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断供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启示

2021-09-10 07:22刘畅
中国经济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半导体制裁韩国

刘畅

过去的近两年时间,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同样遭遇着“阵痛”。因为受到日本断供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在2020年上半年,韩国半导体的出口呈现出两位数以上的下降。

回顾韩国遭遇日本断供核心半导体原材料的前前后后,更能够看出,掌握高端与核心的产品和技术对于一国的产业经济具有多么深渊的意义。因为就连三星、LG等在全产业链完备度名列前茅的国际巨头,面对来自日本的断供时也同样一筹莫展。

断供肇始

2019年7月1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日本政府修改了对韩国的出口管理运用政策,将加强面向韩国的出口管制。也就是说,自7月4日起,包括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氟化氢以及转让与之相关的制造技术(包括与制造设施出口有关的制造技术)日本将限制向韩国出口。作为回应,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于当天表示,将对日本限制对韩出口半导体原材料等贸易措施提交世界贸易组织(WTO)诉讼,并将依照国际法以及韩国国内法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反制。

韩国之所以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击态度,正是因为显示器面板与半导体产业在目前的韩国半导体领域为两大最核心产业,而限制出口韩国的三类品种均是生产半导体和显示器面板所必需的核心材料。含氟聚酰亚胺用来制造可折叠屏,高纯度氟化氢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用来蚀刻硅片,而光刻胶更是用于集成电路和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

2018年,韩国企业占据了全球OLED屏幕市场96%的份额,其中三星电子为84%,LG显示器为12%,可以说几乎掌握了全球市场,其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华为、OV、小米等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含氟聚酰亚胺属于OLED行业中的核心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高纯度氟化氢是生产半导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而光刻胶作为评定半导体芯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样也是半导体制程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对于半导体而言,以三星和SK海力士为代表的韩国企业拥有DRAM内存芯片超过70%和NANDFlash存储器方面占据将近50%的绝对市场份额。即便是在手机最核心的基带芯片领域,三星也同样凭借13%的占有率在全球范围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而日本正是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氟化氢这三大原材料的主要生产供应国,三星、SK海力士、LG等韩国企业都需要这些材料来生产OLED屏幕、DRAM内存、NAND闪存。市场数据显示,日本占全球含氟聚酰亚胺总产量的90%,全球半导体企业70%的氟化氢都从日本进口,而全球半导体行业涉及光阻材料(光刻胶)的核心技术几乎被日本和美国企业所垄断,日本JSR、东京应化、日本信越与富士电子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可达72%。可以说,韩国的支柱产业半导体产业对日本依赖度较高,对于日本所限制出口的三类关键材料的依赖度分别达到含氟聚酰亚胺93.7%、光刻胶91.9%和氟化氢43.9%。如果说,在属于智能手机的科技移动时代,拥有三星、SK海力士、LG等企业的韩国已经成为全球手机供应链的关键国家,看似韩国是终端产品制造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但是他们的半导体原材料同样依靠进口,而日本企业就是他们的上游供应商。作为在韩国科技产业的核心,半导体产业的出口占比更是超过了20%,那么如果在上游关键材料供应出现问题,势必将会对韩国半导体产业乃至整个韩国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日韩分野

回顾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排在全球首位。1986年,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日本的半导体产品占世界45%;1989年,当日本公司占据了世界存储芯片市场53%的份额时,美国企业仅占37%;1990年,全球前10大半导体公司中,日本独占6家,其中NEC、东芝及日立高居前三位,彼时,三星公司尚且未能进入前10名。

由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崛起,产生危机感的美国不再向日本提供帮助,反而对日本进行制裁,并转而开始帮助韩国。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因此受到重大打击,而韩国趁机开始抢占部分市场。在被制裁后的十多年里,日本企业将半导体产业的重心转向研发半导体原材料以及相关技术、设备领域上来,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占有绝对的主动权。

韩国正是在日本被制裁之际迅速崛起的,并逐渐成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2018年三星电子半导体营收超越英特尔公司占全球首位,约为75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9%,同比增长26.7%;SK海力士同比增长38.2%,市场份额约为7.6%,以364亿美元营收排名第三位。三星和SK海力士在半导体产业的总营收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约1/4。

