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1-09-10 04:43穆翠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穆翠华

摘要: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德育教学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导师制的提出则表明了德育教学并非单单班主任的责任,更是每位学科教师、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而如何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当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它既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要求。而在现代,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也成为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以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素质教育时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还是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成人的重要途径。历史教材中有很多丰富的内容,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引导學生培养纵横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感,与此同时,阅读历史以及古人的事迹,可以提升学生的家国价值观,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魅力,使学生的绩和素养可以得到双向发展。

一、高中是“家国情怀”棄养培养的关键阶段

家国情怀,涉及孝亲爱国、民族情怀、乡土情感等,具有民族性原则。它是个人对国家、民族、家乡等褒义情感的体现,既可以是基于生活的朴素的爱国家、爱民族、爱家乡的情感,也可以是基于理性思维后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价值观的文化认同。从本质上讲家国情怀”是文化传承的一种体现,其教育是文化认同的教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人“天然”具有更深厚的“家国情怀”,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也是教育的结果。高中是“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关键阶段,这是由高中生群体特点和历史学科特点决定的。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情感、理性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历史教育就是养成具有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的人的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塑造学生人文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国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家国情怀”所蕴含的历史价值观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列为历史学教育的五大核心素养之首。因此,正确看待高中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二、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观察当前中学历史课堂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状况,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与生活现实脱节。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时更关注知识的识记,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未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第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僵硬、呆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并能主动学习历史。应试压力下,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致历史成为冰冷、枯燥的文字记录,缺乏情的注入。

三、对策

(一)应用中外对比素材,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

对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在家国情怀的培养中,学生不仅需要充分了解中国的情况,也需要了解世界情况,认识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充分理解和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文明发展的特点和脉络。对比教学资源是展现中外文化、习俗方面不同点的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着广泛地应用。而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应用对比素材,以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从而使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认识中国,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构建对比表格,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讨论中国与希腊在早期文明发展时期各自的特点。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希腊以商业为主,中国以农业为主;希腊以城邦政治为主,而中国则以国家为主要的政体等区别,这主要与两地地理状况的不同有关。而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师能有效地让学生了解早期文明发展的不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促使学生从世界角度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

(二)创设情境,营造爱国氛围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设置相应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创设相应的情境,从而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历史素养。结合一定的影视作品或影视资料等,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自参与情境创设,并营造一定的爱国氛围。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整个经过和结果,认识其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能概述国共合作的史实,认识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前选取相关影视剧资料等,在课堂之初为学生播放,使其快速进入情境中,进而集中注意力在对本课知识内容的学习上。这场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国内各阶层广泛参与,互相帮助,互相支援,形成一股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教师找出这一表现在相关影视剧作品中的体现部分,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以表演,使其能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从而萌生爱国情怀,得到一定的爱国教育。

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的脚步总是在不断超越昨天、走过今天、迈向明天。新一轮教育改革已然展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既符合当今世界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然,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持之以恒,从基础做起,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有待于国家、会的发展和整体进步,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向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3):108-110.

[2]王丽丽.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华夏教师,2019(30):36.

[3]庄爱平.高中历史教学中巧用地方史资料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福州地区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9):45-46+56.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