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的破局之路

2021-09-10 07:22张乐
中国经济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锂电宁德动力电池

张乐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从一个国家,到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甚至到一个产品零部件,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对其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使得低碳发展成为全社会技术和能源转型的关键词,传统的化石能源也在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转化。从2009年开始,国内在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出台了财政补贴政策,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和传统燃油车的竞争过程中,伴随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新能源汽车需求大幅增加。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0万辆,同比增长40%。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配件之一,新能源电池也因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新能源电池领域,国内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企业快速发展,国际上有LG新能源、松下、三星SDI等动力电池巨头,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有一家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动力电池企业,培育了大量本土供应商,与国内多家主流车企建立合作,率先进入国际顶尖车企供应链,配套海外宝马、大众、戴姆勒等,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装机量达137GWh,这家公司以34GWh的装机量、24.82%的全球份额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这家企业就是宁德时代。

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核心技术在于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二次利用等全产业链研发及制造能力,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解决方案。宁德时代凭借注重技术研发、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产能扩张等要素成为锂电龙头企业,它的巨头成长之路对于其他企业有何借鉴意义?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会面临哪些挑战?能否始终保持优势地位?

初创期的对外合作和自主研发

宁德时代的初创成员主要来自锂电池供应商龙头ATL的高管和动力电池团队。ATL于1999年成立,初期因购买的锂电池专利存在电池鼓包缺陷一度面临生存危机,后来通过自主研發解决这一缺陷从而实现顺利量产。区别于日韩电池企业的标准化产品路线,ATL通过为客户定制产品、凭借低成本和高能密度的优势打开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从2004年起,ATL技术团队就开始汽车动力电池的产品研发。2011年,ATL高管和动力电池团队从ATL独立出来,创立了宁德时代。

2011年底,宁德时代凭借优秀的产品性能成为宝马的电池合作伙伴,宝马和宁德时代成立了电池联合开发团队,此次开发涵盖电池包的所有关键技术领域。华晨宝马曾于技术攻关时定期向宁德派出工程师进行技术支持,向宁德时代发出详尽的动力电池系统需求规格书。这些都为宁德时代掌握动力电池从研发到测试的全流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与宝马的合作对宁德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使宁德时代深化了对三元锂电池的技术研发,其技术研发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凸显。宁德时代开始主动了解客户需求、创造解决方案,也开启了它从锂电制造企业向世界一流锂电研发制造企业的征途。

政策扶持下的产能扩张和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我国于2009年正式开始大规模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大幅增长,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成倍增长,宁德时代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快速崛起。

2015年11月11日,国家颁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一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必须进入该目录,否则新能源车辆就不能获得补贴。这份名单上没有外资电池企业,为当时数量众多、技术参差不齐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白名单推出后,以北汽和吉利为代表的国内车企对电池的需求更多转向了国内企业,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的装机量大幅增长。2016年,宁德时代的供货量分别占北汽和吉利的52%与58%。

国家通过补贴政策的调整来引导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品的技术进步,从而朝着高续航和高能量密度方向发展,动力电池也逐渐从铁锂向低端三元再向高端三元转换。

2014年至2016年,政策对商用车实行超额补贴,客车市场因获得国家新能源补贴金额的70%以上迎来爆发增长,宁德时代这一阶段装机量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客车。2017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向高续航车型和高能量密度电池倾斜,电池技术路线由铁锂向三元转换。由于此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广泛使用铁锂电池,电池技术路线的转换使得这一年宁德时代乘用车装机量同比增长192%。2018年至2019年,补贴政策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逐渐提高,电池由低端三元向高端三元转换。宁德时代的NCM811三元锂电池率先实现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大规模供应,从而在高续航车型的装机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随着补贴政策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高,得益于快速的研发能力和量产能力,宁德时代成为国内一线车企供应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宁德时代在进入车企供应链后快速扩张产能,并以合资、参股的形式和车企供应链深度绑定。继2020年宁德时代两次大规模扩产,宁德时代于2021年2月2日发布公告拟投资不超过290亿元建设三个电池项目。据申港证券研报,截至2020年底,宁德时代预计总产能109GWh,随着产能逐渐释放,2023年产能预计将达245至 265GWh。

宁德时代通过对矿产资源、原材料、设备方面的布局,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合作及协同,深度绑定相应领域的供应商,保障关键资源的供应,以极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自2017年以来,宁德时代对外投资企业超过40家。仅2020年投资企业就超过十家,涉及上游原材料、自动驾驶、半导体芯片、出行共享等领域。

2016年以前,比亚迪一直居于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首位,宁德时代则于2017年起开始反超并拉开与比亚迪的差距。由于比亚迪研发的动力电池主要供应自身的新能源车,以及其电池产能存在明显的利用不足情况,未来宁德时代会否被比亚迪缩小差距甚至赶超,电池外供的规模则是关键。

