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让学生爱上数学

2021-09-10 01:17李志群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李志群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科,计算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核心能力,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是帮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让学生乐于动手计算,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通过逐渐学习数学知识,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爱上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爱上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因为学生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最终的目的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计算中。数学教学中重点是避免学生对计算兴趣逐渐弱化,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防止学生对自己计算出来的结果丧失了信心,不爱数学。

一、抓好基础,掌握计算技能

抓好知识基础关,熟记口诀、公式、法则、特殊数值。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强弱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活动中,通过严格、系统地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因而首先要抓好计算基础训练,引导学生切实过了基础知识关,为计算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小学数学计算主要依据概念、口诀、公式、法则、性质等基础知识。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口诀、公式、法则,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后落实做法,让学生熟记口诀,公式、法则,掌握并区分数字符号和运算符号,识记一些常用数值,如2π、3π、4π……,112、122……等,计算得心应手,准确率高。避免有些孩子计算时因加减乘除的口诀不够熟练,无从下笔,磨磨蹭蹭算不出一道算式的不良现象。

二、培养好习惯,提升计算实效性

影响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学生在计算中,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格式错误,用错乘法口诀,或者小数点位置点错,这些极小的错误却经常出现,都是学生书写随意的坏习惯做成的。因此,课堂练习必须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保证。

(一)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严格要求做到认真、工整、格式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整洁。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逐渐形成快而好的书写习惯。

(二)培养认真审题、演算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判。一看,就是看清楚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判,就是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什么地方可用简便计算,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打草稿,用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演算,课堂上教师加强辅导,严格督促。演算时,遵循格式规范,书写整洁,方法合理的原则。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认真演算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验的习惯,把检查当作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认真演算之后一定要强调验算。引导学生选择验算的方法:如按步骤,逐步的检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交换因数位置再乘验算乘法;代入原题验算看是否符合实际;也可以通过估算来验算。检查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在此基础上,老师帮助学生建立错题库,定时的开展改错训练,将大家平时易犯的错误一一展示,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实际,发现问题,加深记忆,在一定程度能减少学生犯错的毛病,下次就会少出现相同的错误了。

三、理清脉络,熟悉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诉求离不开老师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数学思维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功,所以老师应该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脉络,熟习计算方法,培養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教师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侧重点。

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因此计算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算理,正确把握算法,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独立获取新知,教师从新旧知识的关联处突破。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让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意义和法则、运算定律和整数的基本一致,区别是小数点的位置。下册要求学生能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之间的互化,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同时还要学习一些运算定律及性质,积累一些简算技巧,知道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一样。可见,只有深钻教材,明确计算教学的侧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技能才会有的放矢。

(二)把口算训练常态化。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效途径,常态化训练。口算技能,加快口算速度与正确率,引导学生明确能口算的就不必笔算。

(三)培养估算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我们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遇到这类问题尽量让学生估算。在进行除法笔算时,要求学生不要忙于动笔,首先用用估算来试商,用估算来检验各种计算结果等。这样不影响实际的操作,速度也加快了。

(四)强化速算与巧算。

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能提高解题速度,让解题变得简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先教一部分基本定律,性质和规律。引导学生熟悉整数加法的凑十法、乘法的凑整特殊算式:

2×5=10、4×25=100、125×8=1000;哪些数相加等于1;减法的性质;5跟双数相乘的结果是双数,特别如125×32×25=(125×8)×(4×25)的转换等等,通过练习、对比,让学生感受这些运算定律给计算带来的捷径。使学生积极寻找合适的简便方法,大大缩短了计算的时间,领会数学的乐趣。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兴趣

学生的计算能力体现在学生对计算的公式,计算法则,数学数字和数学运算符号能够掌握,并且在考试和作业中能够进行灵活的应用。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要使学生训练迅速地口算,还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

(一)有效利用课前一分钟,提高计算的敏感度。由于课程设置,有限的课时数完成教学任务不会有太多时间让学生强化训练,所以充分利用上课预备铃后与课前的1分钟口算,效果非常不错。每堂课前让数学科代表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小组长记分等,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这训练能够让对计算培养计算兴趣,对计算能够养成独特的敏感度。

(二)设计各种形式的竞赛,培养计算热情。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例如:用开火车、抢答、闯关卡、找朋友等方式训练,参加班级、同级和校级等多种形式的计算比赛等,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让学生讲解解题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的来龙去脉,知道这样解题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将提高兴趣。

(三)把数学课堂变成灵动的课堂。

要使学生喜欢计算,爱上数学课堂,课堂上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性,把计算教学灌穿数学课堂,实行“翻转计算课堂”:通过视算、听算、填空、选择、判断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1.视算。每天讲台上准备小卡片,课前填好不同的口算题,让学生视算。出示的速度由慢到快,让学生看卡片口答。2.听算。教师按一定速度读题,学生迅速口算写出得数。3.填空。教师用口算题或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即练即改,实时评价。4.选择和判断。教师出示计算题,在规定的时间让学生做出选择或判断。5.口算接力。教师预先在小黑板上写好几组口算题,指定学生回答第一题,再让回答的学生接龙出题——回答——出题等接龙下去……练习方式不固定而灵活,练习随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逐渐提高计算速度,培养了计算能力。

學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抓好计算基础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地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当学生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参与课堂活动,就会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

[2]廖月英.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 教学,2017,(3).

[3]乌图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研究[J].俪人:教师,2016(1):56-56.

[4]李英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6):133-133.

肇庆市高要区第二小学,广东   肇庆   526000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