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融合视角下广西“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难点破解

2021-09-10 07:22卢雯君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业态产业融合

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做出了“要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走振兴乡村之路。与此同时,党在开展各项工作的时候要将‘三农’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上”的重大科学判断,“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现阶段,衡量农村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即两者的融合程度。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得知,广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受制于产业融合新业态缺乏创新、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不够充足等问题。构建经济圈层可以实现产业融合作用下的圈层效应,对广西农村产业的融合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圈层融合;农业农村经济;产业融合;新业态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4.13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党率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且还将产业扶持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主要是为了将产业振兴的作用充分地展现出来。从客观的角度看,要想实现“产业兴旺”,前提是要推动产业融合。我国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尽快将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创建出来,而且还要对其进行完善和健全。稳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农旅、文旅等产业。在各大地区的发展中,产业融合取得的成效较为显著。而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将产业融合细分为多个种类,如农业功能拓展型等。另外,目前学术界已经在研究的过程中引入了圈层融合理论,对地区的经济建设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更为重要的是为推动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1 当前广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难点

1.1 产业融合主体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

这里以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作为研究案例,实际上,两者的充分融合会涉及很多的经营主体。再者,由于市场主体的发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会对农旅产业的融合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农旅产业融合的进程中,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核心经营主体。而对河池市环江县的市场调研得知,尽管这类融合主体占比较高,但是在新型经营主体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则不多,可见,他们急需对当前的生产经营水平进行提升。如在环江县的农业龙头企业中,达到国家级标准的只占8%~9%。除此以外,有些经营主体一直沿袭着落后的经营与管理模式,且缺乏创新的动力,以至于经济效益并不显著,而产业发展也缺乏活力。

1.2 产业融合新业态缺乏创新——休闲农业虽地处农村却脱离农业

休闲农业属于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当前有些经营者借着开发休闲农业的幌子而大肆地违规建造项目,以至于严重偏离了农业开发路线。实际上,这些变相的农业设施并没有给广大群众带来较多的好处。在休闲农业产业链中,农民获得的回报很少,只是土地租赁费用。在开发休闲农业的时候,首先要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与布局,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充分的论证,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可行性论证的条件有兩个,一是自然资源;二是市场需求。因为规划不合理,且缺乏合理的定位,导致竞争力不强,资源浪费严重,甚至破坏了生态环境。这里以广西南宁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案例,在距中心城区20公里半径范围内,所分布的采摘园就达到了46家,而主要栽培的产品是草莓等,因为缺乏创新,建设重复,利润微薄,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游玩,最终使得市场竞争秩序变得尤为混乱,而且所创造的效益与预期目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1.3 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不够充足

广西农村产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多,而农村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的来源具有显著的区别,这就要求农村金融在发展的时候要考虑到地区特性。例如,针对螺蛳粉产业链企业、农户等规模较小且缺乏有效担保的特点,柳州市金融机构主动探索、优化创新服务产品,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柳州银行、光大银行柳州分行等推出“螺蛳粉产业贷”“阳光米粉贷”等创新产品,为螺蛳粉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方案;桂林银行柳州分行推出“不动产二押融资”“商标权质押融资”等产品,有效解决了螺蛳粉企业缺乏物资予以抵押的融资问题。据统计,2020年,柳州市金融机构累计为螺蛳粉产业链企业发放信用贷款3712.2万元,培育首贷企业及农户获得贷款8309万元。但广西很多商业银行在开发金融产品的时候并未充分地了解本地的实况,这就使得无法将产品或市场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甚至还引发了一些负面效应。

2 基于圈层融合下广西农村产业融合的典型做法

2.1 通过内层圈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

广西农村产业将各大地区的资源特色充分结合在一起,而且乡村面貌、生态环境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比如河池等地区的生态问题比较严重。生态农业发展的本质即先要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再将种养结合在一起。柳州、桂林根据地区的特色与所持有的资源,从全局性的角度出发,以推动全域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另外,通过加工和利用一些农副产品,以便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其中,柳州螺蛳粉作为广西柳州的地方特色小吃,是柳州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一张城市名片,柳州螺蛳粉成为畅销全国走向世界的网红美食。近年来,柳州市把螺蛳粉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去推动发展。柳州螺蛳粉实现了从“现煮堂食”到“袋装速食”的供给侧改革。柳州市商务局提供数据显示,柳州螺蛳粉产业每年以89.6%的速度增长,2020年上半年螺蛳粉产值达49.8亿元,上半年出口额是2019年全年的8倍。

2.2 通过中间圈层发展绿色农业,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

其一,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建造了“示范区”。将示范区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对要素的集中与强化,最终促使传统农业朝着新型农业的方向迈进,由此而建造一批特色化、规范化的农业生产基地,且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其二,建成了农业科技集成转化的“推广站”。彰显创新的拉动作用,在示范区内通过产学研相融合的方式推动特色农业研发计划的实施,在此基础上,借助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在示范区内进行集成和应用;其三,开发了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的“试验田”。大力推行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发展体系,且立足于全局的视角,同时振兴4个市级乡村,以达到示范村的建设目标;其四,增加了助农平台与渠道。在脱贫攻坚等方面,要将示范区的作用与优势切实地展现出来,与此同时,还要将主导产业与县级“5+2”、村级“3+1”扶贫产业进行有效的对接,由此使特色种养产业的规模得以迅速壮大,最终使农户从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2.3 通过外层圈促进“六有”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

