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供应链创新发展新生态

2021-09-10 07:22蔡进
中国经济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层面产业链供应链

蔡进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这是在当前新冠疫情仍没有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面对全球经济发展大变局,中央对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作出的又一项重要指示。

短期看,新冠疫情影响了全球订单需求下降,可能导致供应链资源全球性的闲置。但这个影响是暂时的,疫情过后将有非常大的国际需求释放。从长期看,这次疫情将可能对全球供应链有一个结构性的调整。对中国供应链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从两端把握这个结构性调整,一是要在供应链创新过程中提升我国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地位,向中高端去发展,以充分发挥我国全球供应链的优势。更为基础和根本的一个方面是要在这次供应链调整过程中提升我国基础产业、关键性产业的基础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产业优势,在危机中寻找发展和创新机遇。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首先是要通过供应链形成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十三五规划非常重视创新驱动,是以企业为主体来推进。但是在十四五规划中,非常突出地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既要从全局把握,又要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说明十四五规划对创新驱动进一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就是要发挥举国体制机制的优势,推进创新驱动、科技兴国战略。

过去在推进供应链创新的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存量优化,将供应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在新时期,通过供应链推进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已经不仅是存量优化的问题了,要通过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形成新的供给,通过新的供给形成新的消费、新的需求、新的市场,最终形成新的价值。

创新能力的形成,一是要有创新思维,一切工作都基于创新来开展。二是要有创新机制,才能在整个产业链中形成創新。三是要有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层面、组织模式以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要有创新能力。

第二,要通过供应链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供应链创新不是为了供应链本身,而是为了推进整个产业体系的形成。

现代产业体系简而言之就是产业链,是通过供应链突破上下游产业边界,形成上下游产业融合。如能源电力产业,与上游产业以及下游的用电产业相融合,这才是产业链。我认为,供应链是魂,任何一个产业都离不开供应链;产业链是根,推进供应链创新就是要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价值链是本,通过产业链形成新的价值链。企业只有通过推进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突破产业边界与上下游的产业进行融合,才能够真正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链。

第三,要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体系。我认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三个层面:一是经济层面的,如遇到了经济风险、经济波动,能否扛得住?二是自然灾害层面的,如遇到了极端气候,南方电网能否扛得住?三是政治层面的,如面临中美贸易博弈、逆全球化趋势,能否扛得住?应对经济层面的风险,需要有较好的管控模式。应对自然灾害层面的风险,更多地需要运用先进技术解决。应对政治层面风险,则要求有全面的更高格局的应对模式。

在当前中美贸易博弈过程中,尤其是在逆全球化趋势下,我们要重点关注能源产业、基于5G的通信技术产业、生命科学产业、粮食安全产业。这4个产业受逆全球化的冲击可能较大。

第四,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可持续。一个产业最大的可持续,是与自然的发展规律相协同。现阶段的可持续是绿色、低碳。企业在供应链创新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对上游产业进行节能减排,更要从产业链的角度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以电动车为例。目前我国电动车的推进主要是从充电桩、电池等汽车下游产业往上推进。我认为,电力企业在其中更应有所作为,通过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运用服务的模式推进产业链向下游产业下沉。比如,电力产业和汽车产业融合,共同推进充电桩技术的提升,推进蓄电池的改进,推进电动车的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这样,更能突显电力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形成一个绿色、低碳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进下游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第五,要推进供应链数字化的进程。数字化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生产组织方式相融合的结果,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有很多人叫智慧化、信息化、智能化,我认为都不是很准确。我们进入到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了,应该叫数字化更为准确。

供应链数字化首先要有数字。与产业链构建有关的数据,才是有价值的数据。其次,要将数字形成数字资源,即能够利用这些数字进行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运营,通过数字化运营进行精准分析、科学决策,提供最优化方案。最终,要形成数据资产。在数字化运营的过程中,数据产生了价值。企业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数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叫做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未来我们要通过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体现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数字资产创造新的价值。

第六,要把握住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的基本方向,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柔性化、敏捷化、可定制化的发展。

现在来看,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生产领域的转型是朝向更加柔性化、更加敏捷化的方向。比如钢铁企业,过去,钢铁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大批量、小批次、高库存,现在实行的是小批量、多批次、低库存。钢铁企业的供应商一定要敏捷化,才能适应生产领域这种柔性化的需求。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宏观上讲,是要满足人民这种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微观和产业上讲,就是要以客户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也好,以客户为中心也好,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要释放出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并加以满足,这就需要供应链作较大的转型。未来从事供应链一定是要从管理者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以消费者为中心,一切为消费者的需要为目标去构建产业链供应链。这样的产业链供应链,一定是柔性化、敏捷化、可定制的。这与数字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只有在数字化的平台上,才能真正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柔性化、敏捷化、可定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猜你喜欢
层面产业链供应链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