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联合体

2021-09-10 07:22沈家文
中国经济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联合体高技术协同

沈家文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在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平衡的复杂形势下,亟待统筹整合优势创新资源,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更有利于我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一、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联合体的重要意义

当前,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联合体,汇聚更多资源要素集智攻关,对于提高我国关键技术自给率、促进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创新效能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整体创新效能不强,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研发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占比为28.0%,全国高校院所中设立技术转移机构的占比为21.5%。大量技术创新成果及其知识产权没有转化,制约了产业协同创新的深化发展。我国产业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体制的导向力度有待提升。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联合体,应着力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二)集智攻关解决我国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创新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量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53.0万件,同比增长17.1%;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共24.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0.5万家,占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近六成。但是,我国高新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与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不少短板问题,基礎产品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重要零部件高达80%以上需要进口。亟待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联合体,以强化自主可控重大战略技术和产品研发为导向,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加快解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

(三)促进我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

我国企业创新投入强度与先进国家相比偏低,大多数企业在面对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时,对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少,缺少高质量的原创技术。随着我国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2019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1.32%,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41%。一般认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低于1%将难以生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才具有竞争力。大力发展产业创新联合体,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是我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发展新型创新联合体的战略思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根据对于中国重燃等典型案例的调研,新形势下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联合体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需要深化改革联合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

(一)发展思路

创新联合体的基本思路。创新联合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资源融合发展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方式,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机制演化的相互作用中充当着纽带的角色。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联合体,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重点突破战略,逐步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创新联合体的主要功能。加快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充分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提升产业竞争力。实施技术合作,创新资源有效分工,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行知识产权分享,提高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加速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人员交流,联合培养人才,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优势创新资源高效融合,加快成果转化,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

创新联合体的组成原则。创新联合体采取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以互补的优势提高整体创新效率,形成更强的整体竞争力。强调“聚焦”原则,将研发费用投入到关键核心技术上,其余部分尽可能采用现有的或第三方伙伴的产品和服务,共同开展联合创新。创新目标符合国家战略目标或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成员通过合同明晰责权利关系,保障创新联合体独立运作,确立投入决策、风险承担、利益分配、知识产权归属等机制。创新联合体以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基础,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以影响产业或企业长远发展的共性技术创新需求和重要标准等为纽带,通过各种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利益共同体。

(二)重点任务

一是聚焦创新联合体战略定位。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联合体,以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加快成果转化。以共同技术需求为导向,依据合同及有关法规明确成员的任务分工和责权利。建立联合创新体的长效机制,加强创新合作的组织化、持续化,通过合同形式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利益机制。引导优势企业牵头,联合相关企业、大学、研发机构,以共性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探索技术产业化的创新模式。政府发挥协调作用,培育产业创新平台,营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二是集智攻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构建高新产业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其在集智攻关共性关键技术的重要作用。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聚焦产业技术瓶颈,充分吸纳企业重大需求,明确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实施重大专项。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体现产业竞争要求。采取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加快成果转化和工程示范。

三是协同提高体系化创新效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高新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迫切需要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综合应用多种组织模式提高创新效率。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强化创新主体作用,构建战略定位高端、组织运行开放、创新资源集聚、治理结构多元的技术创新综合体。聚焦国家战略产业技术领域,建设综合性、集成性,面向全球竞争、开放协同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运营管理、研发投入、人才集聚等方面创新,形成开放式协同创新网络,政产学研用协同,构建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运行机制,培育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技术创新利益共同体。强化技术创新中心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等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带动和牵引作用,集聚产业创新资源,开展有效的分工与合作,构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创新协作网络。

(三)主要路径

一是推进开放式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为基础的创新联合体引进外部创新资源和要素,通过协调内外部资源和能力,核心在于联合不同优势的创新伙伴以实现优化的协同效应,注重伙伴合作关系和联系,实现更经济高效地实现创新,协同提升体系化创新效率。和产业联盟、产学研合作等相比,创新联合体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强调长期持续的协同创新而非短期的分散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国内外投资研发机构,建立遍布全球的研发网络,形成具有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联合体,形成充分应用全球创新资源、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创新联合体。

二是构建数字化创新网络。构建数字化创新联合体,是推进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基础上,关联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创新协作,形成数字化产业创新网络。通过平台互操作性实现协同创新,打破传统的组织和地域界限,将大量分散的、异构的创新资源聚集起来并形成服务,实现创新资源的开放协作与高度共享,减少研发成本。

