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1-09-10 12:43张秀敏刘强
当代体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动作心理健康心理

张秀敏 刘强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热门研究领域。许多中小学生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嫉妒、自卑、厌学、自残等心理行为问题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升级,中小学身心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关注中小学生健康,尤其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陶行知曾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但我们看到,在学校各科的学习压力下,很多中小学生存在着茫然焦虑、自我效能感差、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进而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行为。心理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势在必行,而体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走到户外,可以放松身心,愉悦性情;各种运动技能的训练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增强自信和幸福感;在大量集体项目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自主成长,增强归属感,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共赢,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坚韧、宽容、乐观等心理品质。体育课堂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平台,提高学生自我知觉和自信心,消除精神疲劳,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体育课堂,应该成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1 更新理念,“体育”“心育”紧密结合

体育学科的教学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探究与合作。“健康”定义中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内容,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身心并进,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方面。

2 优化设计,“心育”要素贯穿始终

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前、课中、结课时都要结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原则进行。中小学生情感丰富,形象记忆能力强,教师在课时计划中,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做好“编剧”工作。在“情境”设计中,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在体育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启动和情绪调控,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保持活动积极性。在课堂操作中,结合学情,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敏锐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要素,创设时机,强化良好的心理要素。结课时不仅强调技术、技能,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画龙点睛予以强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手段。

3 实践探索,“育心”“育体”双向互动

3.1 真诚激励,强化自我效能感

中小学生大都情感丰富,比较情绪化,特别想得到老师的夸奖与肯定,教师的评价会影响其自我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教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例如,在学习“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这是一项比较乏味的技巧动作,我给学生设计了“熊猫打滚”动作,结合分组教学和有层次的学习顺序,对顺利完成动作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对于比较困难的学生利用“诱导训练”,将一块小海绵夹在下颌处突破“低头含胸”动作难点,结合激励性的语言,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勇气,引导学生主动去练习,一旦完成便进行肯定与表扬,并在最后结合前滚翻动作设计了趣味性游戏,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学会了此项动作,而且信心满满。

3.2 师生同频,及时进行情感调控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容易出现兴趣忽高忽低,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为了使学生能够保持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情感调控。在对学生进行情感调控时要針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一次篮球游戏课(运球比赛)当中,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其中一组一名女同学没有做好动作导致失败。几名同学责备这名同学,甚至说“下次比赛我们组不要你了”等。这名女同学掉下了眼泪。看到这种情况,我首先是表扬他们小组那种“力争第一”的竞赛精神,然后再用简单的并带有激励性的语言去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注重团体的力量。同时对那名学生进行了鼓励和技术上的指导。在第二轮比赛中,他们小组相互配合,相互鼓励,顺利完成了接力,重新找回了信心。

进行情感调控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再给他们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调控时教师要满腔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不要对学生进行直接批评。不讽刺挖苦,更不能冷落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这种倾情关爱之下的悉心点拨,会使学生内心激动,情绪高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就能得到保持,甚至会进一步提高。

3.3 自主成长,进行多元化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采用组间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的同时,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我,自主成长。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会一蹴而就。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关注“心育”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延伸效应。利用校运动会、班级间的单项比赛、课余学组比赛等,引导学生理性面对成败,向阳而生。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是体育的应有之义。“以人的发展为本”,育人、育体、育心密不可分,这考量着教育者的良知和智慧,也是新课程的理性选择。

(作者单位:1.长春市宽城区上海路小学;2.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动作心理健康心理
下一个动作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