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2021-09-10 07:22赵姝姝
红豆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

赵姝姝

【摘要】把“课程思政”融入外语教学,英语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外文明沟通的桥梁作用。要在英语教学中,深度挖掘提炼语言和文化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通过培养其对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國理论和中国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和创新中国文化,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本文进一步阐述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背景;高职英语课思政课;实施路径

1引言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作为核心因素,突出课程教学目标中的育人导向。英语是高校受众广、课时长的公共必修课程,把“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首先,必须明确英语教学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英语教学内容涉及人文社科和时事热点,背后承载着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以英语作为载体传播文化,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学绝不应该脱离于意识形态领域之外,而是要将其视为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核心部分。鉴于上述分析,高校方面需要充分重视思政课的作用,将其视为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和核心阵地,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个学科的育人价值,将其与思政教学进行全面结合,最终培养出契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性人才,这也是当前各个高校高等教育改革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和实际情况,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明确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意义,将高职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最终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2“课程思政”的内涵

从本质上来看,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去培养人”,我国高等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的建设者,推动我国更好地向前发展,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的高等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政治意识,培养优秀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做到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与文化认同,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学习在信息化时代下发生了根本性质的转变,如果单纯地依靠思政课堂教育来实现上文当中的目标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课程思政的理念油然而生。高等教育若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同时发挥具体学科的工具性价值与思政教育所带来的价值观力量。结合上文当中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谓的课程思政,就是建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模式,将立德树人工作视为教育工作的核心性任务,将具体的学科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建立起一种“大思政体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兼顾于学科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建立起一种协同育人的效应,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契合于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与重要意义的探究

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发展,深刻地展示了高等教育界对于习近平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全面理解,同时也全面契合于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向。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当中提出,我国在未来需要培养出一大批具备国际视野、通宵国际规则、可以全面参与到国际竞争与国际事务当中的优秀人才,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西方外来思想和社会思潮的巨大冲击,英语教学因而担当着新的使命。当前的英语教学工作需要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价值观指导作用,结合实际需求培养高质量的外语人才,使我国更好地面向世界发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同时,英语教育要致力于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在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沟通技能,哲学、艺术鉴赏、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知识都要涉猎,同时要全面理解,正确传递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已经深深的根植于每一名华夏儿女的心中,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产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学生们在学习英文的同时,既要充分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强文化自信,又要担当起向世界介绍中国、传播中华文化,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在“求同存异”的理念下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既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需,也是高校英语教学的自身之需。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中,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4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4.1明确课程性质,完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高职学校必须认识到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英语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的理念,坚持鲜明的育人导向,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对学生文化、道德、价值等方面的引领。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要实现课程思政改革新目标,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就必须从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以完善课程管理机制。①加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纲领性文件的制定。从大学英语课程标准着手,结合时代背景、国家要求、课程现状,明确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双属性的课程性质,突出课程人文教育属性,在此基础上,明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增加课程育人教学内容,补充德育评价体系等,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取、教材资源补充、教学效果考评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②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保障。高职院校教务处要组织开展对大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审核工作,坚持德育智育并重的原则,重点核查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顶层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以促进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从源头上得到保障。二级学院或大学外语部要就各大学英语教师制定的课程整体设计、授课计划、单元设计等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实施方案进行督查,重点督查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选择与优化,以保障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效果的提高。

4.2明晰教育职责,提高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

课程思政与高职英语课程的融合,是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一次有益推进。结合具体情况,我国必须在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进行全面的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等教育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我国教育体系建设当中最重要的优势点。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将推动英语学科建设与发展扎根于我国国情,有利于挖掘英语教学内容中的中国元素,推动英语教育教学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创新与发展,使英语教育呈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高职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但是如果仅仅把传授知识看作是教育,那是一种浅薄的教育观。前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换言之,追求德育和智育的结合,不顾此失彼,应是教师的职责。因此,充分发挥高职英语课程的德育功能也是在助力教师完成教育使命。具体来说,高职英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①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只有教师对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理解透彻,才能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②要转变观念,增强育人责任意识。

4.3合理选取材料,加强思政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材料的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高职英语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精选学生教材。高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它的特殊性,在选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英美国家原版篇目倾斜,以保证语言的纯正。但语言与国家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若长期沉浸在西方文化中,会产生文化盲从。因此,要从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和发展性等多个维度理性审视教材,摒弃那些同我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相悖的学材,选择内容积极向上,能够提高高职生思想认知的优质学材作为课堂的教学资。②深挖现有教材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学材料承载着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的功能,同时也能为学生锤炼心志、养成品性提供素材。如能合理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隐性思政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在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学中,实现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相结合。③在高职英语课程选材方面,要根据学生语言学习水平和能力,补充中国文化相关素材,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以及对本土文化身份的重视。

4.4创新教学方法,拓展育人形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习内容,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在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创新教学方法,拓展育人形式:①有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主观意识,认识到单纯的语言教学和价值引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不同,需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多选用讲授、操练等教学方法,而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这类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要主动探究更为有效的思政教学方法,提高育人成效。②高职英语课程作为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一门课,选择案例分享、即时讨论、分组辩论、总结评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跨文化素养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基于启发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能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优良品行的养成,真正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③拓展课堂教学时空,实现课内课外融合。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交软件和网络平台,在课前课后补充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问卷调查、线上讨论、主题写作等形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鼓励学生畅谈感悟;还可通过开展社团、兴趣小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等形式,融入思政元素,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思政课程和英语教学的融合,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从具体措施来看,课程思政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去培养人”,之后结合我国的相关政策方针,通过国际性的视域去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英语人才。同时要时刻坚持”以德树人”的人才培养基本任务与要求,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国际化人才,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党和国家服务,全面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欢.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轻工科技,2020,36(06):177-178+180.

[2]吴艳.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究[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2):98-103.

[3]白雪.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1,7(4):51-52.

[4]王珍.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思政[J].文教资料,2021(4):97-98.

[5]牛达.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2):37-40.

[6]刘苏,王瑞,耿兰芹,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J].数码世界,2021(3):170-171.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实践教学协同创新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施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及实施路径
微阅读, 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更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