但值得注意的是,韩国企业中大约有60%以上的电子机器、精密机器、机械等电子系企业和化学系企业都严重依赖于日本技术和产品的输出。尽管韩国政府一直在扶持韩国企业减少对日本的进口依赖,但韩国对日本的技术依赖性仍在持续增加。据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报告显示,2018年韩国半导体材料市场需求超越中国大陆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材料消费地区,同比增长16%,达到87.2亿美元,而韩国进口的这些技术和产品正是目前韩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基础。

此次日本对于韩国的出口限制,将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自7月4日起,日本政府要求向韩国出口的含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和氟化氢这三个品类单独申请出口许可证并进行出口审查,不再包含在综合出口许可证制度范围内;并且日本政府正式批准通过《出口贸易管理令》修订案,从安全保障上的友好国家“白名单”中移除韩国,自修订案实施后,韩国不再享有日本出口战略物资和重要技术时简化手续的优待措施。日本的出口审查所需时间标准约3个月,而韩国企业对于上游材料的库存一般是1-2个月,可以说,日本三大半导体关键原材料及相关技术设备的贸易制裁对于韩国半导体行业来说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使韩国企业将会面临可能停产的风险。

发难之由

此次日韩贸易摩擦的真正导火索是,2018年11月韩国最高法院相继对日本制铁、三菱重工等多家日本企业作出不利判决,要求对在二战期间被日强征的韩国劳工进行巨额赔偿,并以此为由冻结了这些日本企业在韩国的资产,导致日韩关系再次降温。日本方面认为,日韩双方已经在1965年两国建交时签署的《日韩请求权协定》中对韩国劳工问题进行了彻底解决。并在2015年日本再次与韩国签署《韩日慰安妇协议》时也一并将慰安妇问题等历史问题“最终且不可逆的解决了”。根据1965年日韩最终达成的《对日请求纲要》协定,日本已经向韩国提供5亿美元二战劳工赔偿款,这比赔偿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韩国方面同意从此放弃官方和民间的劳工索赔要求。而韩国方面则对当时的双方协议进行了推翻,认为《对日请求纲要》是軍政府独裁时期,韩国政府在未得到民众的授权与认可下,擅自与日方达成的无效协定,因此不予承认。当日本政府要求韩国遵守历史协定之时,韩国政府又以无法干涉最高法院为由进行拒绝。因此,迫于无奈,日本对韩国实施了此次出口限制的制裁。不过从具体的制裁措施来看,韩国企业仍然可以从日本进口这些原材料,只不过进口手续相对复杂,进口周期相对较长,但韩国企业仍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储备量来降低此次制裁带来的影响及风险。

正如前文所说,1962年,以日本电器公司引进美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为起点,日本开启了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之路,并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的推动下,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行业领先全球。面对持续的贸易逆差,美国开始启动对日本的经济打击,而韩国得益于此,也开启了半导体行业迅猛发展的势头。在面对中国快速崛起、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时候,日本政府最终选择在这一时机对韩国发动制裁也正是因为中国是当前全球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环节的国家,并且与只能依赖于国际市场的韩国相比,中國庞大的国内市场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要素。中国企业在近些年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经济投入,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在这一领域向欧美及日韩等国家形成挑战。此次日本对韩国的贸易制裁也可以说是中日韩三国之间,产业换代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所引发的产业博弈之争。

韩国自救

毫无疑问,日本的制裁措施对韩国显示器及半导体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韩国政府及其相关半导体企业启动了一系列应急措施,一方面尽可能缓和与日本的关系,一方面积极寻求自我发展。

2019年7月,面对不断发酵的日韩贸易争端,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在第一时间前去日本进行走访。此次李在镕的日本之行共6天,在此期间,李在镕走访了日本相关企业及金融人士,主要目的在于求购日本对韩国限制出口的三种半导体材料之一的氟化氢。由于氟化氢的腐蚀性极强,无法长期保存,韩国企业一直是小批量进口,并且库存量也仅仅只能维持生产的几周时间。由于半导体原材料在投入量产之前需要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测试,特别是氟化氢的纯度对半导体产品的品质影响极大,因此,短期内寄希望于通过其他产品来填补日产氟化氢的空缺可谓难度颇高,正因如此,韩国企业也积极寻求其他渠道方式获得氟化氢。

