教育方式的积極作用。教师在阅读教育期间渗透情感教育的相关元素和手段,应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并且体验课程的真实情感,提升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使其可以养成较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技能,不断优化语文情感教育模式和体系。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课程期间,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期间深入理解其中的“挖井人”劳动特点与真实情感,在阅读期间可以将文字转变成为自身的情感,对文章知识和课程内容形成深入的理解,在增强情感体会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受到课程真实情感的熏陶,引导小学生深入理解人民对毛主席还有对党的热爱,在课程真实情感熏陶的情况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修养与情操,充分认识到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努力学习知识,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这样在合理进行情感教育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还能使其在情感阅读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展开情感教育,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符合素质教育改革需要。语文教师要提升意识,强化反思,深挖教学中的情感元素,高效展开情感教育,为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赵蓓锦.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110.

[2]吴远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35.

[3]李成英.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J].青海教育,2020(11):30.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素养小学生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