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几所学校传出马克思主义

2021-09-10 07:22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夜校伯乐工人

亦安冉

时代激荡,风起云涌。

回忆百年之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五四”运动的激荡。你看到的性格软糯只是苏州人的表面,实际上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苏州人民率先觉醒,特别是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不断探求改造社会的新方案。这其中,苏州的这四所学校里的有识之士,得风气之先,立波澜潮头。

传播新思想的苏州中学“人社”

辛亥革命之后,江苏省第一师范学校成立,这所学校也是苏州中学的前身,在这所学校里,学生“自治之风”渐起,革命的火种也从这所学校开始孕育。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革命的热情也点燃了远在苏州的学子们。当时的教师吴研因先生向北京发了声援电,并把这个消息也告诉了学生,学生自治会马上积极呼应,联络苏州市12所中学,一起上街示威游行,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

今天,苏州中学作为一所名校,社团很多,有76个之多,每个学生至少参加或者主持一个社团。这些社团开阔着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高中生活。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有一个社团叫“人社”。

当年,旨在重塑“国民性格”以改造社会的结社风潮在“五四”时期涌现。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华有文等青年学生以“做一个像人的人,做像人做的事”为宗旨创办的“人社”,乘着“五四”的浪潮在苏州成立。“人社”积极传播新思想、普及新文化,吸引了许多有志青年加入其中,并得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关注。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为了给“人社”以正确的指引,热情地向“人社”提供《新青年》《劳动界》《共产党宣言》《觉悟》等系列启蒙书刊。“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引领时代思想潮流的文字如惊雷般汹涌而至,感召着百年前一批具有革命理想的莘莘学子。汪伯乐、许金元、顾容川、周学熙……苏州早期的革命志士正是在这些激扬文字的熏陶中成长。

在中共一大会议开幕前夕,“人社”受邀参加在上海召开的江浙沪进步群众团体建党座谈会,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即将诞生,各团体要自觉集中到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進行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工人夜校是“五四”时期开启民智、组织工人的基本阵地。为更好地在苏州播撒革命的火种,中共一大会议之后,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指示东吴大学在读学生共产党员徐雉联络“人社”负责人华有文,共商在苏开办工人夜校事宜。

这一商议,又带出了另外一所学校。

从潘儒小学开启的工人夜校

1922年夏,苏州第一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平民识字班在潘儒小学成功开班。扫盲识字、针砭时弊、启发觉悟、唤起斗志,识字班在工人群体中影响日甚,遂改办成工人夜校。在潘儒小学工人夜校的带动下,苏州的工人夜校雨后春笋般增长。

虽是扫盲,但是教学师资却堪称强大,皆是早期共产党人或初步接受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来自上海的共产党员,成为夜校红色辐射的媒介,传播党的声音,凝聚前行力量。在上海商业专科学校读书并入党的潘志春,是最早的苏州籍共产党员,自沪返苏工作后,就以工人夜校、工人俱乐部为平台,积极向青年工人宣传马列主义。

紧邻上海的苏州,成为早期革命家走出上海、传播思想的第一站。恽代英、萧楚女、侯绍裘、向警予、陈望道、杨之华、沈雁冰、董亦湘、杨贤江、刘重民、邓中夏……在太湖之滨、长江之畔苏州这片革命的热土上,多少年轻的布尔什维克冒着生命的危险,启迪世人、引领信仰,激情澎湃地撒播着革命的火种。

由上海投射而来的思想之光,给阴霾笼罩的苏州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民智渐开、民众觉醒,为中共苏州地方党组织的创建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声援五卅运动的乐益女中

上世纪20年代,古城苏州有一所非常有名的女子中学——乐益女子中学,旧址位于现在的体育场路4号。中学的创办者张冀牖,是鼎鼎大名的张家四姐妹的父亲。张冀牖深受“五四”思潮浸染,思想开明、爱惜人才、热心办学,为普及女子教育,创办了乐益女子中学,并以高于上海中学平均水平的薪资,延揽上海等地具有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人士主持校务、担任教师。乐益二字,取 “乐观进取,裨益社会”之意。这所学校也是苏州最早的中共党组织——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秘密建立的地方,她像一颗炽热的火种,在姑苏大地上燃起改变历史的革命火焰。

1925年 “五卅”运动时,张冀牖接受进步教师的建议,停课十天,师生们分赴各个城门口和火车站,沿途募捐。为支持上海工人罢工,学生们自编自演了节目,张冀牖还请来马连良、丁伶等名人义演募捐。“五卅”运动后期,在苏州各界联合会的号召组织下,用上海返回的捐款,乐益女中师生和苏州工人学生一起,填平皇废基空地,翻修公共体育场旁由言桥南至十梓街的道路,最终把贯通南北的小路开拓为大马路,取名“五卅路”,并立碑纪念。