贺州市对原有的乡村治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而且还紧跟基层党组织的步伐,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与整合,之后又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作为重要支撑,从而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计划等实现深度对接。同时,设定“六有”标准,以稳步推动新型农村及社区的发展,据统计,当前从建设中获益的群众达到了70.91万人。贺州先是实施了精准定位,之后再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布局。具体是在人口密度大、风俗相似的地区建立一些农村社区,紧接着将各地的任务确定出来。在设计新型农村社区的时候,贺州创建了多项机制,包括奖励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而同步推进的是党建与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工作,主要是摆脱传统的党组织发展模式的限制,在农村社区建立党组织,另外,还挑选综合素质高、专业胜任能力强的党员出任组织领导人,从根本上提升了基层党的地位,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3 破解广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难点的建议

3.1 加大要素供给力度,增强人才保障

新时代在开展“三农”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了突出作用的是人才这项因素,所以,必须要尽快为人才建设搭建较为有利的平台。而借助相关的方针政策及体制机制可吸引一些生产要素的注入,从而充分调动“三农”人才的创业与创新热情。具体来讲,一是对本地人才加大培育的力度,以进一步壮大“三农”工作队伍,同时,针对农业类院校制定更多的专项扶持政策,以培育出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对于基层人员要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确保农业农村有大量优质的人才流入。二是对于本地专业的农业人才要加大引入的力度,且为外来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与工作条件,以消除其后顾之忧。建议投入更多的专项资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强化人才培训。三是严格听从党的领导与指挥,在壮大“三农”人才队伍的过程中要紧跟党的步伐,且通过党性教育来挑选合适的人才,由此使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展现,另外,要始终确保“三农”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以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根基。

3.2 深耕乡村文化厚度,发展“民族文化+”“红色文化+”

对于乡村文化要不断丰富其内涵,且要积极推动农旅资源的深度对接与融合,从而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注入充足的动力。具体来讲,一是除了要对民俗文化进行大力弘扬以外,还要打造田园综合体。所谓的“田园”即要基于本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将农业特色充分展现出来。所谓的“综合”即要将三大产业进行充分的对接,以构建出多元化、特色化的农业综合发展体系。二是将各项优惠政策组合在一起,所谓的政策组合即对各类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和优化,由此使农民的热情得到充分的调动,这样才可使政策红利得到切实的展现。“人、地、钱”是特色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人”即要将人才机制跟旅游服务人才管理模式相配套,以起到吸引人才,减少人才流失的作用。“地”即通过流转宅基地等方式,以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钱”即在农村建设中投入更多出让土地的收入,从而为集体经济建设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对于投资于旅游项目上的社会资本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通过不断提升旅游经济效益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三是基于“红色旅游+”的模式来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广西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而且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执政以来,对党的学习和教育工作尤为重视,尤其是当前所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如“两学一做”,在社会上掀起了红色文旅教育的热潮。桂林兴安、百色右江、南宁昆仑关等红色旅游景点所吸引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多。实际上,要想推动红色旅游资源的转换,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全力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而在形式上则要由单一走向多元化。除此以外,不仅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3.3 提升三产融合深度,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

要对农业供给侧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充分融合与对接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对产业链进行拓展和延伸,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尤其是对于特色农产品要进行精细化加工,而且还要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生产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对于特色农业产业链除了要夯实以外,还要增强一些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二是促使价值链的提升,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特色农产品在通过深加工以后,将会使产品的附加值得以提升。一般来说,利润并非是在生产端,而是主要集中于销售端,这就使得特色农业的增收效果并不显著。而在延伸产业功能上,则要充分依托于当地资源优势,在结合地区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的振兴。将农业作为重要支撑,为乡村现代化产业的崛起而注入充足的活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推动整个价值链保持高效运转和流通,这样可使农民从中获得更多的好处。而在创建产业价值链上,要基于三大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特点,积极推动新型生产模式、加工模式、营销模式的形成,同時,要不断提升农民的素质与能力,以便使其在产业链中赚取更多的收益。三是打造供应链,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对于中间生产环节的建设要引起高度重视。应该对农产品的季节性供应进行转变,使其成为一种长期供应。通过进行精加工来提升食品的特色和综合竞争力,待转变为长久食品供应链以后再将其投放到市场上。当然,还要将供给侧改革落到实处,将一些简单的食材进行升级,这样才可更好地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刘俊霞,王丹.圈层效应视角下西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难点破解[J].现代化农业,2020(12).

罗远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与实证——以广西为例[J].产业经济,2019(18).

张永清.我国县域农业“圈层结构”与层次间互补发展的思考[J].产业经济,2018(08).

高元武.武陵山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基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走马镇的调查[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南宁学院  卢雯君

猜你喜欢
新业态产业融合
“互联网+广告”的新业态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农资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新常态下港口加快转型升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