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同

2021-09-10 07:22何云标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期

何云标

摘要:马克思对小生产者有过这样的描述:他们需要一个好皇帝,希望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从上面恩赐给他们以雨露和阳光。墨子代表的自由民和劳动者,主体意识有了有了一定的觉醒,本身的力量又不足,唯一的希望是在圣明之君的领导下,社会安定统一,人民安居乐业。这就是墨子的尚同管理思想。

关键词:上德下效;下情上述;禁止私行

墨子将社会划分为家、里、乡、诸侯、天下。一家的事务统一到家长,若干家的事务和思想统一到里长,若干里长的事务和思想统一到乡长,若干乡长事务和思想统一到诸侯,若干诸侯国的事务和思想统一到天子。从家到整个天下,建立起统一、有序、稳定的领导秩序,这就是尚同。这一理论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一、上德下效

尚同理论是在尚贤说的基础上建立的。墨子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领导者那里,前提在于领导者是贤人。

贤者当政,是墨子在考察人类社会管理起源时得出的结论。在社会发展初期,社会一片混乱,“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人与人观点不同,彼此争斗不休,“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攻也”。解决人类争斗的办法,无非两条途径:西方的霍布斯等人是以契约论解决的,墨子解决的途径就是贤者当政。他说:“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辨,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候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领导是为了解决社会混乱而产生的。他们的本质特征是贤。作为贤者的领导,本身是贤者,又号召下属向贤者看齐,向领导学习,整个社会由此形成了上德下效,层层效法学习领导者美德的局面,从而保证社会管理秩序的整齐和统一。

墨子的上德下效策略,主张每一位领导都要保证自己成为贤者,这是统一天下和各个地方思想的基础。

二、下情上述

墨子认为,领导的统一和有效,离不开信息的疏通。没有良好的信息沟通,就没有良好的领导。墨子认为,人事管理的成功,依赖于上下信息沟通。“上之为政,德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只有深察民情,方可赏善罚暴。“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是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明于民之善非也,则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也。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反之,不知善恶,赏罚失当,必然导致混乱。

上下信息沟通,可以通过下述的谏举,发现尚处于隐蔽状态的事情的利益。“上有隐事遗利,下得而利之。”

既然信息沟通如此重要,那么怎么疏通信息沟通渠道呢?墨子认为,君主的个人力量是有限的,要求助于民众。“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操也。”

一目、一耳、一手不如二目、二耳、二手的功能大,因此要借助于民众的耳、目、手,“信身(即民)而从事”。这样,就可以“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光誉令闻,先人发之。”考虑事情必别人周到,版事情比别人先成功,美好的名声比别人先传出去。

墨子作为劳动群众的思想家,充分认识到劳动群众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这就使其信息沟通的源泉更加广泛,更加靠近实际。这种依靠群众获得信息的方法,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现实意义。

三、禁止私行

墨子的理想政治是“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这是绝对统一的政治。为了实现政治统一,墨子主张政治体系中的人们必须养成去私服公的行为品格。

墨子说:“上同而下不比”。“上同”,即下级与上级同心,万民与天子同意。“下比”,即臣民有异心,结党营私,勇于私斗,不服公义。墨子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到“上同”,去除“下比”。关于“上同”,墨子认为,天子、三公、诸侯、乡长、家长,由下到上,都必须绝对服从,“上之所是,比亦是之,上之所非,比亦非之。”每一级都要同顶头上司保持统一,层层如此,最后统一于天子。这种逐级上属的行为就是“公”。可以看出,墨子所谓“公”的行为,也就是保持整个社会领导意志的贯彻和集中统一的行为。关于“私”,墨子认为就是那些不利于或有害于领导活动的行为。同领导异心,结党营私,自搞一套,势必同领导目标发生冲突,这种行为就是“私”。对“私”的行为必须取缔,给予惩罚。墨子说:“古者圣王为五刑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不但要惩罚那些同上级对着干的行为,也要惩罚同谋,包庇或见恶不告者。“若见恶贼国不以告者,亦犹恁恶贼国者也。”

墨子是主张告密连坐的。他还主张在全国上下遍插暗探,对敢于去公行私的人进行监督。

“尚同”说表现了墨子的理想主义色彩。他以上级一定是贤者为前提,确立了同上级保持绝对统一的法则。然而,领导者未必都是贤者,即是都是贤者,也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一旦领导的意见是错的,作為下属和民众仍然绝对服从,岂不荒谬?墨子似乎意识到了这种可能,抬出了“天”。他认为,天下尚同于天子,天子尚同于天。他说:“夫既尚同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如果天子不尚同于天,天就会降灾示罚。天是尚同的终点站,是“尚同”活动的最后裁判。凡尚同于天,合天意者,将受天赏;凡不尚同于天,违天戾物,则受天罚。这看起来十分迷信,十分落后。但又是人民将权力交给君主之后,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尚同”于天有限制天子随心所欲滥用权力的实践意义,尽管在科学上是落后的,但在实践上却是积极的,具有人民性的。

总之,墨子以鲜明简洁的语言,阐述了贯彻领导意志、保证政令畅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必要性和途径,以及了解下情,向贤者学习,正确地识人、选人、用人、管人等思想,都是宝贵的管理财富,值得今人借鉴。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