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1-09-10 05:07叶雅文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高中生心理健康

叶雅文

摘要:高中阶段正处于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阶段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而家庭教育成效直接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本文分析了家庭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结合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影响

引言:素质教育全面普及,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各个教育阶段的共同任务,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必然途径。家庭教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家庭教育合理与否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影响,采取合理的教育对策,重视高中生心理健康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家庭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中阶段正处于学生身心发展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价值观、人生观逐步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其产生的影响十分明显。在高中生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念提高的同时,他们也在学习、人际关系、家庭、情感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困惑与疑问,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保证有效的学校教育引导之外,还需要家庭发挥引导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康人格,增强心理素质,更好地面对学习与生活挑战,解决实际问题,促使身心健康发展[1]。反之则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关系不和谐影响学生身心发育

家庭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这两种关系是否和谐都会影响高中生的思想与行为。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高中生都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谐造成各种不良情绪,但它却成为很多家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夫妻关系中,父母之间沟通欠缺、家暴等不良状态会引发学生的恐惧、厌恶、焦躁、自卑、暴力等负面情绪,长期如此不但不能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还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親子关系中,父母关心不足、父子关系或母子关系紧张、亲子之间缺乏沟通都是常见问题,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亲子关系冷淡,影响高中对亲情与家庭的认识,出现冷漠、跋扈等不良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成长。

(二)家长过度干预学生学习与生活

高中生的心智发育大致成熟,他们初入高中渴望独立,但是在部分家庭教育中却出现过犹不及的问题。很多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长辈对其有求必应,在学习与生活上无微不至,却忽略了锻炼子女的生活能力,导致在高中这个本该独立的年纪却因为家长过度干预而缺失独立、坚强、勇敢的品质,甚至缺失自理能力,还有一部门学生自私、消极、懦弱,面对挫折缺乏承受力,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之处[2]。有的家长在学习与生活上将自身意愿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意愿,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不加以引导容易出现偏执型人格。

(三)家庭教育内容不全面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佳辅助,家庭教育成果对学校教育有着关键影响。高中生直面高考,整体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较大,很多家长过度紧张,从高一就营造出一种紧张气氛,过度重视学习方面,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未能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导致家校配合不密切,学生的基本素质得不到培养,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与不合理的教育引导,容易击垮他们的脆弱心理,造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对策

(一)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创设健康教育环境

在家庭教育之中,首先要创设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为学生成长提供健康积极的环境,保证他们接触到积极向上的信息,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与正确的家庭观念。父母要提升自身素养,学会约束自身行为,认识到家庭关系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意识地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树立积极的家庭形象,充分发挥良好家庭关系的教育作用。其次,加强亲子沟通,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弱化青春期对高中生心理产生的影响,让他们学会与父母长辈相处,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要及时了解高中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以及人际关系中的困扰,由父母结合人生经验提出建议,侧重方法引导而不是直接解决问题,由学生自行决定解决方法,使其学会面对困难与挫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亲子关系中给予正确引导,让高中生充分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包容与支持,体会家庭温暖,这样他们才会放下心里戒备,主动寻求父母帮助,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供正确教育引导

家庭教育并不是事无巨细的“大包大揽”式教育,科学的教育方式应以引导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过度干预的弊端,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提供必要引导,预留出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使其尽可能的独立生活,主动提出意见与看法,勇敢面对学习与生活,积极乐观的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例如,针对高中生出现的情感问题,家长在了解后不宜以坚决的态度进行否定,也不宜代替学生做出决定,要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实际想法,然后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降低其逆反心理,让他们感受到家长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进而解决实际问题,避免了过度干预造成的不良影响,达到家庭教育目标。

(三)全面关注教育内容,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较多,很多内容都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不但要重视学习方面,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利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心理素质,充分实现家庭教育目标。首先,家长与学校须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并反馈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动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教育。其次,家长要利用日常沟通、游戏、家务等形式渗透积极、乐观、勇敢、好学等正确的人生态度与诚信守信、友善团结、热爱祖国、尊重师长、热爱劳动等优良品格,充分利用日常教育对高中生发挥积极影响,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避免心理健康问题出现。最后,家长应对学生的学习与日常行为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不断奋发向上,增加学习动力,更好地实现学业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向高中开展教育活动不但要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还需要家庭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与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引领高中生接受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家长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特征,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恰当的家庭教育保证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宋献惠.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8):21-23.

[2]朱玉涵.家庭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高考,2019(18):197-198.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高中生心理健康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