三是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强国家层面的战略研究,分阶段突出重点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发挥政府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协调作用。通过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创新技术与产品开发的投入。调动科研人员产业化研究、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引导科研人员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原创技术或实用技术研究上。

四是健全创新联合体运行机制。明确高新产业创新联合体的基本体制构架和成员基本要求,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创新联合体的基本体制架构。完善伙伴选择机制,选择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有良好业绩和业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研发单位,形成优势互补。建立内部协商和外部协调机制,对研发过程中各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增加成员之间的信任。建立研究成果转化机制。联合体要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赢互利”,确立成果转化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密切成员合作联系,形成能够自我运转、持续稳定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研发合作的知识产权保护,降低研发合作的风险,增强研发合作各方的合作积极性。建立创新联合体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健全联合体创新监督体系,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激励制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创新联合体的活力和动力。

五是建立大数据协同创新体系。政府部门负责政策引导、统筹全局并及时给予政策支持,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合作,构建大数据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促进数据开放与共享,增加有用数据的可获得性与流动性,提供大数据基础资源。设立为政府、企业、大学等机构实现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创新的合作平台,增加多元主体合作机会。数据开放共享、资金支持、网络平台、人才培养有机统一,与大数据价值链良性互动,共同构成大数据协同创新体系。

三、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联合体的相关建议

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发挥高技术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新型创新联合体。

(一)加强高技术产业创新的集智攻关战略导向

一是确立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关的战略导向。转变技术创新理念,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确保技术创新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创新联合体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发展产业技术创新链,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地位, 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充分整合产业链资源,强化创新链优势,实现创新联合体长期持续发展。三是强化联合攻关意识,提高对联合攻关重要性的认识。

(二)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和政府正确引导的协同作用

创新联合体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创新主体和政府正确引导的协同作用。一是正确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政府为联合体营造良好运营环境,在财政融投资费用、引导制定联盟项目战略性规划以及工作计划、加强同其他相关研发项目间的协调监督,保证研究项目战略方向性的稳定。二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开展创新活动,全面推进技术、组织、品牌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整个产业技术体系整体创新实力和水平。三是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领军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引导领军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联合中小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促进产业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协同作用

一是以加强创新与融合的协同作用为目标,制定精准化的产业政策。二是对于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产业,加强产业创新,增强企业创新意愿,提高企业创新资助等政策力度。对于融合为主要发展动力的产业,加大产业融合,放松产业管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三是对高技术产业创新与融合协同发展进行指导和规划,以创新促进融合,以融合强化创新,促进共性技术的研发,搭建产业间创新资源、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

(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

一是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完善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与转化,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服务行业。二建设科技中介服务的买方市场,围绕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服务、成果转化服务,通过创造示范效应,提高联合体成员对中介服务的有效需求。三是规范对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运行法制化,制定中介机构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四是按照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功能、网络化组织的要求,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加快研发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五)提高开放式数字化创新协同度

一是构建和应用数字化协同创新平台,重点发展以模型为核心的多专业多学科设计协同创新技术、以模块化为核心的产品全价值链协同创新技术、以设计规划为核心的管理协同创新技术、以协议为核心的制造产业链协同创新技术。二是积极拓展技术创新国际开放合作领域,充分融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创造国际化发展良好环境,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三是搭建研发平台加强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企业通过研发合作平台发布及时合作的供需信息,实现对合作信息进行筛选比较并确定合作伙伴。四是设立专项引导合作创新的资金,对研发合作项目给予立项资助,鼓励企业参与合作研发,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配合。五是建立行业内开放的研发合作信用体系,对信誉良好的企业进行正激励,増强社会资本信心,促进外部合作关系的建立。

(六)深化改革重点领域创新联合体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是鼓励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专项基金,開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二是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业绩考核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在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对不同行业研发投入和产出进行分类考核。三是建立联合体创新合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创新联合体评价指标,考核联合体的综合实力,增加技术创新能力的权重,将综合评估结果与财政拨款、政策激励对接,激发联合体成员的创新积极性。

猜你喜欢
联合体高技术协同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设计牵头的紧密联合体摸下的合同管理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集聚效应突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跨地区经济联合体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怎样确定?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