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1-09-10 07:22洪丽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基因红色法治

洪丽

摘  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作风、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集中体现。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荣誉感具有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德育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要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红色基因;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引言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革命建设中总结出来的伟大精神财富,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当代人要继承和弘扬的精神图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红色基因代代传”,因此,作为学校德育主阵地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对学生进行红色精神教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缺乏红色基因传承的表现及成因

(一)照本宣科化——教师未更新观念

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存在照本宣科现象。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需认识到教材是为课标服务,是呈现课标的载体,教师要做到心有课标,需要恰当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要树立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视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将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与教材内容紧密的结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教学活动。

(二)没有本土化——对广州的红色文化了解不够

在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本土的红色资源了解不到位,在教学中无法融入本土的红色基因的资源,使得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离学生很远,教学缺乏说服力,学生虽然对中国共产党的英勇事迹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未实地考察,教学中缺乏体验,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

(三)陈旧刻板化——与现代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结合不够紧密

初中阶段的学生专注力不足,如果教师没有转化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从当前的教学情况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停留在旧的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观念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没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红色教育资源也缺乏新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与体验,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承红色基因的方法与策略

(一)明确红色教育目标,加强红色文化与教学的融合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内容的指向灯,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使红色基因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因此,教师应该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明确红色精神的育人理念,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政治觉悟。例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认识中国红色基因”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行查找维护国家利益的英雄人物和红色革命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讲好“中国红色革命故事”,传递红色精神,营造宣扬红色精神的氛围,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情操。教师要树立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在设计教学目标上首先要有政治站位,才能引导学生在意识形态上对红色基因的接纳、继承及弘扬。

(二)拓展教材内容,加强本土红色资源与道德法治课程的联系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主要依据,但是它不是唯一的教育资源,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况,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将教材与本土的红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拉近他们与红色基因的距离。例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中,挖掘广州本土的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如可适当运用团一大旧址等红色文化开展教育。团一大旧址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旧址的浮雕主题为“青春汇洪流”、“群英聚东园”、“立纲铸伟业”、“先驱连工农”,反映了90年前青年学生弘扬五四精神,走上街头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传播革命思想,为祖国的富强不懈奋斗。主雕塑本身就是一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能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的90年前的青年学生,为国家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能让同学们联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激扬青春热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深挖本土红色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引起共鸣,进一步接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创新教育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红色教育

传统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进行红色基因的渗透,使伟大的红色精神能够与当代教育结合得更加紧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运用“团一大”纪念广场开展教育活动。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剧、参观团一大纪念广场和史迹展览等主题活动;在广场开展入团仪式、入队仪式、主题团日活动等共青团特色品牌活动;让学生申请为广场驿站志愿者,为市民宣讲团史、开展志愿便民服务;根据社团交流演出需求,在广场举行文艺社团演出、周末剧场、动漫展等各类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另外,教师还可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如教师课余编印红色资源导图手册,制作在线电子导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设置扫码打卡线上学习,上传学生学习、活动照片,网上交流学习心得等。让学生近距离、全身心感受到红色文化,,为传承红色基因开辟各种平台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热情,为传承红色基因取得积极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红色基因的思想,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正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将红色精神内化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现双方的完美融合,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李洁.双向红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77-79.

[2]罗丽琳,蒲清平.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及其时代价值[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6:45-52.

[3]丁恒星.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07:67-70.

广州市天河中学猎德实验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基因红色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追忆红色浪漫
基因事件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