有着爱国思想和远大抱负的张冀牖,力倡以新思想办学,广请社会贤达进步人士参与教育,共产党人也应聘来校任教,主持校务教务。

1924年,乐益女中为避军阀战争而迁往上海宝山路办学。正是这一次上海之行,张冀牖结识了上海景贤女中的校务主任侯绍裘,并相当认同其办学理念。次年,乐益女中返回苏州后,张冀牖即向侯绍裘发出了聘任乐益女中校务主任的邀请。

1924年7月,中共党员叶天底应聘到校任美术教员,并积极投身苏州的革命活动。1925年5月,中共上海地委批准成立中共苏州支部,决定由应邀到乐益女中任校务主任的中共党员侯绍裘负责开展党的工作。1925年8月,侯绍裘同刚刚入党的张闻天来到苏州,并很快与已在苏州任教的共产党员叶天底建立联系,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张世喻、徐镜平和进步教师王芝九等也一起到乐益女中任教。同年9月,侯绍裘、叶天底、张闻天在乐益女中成立了由3人组成的中共苏州独立支部。

自此,中国共产党在苏州有了立足的地方。而在共产党人的教导参与下,乐益女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朝气蓬勃气象,掀起了诸多新风。据记载,乐益女中也是苏州最早推行剪短发,并开了女子上台演戏的先河。

共产党人的活动引起了当局的注意。1926年初,在当局多次施压下,乐益女中校董会被迫以经费为由,在学期结束时辞退了侯绍裘、叶天底等人。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成员们也遭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无数先烈倒在半途,独立支部前三任书记也相继牺牲。

上世纪50年代,乐益女中接受政府接办。体育场路4号在此后半个多世纪几经拆建变迁,先后成为多家机关、事业、团体单位的办公场所。

2020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在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上规划建设苏州市党性教育实训基地,利用原有场地和建筑遗迹重建乐益女中,许多苏州人对此充满期待。

接应北伐军进驻苏州的汪伯乐和伯乐中学

伯乐中学旧址位于苏州市长洲路吏舍弄10号,学校如今已不复存在,这所中学当年是为了纪念一位烈士而建——汪伯乐。

汪伯乐是苏州独立支部第三任支部书记,出生在苏州,从小父母双亡,8岁被送进苏州孤儿院。他刻苦学习,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后参加学联。因为从小生活困苦,汪伯乐深知劳苦大众的苦难,他和同学在旧学前文山小学办了一所工人夜校,开展业余文化以及时事讲评。夜校很受工人欢迎,后来又增加了两处分校。汪伯乐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在夜校兼课。在这里,工人们接触到了新文化新思想,汪伯乐更深入地了解了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1926年7月,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革命军在广东誓师北伐,“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北伐军已经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配合北伐军光复苏州,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在运河阊门外中华体育专门学校内,秘密成立了迎接北伐军中心组,成员20多人,秘密操练,准备与北伐军里应外合,实现光复大业。

为了迎接北伐军,汪伯乐到阊门外的中华体专任教,团结老同盟会会员柳伯英等民主革命者的力量,共同进行紧张的迎接北伐军的准备工作,但不幸被军阀孙传芳逮捕。由于汪伯乐在工人群众和社会民主人士中的巨大影响力,苏州各界群众团体和知名人士纷纷出面营救,不久汪伯乐被押往南京秘密杀害。噩耗传到苏州,民众无不切齿痛恨这一残暴行径,掀起了一股声讨军阀的浪潮。顾容川接任苏州独支书记,继续开展迎接北伐军的活动。

北伐军进驻苏州后,苏州人民为汪伯乐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苏州市政筹备处应第一師范师生要求,以旧长洲县署为校址,建立伯乐中学,以志纪念。

1927年3月20日,苏州城内军阀部队见大势已去,纷作鸟兽散。21日下午,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国民党苏州市党部在公共体育场召开“欢迎北伐军莅苏大会”,苏州独支书记顾容川在会上讲话,要求大家组织起来,保卫工厂、商店,维护社会治安,以积极的态度欢迎北伐军。会后游行队伍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经观前街、护龙街(今人民路),分两路出盘门和胥门,前往浒墅关和枫桥迎接北伐军。晚9时左右,北伐军21师进入苏州,结束了北洋军阀在苏州的统治,其后苏州革命运动出现了一个短暂而辉煌的高潮。

1928年12月16日,汪伯乐灵柩安葬于葑门基督教安乐园。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为纪念汪伯乐撰写《汪伯乐烈士传略》。

(综合整理自《承接上海红色辐射 汇聚磅礴伟力》《乐益女中,苏州党史从这里开篇》)

猜你喜欢
夜校伯乐工人
伯乐一顾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四川省盐源县:星光下的农民夜校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
车伯乐
“马相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