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诉求下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1-09-12 05:58李运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2期
关键词:经济法院校高职

李运勤

[摘           要]  伴随着国内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进步,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对具备创新素质与创业素质的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其中经济学领域人才需求最为突出。而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正是培养经济学专业人才创新素质、创业素质的有效方式,在为高职学生指明创业方向的同时,解决了经济人才稀缺的问题,为行业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基于此,深度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诉求下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实践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D912.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058-02

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核心目标,而经济法课程作为市场上最为稀缺的经济类课程之一,更应该重点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在课程教学时提升对学生创新素质、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为经济类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进而推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经济法课程,不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存在些许问题。为此,高职教师应该客观应对,采用更加优质的教学模式推动高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一、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高校教育中创新创业内容的创新与优化。在这一背景之下,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往往不会进入企业就业,而是选择自主创业。但就目前高职院校而言,创业相关的课程类型较少,教学内容也过于形式化,往往集中于常识类、科普类,但是这与市场实际情况可谓是相距甚远,学生难以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与创新素质。在高职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环节,可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为自主创业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除此之外,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学环节与教育内容,高职教师可以学生创业为教育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创业能力,这样的职业教育与高职教育理念十分契合。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经济法专业教师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阅历,可以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精准度极高的建议[1]。

二、在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措施

(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课程教学方式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高职专业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法、实践导向法、项目教学法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优质教学模式,激起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自主意识与学习欲望。在具体课程授课过程中,高职教师应该坚持引导学生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经营准则与经营理念,在内容中合理渗透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明确教学目标,引入现实案例,加深学生对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经济法专业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针对经济相关法律条例进行深度分析,由教师作出专业性点评,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分析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得到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践技能,可以设定一个教学主题,模拟法庭现场的实际情况,由学生自主挑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全面训练学生法律文书书写能力、法庭辩论技巧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切实提升全体学生经济法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2]。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科学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以往高职院校经济法教材内容单一这一问题,高职专业教师可以要求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教材进行重点整合,围绕创新创业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进更具教育意义、更贴合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实践内容做到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与内涵,为经济类行业输送更具创新思维的综合性人才[3]。在实践教学中,高职教师应该积极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突出项目化,结合社会中各个企业具体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此作为教学内容优化的主体,以某一项目作为教学基础贯穿整个经济法教学过程,结合创业流程合理划分经济法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和经济相关知识得到有效拓展,而且学生所学知识会因此更具实际效用,可以直接用于某个创业项目之中。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可以通过模拟训练或者社会调研等方式,直观感受到经济类企业中的实际困难,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与实践技能,可以做到解决部分现实问题,这是以往经济法课程教育远远达不到的效果。为实现这一目的,专业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教育工作。首先在学生创业初期,教师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独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结合起来向学生进行讲解,为学生带来企业类型判定、注册成立以及营业准备工作等相关事宜,使全体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其次是企业经营期间,教师可以合理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学会有效处理企业运营中与企业合作方关系;最后是企业出现争议阶段,可以将《中華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集中在一起展开教学,使学生明确如何合理运用法律武器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纠纷。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具备强大的经济法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会将此类知识应用到日后的实践中,为学生日后的创新创业顺利开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4]。

猜你喜欢
经济法院校高职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