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及护理

2021-09-11 21:02姚亮李静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9期
关键词:慢性咳嗽临床治疗对比

姚亮 李静

摘要:目的 对临床慢性咳嗽开展疾病治疗与干预的过程中,使用中医穴位贴敷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之后是否能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进行对比对照,评价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慢性咳嗽的患者群体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对照的治疗研究,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治疗方法方面的明显不同之处。其中对照组常规进行止咳、化痰等方面的治疗,而观察组则同时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对两组分别开展治疗之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对照有无咳嗽缓解时间方面的差异,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在临床干预后对比对照发现了效果方面的差异之处,即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要更高,而且咳嗽缓解时间更早(P<0.05),取得了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慢性咳嗽在开展疾病治疗与干预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之后,普遍的治疗效果相对更好一些,带来了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的成效,促进症状的早期缓解情况。

关键词:慢性咳嗽;临床治疗;护理;效果;中药穴位贴敷;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9-224-01

引言:

慢性咳嗽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没有其他病理因素,在感染等问题出现之后出现了迁延不愈的咳嗽,持续时间大于八周以上,产生严重的健康方面威胁,对患者生活质量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由于无法使用抗菌治疗,导致治疗难度有所提高[1]。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就是对症治疗,但普遍的镇咳治疗相对较为有限,长期应用镇咳药物也会对患者健康情况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那么寻求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就具备着一定的重要性和价值性,起到的作用和意义非同小可。使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常规的镇咳治疗,对于患者咳嗽的症状可以加以一定的缓解,早期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提升临床治疗干预的有效性,促进疾病的转归[2]。基于此,本次研究对相关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情况进行对比对照,评价临床应用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患者都是本院慢性咳嗽的患者群体中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組(n=35)。患者28-69岁,平均(54.22±12.34)岁,慢性咳嗽出现到现在2.5个月到19个月,平均(12.31±5.13)个月。患者均排除了呼吸道感染因素、神经因素所导致得到慢性咳嗽,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无严重器官或系统的病变、功能障碍,不存在免疫功能、凝血功能或者是精神心理功能方面的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患者彼此呈现着高度接近的特点(P<0.05),可以进行效果方面的对比,评价临床相关治疗及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等方面的情况。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进行镇咳治疗,根据患者现有的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甘草片、止咳糖浆等,积极进行用药治疗。观察组在这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主要选择肺俞、列缺、中府、膻中和照海为主穴,并选择云门、太溪、尺泽与鱼际作为辅助穴位。在穴位贴敷方面,选择30g 的甘遂、细辛、延胡素,配合白芥子10g,所有药物小钢磨打成粉然后利用生姜汁、蜂蜜调和成糊[3]。将药糊混合之后,在所选择的穴位进行贴敷,每日一次,每次贴敷时间控制在4-6h。治疗期间常规开展饮食与运动方面的护理,增加水分摄入,同时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对于有关治疗方法的配合,并进行中医保健的健康宣教。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两周,对最终效果情况进行对比。

1.3观察指标

对临床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对比,并观察咳嗽的缓解时间情况。其中如果经过治疗之后大部分症状均得到改善,咳嗽频率、频次明显降低,则可以评价为显效。如果治疗后,患者的咳嗽问题明显缓解,但是仍然有反复出现的咳嗽,则可以评价为有效。但如果治疗后咳嗽问题没有任何改善,甚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问题,则需要评价为无效。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对比对照发现了明显的差异,即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而且相比之下咳嗽缓解时间更早(P<0.05),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方面不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咳嗽缓解时间情况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系统功能,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合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好的改善患者疾病问题[4]。具体应用之后也可以发现,采取这一方法对于慢性咳嗽的患者进行干预和治疗之后,普普通者的健康情况得到了优化,从而改善了患者疾病的问题,有助于促进疾病的转归,并调理肺气,改善肺气上逆的问题。所使用的药物之中,细辛具备着较好的疏风散寒作用,以此来温肺理气,配合白芥子等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现有的疾病问题,利用药物穴位头皮洗吸收的方法,从而缓解了患者现有的疾病问题,让慢性咳嗽得到了早期的缓解。

如上所述,对于慢性咳嗽的患者来说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通过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之后,普遍患者健康情况得到了优化和改善,带来了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提升了临床治疗的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雪燕, 任华风. 冬病夏治按体质选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病的临床疗效[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02):71+189.

[2] 周坤先, 梁燕婷, 李芳,等. 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 v.35;No.321(10):85-86.

[3] 王敏、尹惠婷、张旭. 自组方与穴位贴敷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 2020, v.38;No.440(07):104-107.

[4] 耿昌莉, 赵静, 李丽,等. 护理干预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病40例疗效探讨[J]. 系统医学, 2019, 004(024):P.173-175.

猜你喜欢
慢性咳嗽临床治疗对比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对慢性咳嗽患儿症状体征及血清IgE水平的改善作用
自拟方剂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分析
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