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对策略

2021-09-10 07:22吴先芳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師应当围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在语用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整合意识,深度研读教学内容,创新语言鉴赏,强化语言交际,拓展读写训练,为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应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2-0008-02

引  言

语文学科教学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走向极端。具体来说,教师在重视人文审美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在重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找准语用教学起点;在进行语言鉴赏时,要强化学生语用认知的构建;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时,要丰富学生的应用体验;在进行读写训练时,要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深挖教材,找准语用起点

语文教材是语用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深入教材之中,对教材中的语用内容进行深度发掘,找准语用教学起点。语用教学包括的内容较多,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语用内容进行整合[1]。比如,识字、释词、辨析句式、修辞、描写、文体、作者等都属于语用教学的范畴。教师要做好综合处理,为学生设计系统性学习方案,激发学生的语用认知思维。语用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而是将语用知识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科综合能力。

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分析,顺利找到语用起点。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设计语用属性比较鲜明的阅读任务:梳理出文中的7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作者用朴实、平和、率真的语言展开回忆,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品味其细腻的情感;课文中有使用反复修辞手法的语句,找出来并细细品析。此外,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还要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跟进指导,比如,在识字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字谜、字理拆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语言鉴赏时,学生找出典型语句,教师给出鉴赏角度提示,确保鉴赏活动顺利推进;在讲解反复修辞手法时,教师应从其表达作用的角度进行提示,使学生在反复推敲中形成语用认知。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语用性阅读任务,并跟进指导,确保学生语用学习顺利进行。语用不是阅读的全部。教师有意识强化语用阅读,其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即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品味语言,构建语用框架

语言鉴赏是阅读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为学生设置一些语用联系,让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培养语用能力。语言鉴赏有多个角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从重点字词应用、句式特点分析、语言情感色彩等方面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构建语用认知框架[2]。

在语言鉴赏环节,学生不仅对寻找鉴赏角度存在困惑,对鉴赏程序设计的认知也不清晰。因此,教师需要综合考虑,为学生做出精准指导。例如,在教学《刷子李》一文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找出文章中描写精彩的一些语句,如“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学生能够分析出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之后,教师可以从释词角度进行引导:“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体会这些字词的表达效果。”有的学生说:“这句话中的‘单’和‘就’两个字具有关联词的作用,对刷子李技术进行了侧面描写,起到衬托的作用。”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语用角度的鉴赏任务,成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从重点字词的角度展开思考,获得了丰富的鉴赏成果。

三、强化交际,丰富语用体验

口语交际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需要从语用体验角度进行设计。比如,讲述故事、复述课文、话题讨论、即兴作文、主题演讲等都属于口语训练。教师要精心设计这些活动,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丰富语用体验。

复述课文内容,能够给学生创造语用训练的机会,但教师要创新复述课文活动的形式,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理顺基本情节,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复述课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成对文本内容的复述。学生接受任务后,都开始阅读课文。此时,教师深入学生中,给予他们具体的指导,提醒学生梳理出关键词,利用关键词列出复述提纲,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为激发学生的复述热情,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参与班级复述比赛。这样,学生的竞争意识被充分激发了出来。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为本组出谋划策,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布置复述课文的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给学生提供了语用训练机会。复述是一种再创作活动,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其语言训练效果是显著的,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创新读写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读写结合是较为常见的语用训练形式。教师在设计读写结合练习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学生熟悉的事物,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进行读写训练的机会。比如,读后感、读书反思、收集阅读信息、对比阅读、网络交流等,都是进行读写训练的有效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新读写结合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在读写练习中奠定学科认知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而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3]。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时,需要有明晰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建立系统的语用认知框架。例如,在教学《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相应的读写训练:“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在童年会有很多发现。请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想一想自己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童年发现,并围绕自己的发现写一篇作文。”在任务的引领下,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要写好习作,不仅要精选写作素材,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用最有灵性的语言进行阐述,会获得更好的效果。特别是生活化的语言,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作文,他们的习作有很多亮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习作进行点评时,尤其要从语言特色方面进行评价,给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读写任务,将学生带入童年回忆之中。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启示,使他们尝试运用贴近生活的语言进行表达,有效锻炼了其读写能力。学生的生活语言是极为丰富的,也体现了他们的个性特征。教师从这个角度入手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引导,能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结  语

语文是一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种语用训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同时,促进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逐步提高及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周丽钦.捕捉语用点,提升阅读教学效率[J].教书育人,2018(06):35-37.

黄雅芳.以语用为取向的阅读教学策略解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9(02):56-58.

谢鸿琴.解密语用:找准阅读教学的课堂生长点[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29-31.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专项课题“小学高年级语文‘语用型’教学策略研究”(编号:QYZX2019—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先芳(1978.10-),女,福建浦城人,专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