面对日本的制裁,韩国方面也在积极推近本国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进程。韩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实施巨额补助,以帮助韩国企业在高纯度氟化氢方面减少对日本的依赖。数据表明,自2019年7月到2020年5月,韩国从日本对氟化氢的进口从同期的42.4%降低到9.5%。

与此同时,针对半导体产业链上的核心竞争力,韩国集中力量放到本国国内行业资源的梳理及整合上,不断向行业尖端水平发起挑战。在高纯度氢氟酸、高纯度晶圆及光刻胶方面,韩国都开始着手独立自主的研发,对引进的相关技术进行消化吸收,逐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掌握高端核心技术,在2020年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仍然实现了迅猛发展。

但同时数据也显示,虽然氟化氢的进口数量有了大幅下降,但是在氟聚酰亚胺和光刻胶方面,韩国从日本进口量不降反升,分别增长了12.4%和22.3%。由此可见,韩国对日本在半导体的原材料和组件方面的依赖程度依然很深。

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实践中可见,类似技术密集型产业越靠近产业链上游位置,核心技术越高端,上游的原材料和制造设备将直接影响中下游的发展方向。我们也能够看到,韩国在被日制裁后虽然能够立即进行“反制”,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以及推进本土研发进程,客观上也能够看到一些成效,但希冀短时间内完全消弭日本制裁的影响和实现相关技术与材料的自给自足注定无法实现。

邻邦镜鉴

数据显示,目前半导体领域19种关键材料中,日本有14种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信越、SUMCO、住友电木等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已经垄断了全球52%的半导体材料市场。所以说,即使是韩国这样拥有三星、LG等国际级巨头的国家,也无法在“断供”中不受影响。

与美、日、韩半导体巨头相比,中国在芯片设计等领域确实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突破,但个中差距依然明显。当看到相关产业及供应链基础比中国更强的韩国在遭遇断供时也面临的无计可施时,中国就要更加清晰地意识到,需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够实现短期确保供应,中期夯实基础,远期自给自足并有充分话语权的综合目标。

另一方面,通过回顾日本断供韩国半导体的背景,我们也更应该居安思危和防患未然。中国和日本之间在历史、现实等诸多层面都还有潜在的争议事件,如果最终演变至“争端”,亦不排除遭受到相应的断供。

2020年,我国确立了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战略。在“新格局”的战略方向之下,对未来的抉择事实上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方向。

首先,要认识到中国光靠单一力量推动半导体某个关键环节的发展显然远远不够,想要在高端领域实现追赶及超越,还需要将多方力量密切融合起来。政府层面与时俱进地出台长久且持续的政府产业扶持政策,企业层面根据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高校层面在产学研转化方面进一步转变体制机制,均是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在解决“卡脖子”难题中,培养和引进关键人才也要上升到核心战略层面。“半导体产业最后都是人才的战争”,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要保持技术快速发展,人才的储备与引进至关重要。当前中国在技术、知识密集型领域特别是半导体行业面临的人才竞争局面是非常紧迫的,单纯依靠海外合作、并购等方式引进人才的难度也在日益加大。因此为了适应半导体行业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中国政府还应制定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制度,不断释放高校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潜力。同时加大力度推动我国产学研的融合,鼓励企业加强和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为我国半导体企业输送大批高端技术人才。

未来十年乃至更久,中国的发展尤其是核心产业的发展大概率仍将受限。在被孤立和限制的背景下,中国既要坚定独立自主的研发和产业发展目标,同时也要坚定继续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信心与决心,努力去抢占高端产业与技术的制高点。

猜你喜欢
半导体制裁韩国
制裁之痛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全球半导体行业1月份 销售额同比略有下滑
安森美半导体收购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中国半导体产量将占世界2成
欧盟对白俄罗斯制裁延长一年
制裁等于束手无策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