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星星的孩子

2021-09-10 18:43廖仲敏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手表星星教室

廖仲敏

又又是我班的一个男孩。开学报到那天,我收到一位同事发来的信息,大意是说她有个老同学的孩子今年刚好到我们学校上小学一年级,她向对方推荐了我,然后让我们相互加了微信。还未相见,一种莫名的信任已然建立,由衷的感动便也荡漾在了我的心头。

几天后,我渐渐熟悉了一些孩子的面孔,自然也认识了又又。他个头不高,有些清瘦,给人一种小小孩的感觉。但他却特别活泼,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得也很融洽,课间时分,常常是他领着一伙人在操场上追赶得满头大汗。

待到上课铃声响起,他那亢奋的心情还不能平静下来,与同学交谈着刚才的趣事。大多数时候,他会不自觉地单脚站立着上课,另一只脚随着膝盖弯曲搁在凳子上;有时候干脆双膝跪在凳子上,整个身子俯趴在桌面上。总之,他几乎没有规规矩矩坐着的时候。我也知道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保持一节课的坐姿端正有多难受,尤其是他这种好动的孩子。好在他个子小,即便站着,也不太遮挡后面同学的视线,只是略有影响整体班容。几次纠正未果,我也就不再苛责强求了。

又过了一阵子,他的活泼有增无减,甚而有些过度活跃了。凡是课堂上的集体游戏,他都要参与,而且沉浸其中,异常兴奋。但同时与这种活跃极不相称的是轮到个人举手发言时,他又从不主动。即便我主动叫他,他也明确表示不愿意。记得有次在班级群提交的视频作业里,我看到他朗读诗歌语音标准、声情并茂。第二天我邀他在班上展示时,面对同学们热情的呼唤,他又坚定地说:“我不要!”

这一反差实在让我困惑,他是真的不愿展示自己?或者只是喜欢玩集体游戏,遇到这种有挑战性的,他就胆怯了?

一次交流中,我向他妈妈求解。她给我的反馈是,孩子确实害羞,怕回答出错被同学笑话。一个上课讲小话被老师点名提醒都不觉得难堪的孩子,回答问题时会觉得害羞?我依然困惑着,对他的家庭教育方式产生了一丝好奇。

一个对于课堂纪律无知无畏、毫无规则意识的孩子,却是如此害怕在众人面前单独亮相。他有着自由的个性,有着灵动的思维,有着丰富的阅读,他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呢?难道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在继续与他妈妈的沟通中,我听到了一个新名词——感统失调。原来,他是一个患有感统失调的孩子。感统失调还有哪些症状呢?因为时间短暂,我没有细细地向她寻根问底。

但经过这次交谈后,他妈妈显然对他进行了疏导。他在课堂上的一些行为终于开始有所改变:不再用小纸团扔同学,也不再把纸飞机朝四处放飞。他也和大家一样,该读书时读书,该听课时听课,只是每到写字,他仍总要站着。因为手腕肌肉发育还不成熟,他写字也是超级慢且字迹很是不堪。

都说静待花开,我依然耐心等待著他更多的转变。我也依然与他妈妈保持着反馈与沟通。直到有一天,班上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同学们都非常开心。因为是书法讲座,授课的家长特意纠正了每个孩子的坐姿与握笔姿势。

我在教室内充当助手,随机拍下了一些照片。回看照片时发现,镜头里的又又同学没有哪一次是坐好的,要么站,要么趴,甚至钻到桌子底下。

我顺手就把照片发给了他妈妈。第二天,他果真不再站着上课了,小屁股似乎在板凳上找到了归属感。历时两个多月,他成了一名坐得住的孩子。

与此同时,他也不再像过去那般热衷于课间时到处奔跑,或在地上打滚了,而是带来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在教室里翻阅。因着可喜的识字量,他能轻松读出里面的故事,这一举动又引来了其他同学的围观。

那些凑在他身边听他读书的女同学,眼里充满着无尽的羡慕。而这样的画面又成了我眼里无比美好的风景。

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感染与带动着其他同学一起阅读。而我作为老师,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既然他能为几个同学读故事,为什么不能为全班同学读呢?

虽然很早就在全班下达过“故事员招募令”,但这一次,我没有单独向他发出邀请,我怕他依然会说“我不要”。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主动提出要来讲故事了!

两天后,他带来了一本《大卫,不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他拿着我的扩音器,轻轻松松、绘声绘色地讲完了整本绘本。台下一片笑声,显然不是笑话他,而是因为有趣的故事。他成功了!

没有之前的羞怯与犹豫不决。他的自信与大方显露无遗。我虽然猜不到他妈妈在背后做了多少工作,但一定十分用心。

又一天下午,他突然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要做带读‘小老师’。因为我要点亮星星!”我被他的几句话弄得摸不着头脑,内心却有了几分期待,他究竟在做什么特别的事呢?果然,他接着告诉我,他妈妈为他在网上买了一块手表,但因为他还没有点亮做“小老师”的体验星星,手表还不能戴在他的手上。为了鼓励他上台,他妈妈使用了有效的激励策略。而为了心爱的手表,他的勇气也因此被激发出来。

我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告诉他做“小老师”要比其他同学早到校,进了教室就带着同学们读书,而且自己要在家里提前把带读的内容读熟。他点点头表示明白,然后从容地离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刚一脚迈进教室,就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又又站在讲台上,面前的讲桌上放着摊开的语文书,他正无比投入地读着课文。声音倒是洪亮,可教室没其他人啊,桌子上齐刷刷都是倒立着的凳子,不见人影啊。唯有两位同学刚到教室,步履游离着,并没有要主动加入晨读的意思。这种情况下,他还能带读得如此用心用情?

我忍不住想笑,但更多的是被他的执着打动。见到我来,他也没有中断,两眼紧紧盯着课本认真地读着,我连与他说句话的机会都没有。再放眼望去,下面居然有人!原来,他不是一个人在读。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小姚同学正看着语文书,一字一句地跟着台上的“小老师”大声读着。

小姚同学的这副认真模样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以往的他,因为爱讲小话、爱开小差,可没少挨我的批评。此刻的这种表现真让我又惊又喜。

一排排倒立的凳子虽然遮住了小姚的身影,却丝毫没有阻碍“又又老师”的热情,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他也要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教室内一头一尾、一师一生、一唱一和的动人场景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我也来不及说什么,迅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表扬”二字,然后,在下面写上了他俩的名字。

这个想要点亮星星的孩子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手表。当他兴奋地举着还没来得及拆封的包装盒在我眼前晃动时,我只顾道喜,却忘了跟他说声谢谢。

他一定不知道,他在点亮自己星星的同时,也照亮了另一个孩子的心宇。那天的早读课上,我在表扬他的同时,更着重表扬了小姚同学的行为。而这位顽劣、好动的小姚同学,自此在课堂上也特别认真了。

一个孩子的转变引发另一个孩子的转变,这不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我真希望有更多如又又妈妈这般用心的家长和我一起,来帮助每一个孩子点亮属于他们的“星星”。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手表星星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谁偷走了手表?
手表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麦唛的手表
串星星
嘻嘻猴手表
星星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