国际市场上,宁德时代于2014年开始通过在海外收购、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等进行全球化战略布局。2018年7月,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建设生产基地,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这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首次登录以汽车工业著称的德国。为支持项目的落地,宝马和宁德时代签订了新的订单。此后,戴姆勒、雪铁龙、大众、捷豹和沃尔沃等国际巨头都成为宁德时代的客户。

动力电池市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有LG新能源、宁德时代、松下和三星SDI四家。由于欧洲市场缺乏有竞争力的本地电池厂商,加之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的巨大需求,国际龙头电池企业争相在欧洲市场上占据份额。欧洲市场上,目前LG新能源和宁德时代覆盖国际车企客户的范围更广,而三星、松下由于战略规划上的保守,其发展势头弱于LG新能源和宁德时代。在全球汽车电动化过程中,以LG新能源、宁德时代、松下和三星SDI为主导的亚洲企业异军突起,改变了欧美主导的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成为世界级汽车一级零部件供应商。

中国拥有最完整的锂电产业链,且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湘赣、渤海湾四大锂电产业集群,产业链的覆盖面和竞争力强于日韩产业链。得益于国内完善的锂电供应链,宁德时代在国际市场上相对其他日韩电池巨头而言有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巨大市场空间下的多方挑战

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独立配件,其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巨大,对资本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未来动力电池行业的格局充满不确定性,全球锂电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能否一直立于潮头仍面临诸多挑战。

新能源补贴政策逐渐退坡,给了龙头企业外的其他电池企业更多的追赶时间和生存空间。政策对新能源电池续航里程的升级不再有以往那么大的压力,从而新能源车企有更多的电池供应商可供选择。同时,车企出于供应链安全稳定和产业链议价能力的考量,也会寻求多个供应商,其他电池企业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宁德时代目前主要的国内竞争对手是比亚迪和国轩高科,虽然这两家企业的现有装机量不及宁德时代,但比亚迪刀片电池的推出,国轩高科获大众汽车入股并成为MEB等车型供应商,前景均被看好。

一些车企进入动力电池领域也将影响现有的市场格局。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中,三大独立配件之一的动力电池占比高达30%。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一些车企出于供应链安全、降低成本和掌握动力电池技术等方面的考量,选择进入动力电池领域。

海外电池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将带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2017年7月28日,国家取消外资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准入限制,2019年6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废除,相关政策的放开打开了海外电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日韩动力电池企业通过合资、收购、增资等方式角逐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韩国企业惯常利用价格战打击竞争对手,且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国际车企可能更偏好综合性价比更高的日韩企业,未来日韩电池巨头在中国的产能扩张以后,宁德时代是否能继续保持其价格优势,仍不得而知。

技术创新的深度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宽度。多年的技术研发,我国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创新有着诸多亮点,比如宁德时代的CTP电池包技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国轩高科的JTM电池集成技术等。国内市场上,以往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小、续航能力差,加上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的标准调整,导致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更受市场欢迎。2020年3月,一直坚持磷酸铁锂电池路线的比亚迪推出安全性、续航能力更高的刀片电池,被认为会对行业格局产生影响。

未来电池路径的选择存在争议。性能优良的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理想动力源。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选择上,锂动力电池有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钛酸锂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使用三元锂电池的厂商有松下、LG新能源、宁德时代、比亚迪,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厂商有比亚迪,钛酸锂电池只有银隆汽车在用。有专家认为,如今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已达极限,未来固态电池、氢燃电池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哪种路径的电池未来可以平衡好商业化规模和成本就能获得更快地发展。新能源电池企业还要在电池性能、电池能量、电池组均衡、电池容易自燃、快充技术以及电池材料开展相关基础科学研究。

新能源电池不止新能源汽车这一应用场景,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头部企業在储能、电动船舶、两轮车等领域也积极布局推进。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预测,通信基站、电力系统、UPS、数据中心、轨道交通、工业应用、人工/机器智能、航空航天、军事应用等领域对储能锂电池需求巨大,预计2021年,锂电储能装机需求将在2020年16.2GWh的基础上增加到25.2GWh,同比增长55.6%。

受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收315.22亿元,同比减少4.0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3.57亿元,同比减少3.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5.67亿元,同比下降13.4%。面对挑战,宁德时代长期研发积累的技术优势,其与上下游企业深度绑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否一直支撑宁德时代的全球锂电企业龙头地位?多元化的市场,拥挤的赛道,宁德时代狂奔的马拉松或许刚行至一半??

猜你喜欢
锂电宁德动力电池
宁德时代为何是新“股王”
天能锂电2021品牌战略发布会隆重召开,开启品牌发展新纪元
宁德时代新技术或使电动车续航超800公里
锂电隔膜行业的供应商品质管理
浅谈新型锂电防水模组结构设计
宁德车里湾锂离子 动力电池基地已开工
中国铁塔(新乡):动力电池回收与创新中心揭牌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