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享“悦读”,巧抓细节

2021-09-13 17:49王璟璟
课外语文·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悦读实施路径高中语文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是语文科目无法回避的重点。然而从当前高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乏阅读兴趣,更多的是出于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进行阅读。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如何将阅读转化为“悦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本文简要分析当前高中学生阅读现状,并具体研究高中语文“悦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悦读;高中语文;现状;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4-075-03

【本文著录格式】王璟璟.畅享“悦读”,巧抓细节——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21,20(24):75-7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学习的三个境界,只有学会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乐在其中,才能达到最高境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以及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突出,过分强调阅读技巧与方法,学生是为阅读而阅读,毫无乐趣可言,因此,学生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悦读”教学强调以“悦”为基本理念,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品味文字的魅力,领略优秀作品的内涵,并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无论是对学生当下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閱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增加学生知识积累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依赖于广泛的阅读,从而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开阔眼界,最终才能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提升。学生要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积累,理解阅读文本的内涵,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核心内容之一,不仅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训练学生阅读技巧与方法的主要途径。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不同类型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思想情感以及审美情趣不同,甚至可能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而通过不断地增加阅读量,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是一项综合性技能,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理解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均可得到大幅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审美格局,与作者实现跨时空对话。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高中学生必备技能,同时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一篇优秀的作品可以集中体现学生的文化素养、知识积累、审美能力、写作技巧等。而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依赖于长期的积累,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积累大量的素材,同时学生阅读其他优秀文学作品,也能学到一定的写作技巧,使学生具备更加良好的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能力。很多学生最初的创作都是受其他作品的启发或者是对其他作品的模仿,从而产生创作的欲望。由此可见,阅读对于提升写作能力极为关键。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思维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中的意象,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理清作品的脉络,必须要以作品为基础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长期坚持阅读,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不仅对学生语文科目的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甚至以后的成长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二、当前高中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当前高中学生阅读现状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学生要以有限的时间、精力学习多门课程,以备战高考。因此,高中学生在阅读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仅限于课内有限的阅读,仅有少部分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且也是为高考备战服务。二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功利性特征突出,过于注重教授学生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教学过程枯燥,导致阅读教学缺乏深度,学生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难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三是包括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在内的多方主体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不足,有限的阅读仅仅是为满足应试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自发意识不强,阅读量仅限于教材以及教材中推荐的书目,阅读量相对较少。

三、高中语文“悦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悦读”既是过程也是目的,所谓过程指的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要“悦”,这就需要教师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文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所谓目的指的是要使学生通过阅读教学体会阅读的乐趣,享受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阐述自己见解的机会。本文以高中阶段必修二课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例,具体研究如何开展语文“悦读”教学。

(一)合理选择阅读教学角度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过程主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以及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能力。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锻炼以及实践学生语言理解以及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扩充学生知识基础的主要渠道。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悦读”理念,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路,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技巧以及阅读方法,要尝试从多角度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以契合学生的兴趣或者关注点,以此让学生发掘阅读的乐趣。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课文为例,这是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时的一篇演讲稿,文中阐述了蔡元培先生心中的大学以及对大学生的忠告,可谓字字珠玑。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无限向往大学生活的状态,对大学满怀憧憬,因为我们的教师总是在告诉学生,考上大学生活就会变轻松。基于此,笔者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首先让学生各自阐述了自己内心希望的大学生活,然后笔者顺势为学生讲述了本文的核心内容,即“今长斯校, 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以此扭转学生对于大学的认知,通过鲜明的对比,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所谓“悦读”并不仅仅是轻松、愉悦,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有所收获,通过阅读找到方向,升华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选择阅读教学的角度,有意识地契合学生当下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从而发现阅读的乐趣。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高中阶段学习的文章类型较多,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要遵循阅读文本类型特征,遵类而教,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避免教学活动同质化。否则不仅会导致学生丧失兴趣,还会导致教学混乱、肤浅,难以充分挖掘文章的独特价值。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演讲稿,虽然文章以历百年之久,且时过境迁,但是文章中的指挥光芒以及思想内涵历久弥新。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字词句读、文章结构以及语言特点等,而是应该尝试抓住这篇课文最为典型的特征,进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象的情境中体悟文章的内涵。基于此,笔者抓住本文的文体特征,即演讲稿,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开展演讲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代入当时的情境中,体悟蔡元培先生当时的思想、情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演讲。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握演讲稿的文体特征,即逻辑性,便于学生掌握此类文章的写作要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感悟和演讲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蔡元培先生的思想内涵以及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由此可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以及趣味性,避免课堂教学活动同质化、单调化,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也是一种独特的经历,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收获。

(三)深入解读课文内涵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跨时空的对话过程,臧克家曾说:“文章读到会心处,顿觉灯花亦灿然。”所谓“会心处”即是对作者文章内涵的认可或者是对作者观点的赞同,虽然横跨时空,但是引以为知己,而阅读最大的乐趣正源于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将“悦读”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高级趣味,通过深入解读课文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文本身,而要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开展教学活动,拔高语文阅读教学的高度,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是一篇优秀的演讲稿,而是其中的情感与思想,是蔡元培先生对于学生的期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三告”和“两计”当中体悟蔡元培先生对北大学生的教诲,并延伸到当下的教学中,从而使学生以此为标准,树立崇高理想,成长为有思想、有气节、有精神的优秀学生。作为教师,要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兼顾应试要求的同时,应当适当延伸教学内容,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引导和熏陶学生,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注重学生审美体验

“悦读”的本质是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因此,“阅读”教学需要构建审美式课堂,优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中都蕴含丰富的审美元素与情感元素,如何将阅读教学转化为“悦读”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突出作品的艺术性以及情感性,彰显作品艺术表現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人文性特征,每一篇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透过文字领略其中的美感以及情感思想。周敦颐说“文以载道”,文字本身并无特殊,是创作者人为赋予了文字灵性美,使得每一篇作品都呈现了不同的世界,突出了不同的美感。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的核心在于蔡元培先生渗透在作品中的情感,作品中所表达的是蔡元培先生对于青年大学生之期许,阐述的是大学之办学理念。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悟蔡元培先生之情怀、之精神,而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动人之处,进行仔细深入的研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此外,这篇文章在遣词用句上也极具特点,文白兼用、古朴典雅,富于美感,比如“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这句话中的“请”,反复研读可见蔡元培先生的演讲智慧,对于学生而言,是难得的审美体验。

(五)构建体验式阅读情境

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往往都是以提升学生成绩、备战高考为核心,虽然这是学生进入大学的必经之路,但是过于功利性的教学活动必然会使得人性教育、情感教育以及道德熏陶被忽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发展会受到严重限制,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已经脱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语文知识教学,学习内容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明显增加。此阶段语文学科要发挥的是教化作用,教师应当更为重视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熏陶、审美能力、文学素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悦读”的核心观点是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品产生共鸣,与作者跨时空进行情感交流。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就需要构建起具象的阅读情境,教师可借助历史影像资料、相关演讲视频等让学生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感受演讲稿与其他文本类型的不同,体会其中强烈的情感,比如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这在内容上也与本文近似,都表达了对于年轻人的期许,其中的情感色彩强烈,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悦读”理念的渗透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发掘阅读乐趣,从阅读中收获更多。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甚至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陈磊. 阅读 悦读 悦纳——高中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8).

[2]陈凌. 看似寻常最出彩 精思巧引觅深意——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挖掘[J]. 华夏教师,2016(8).

[3]朱斌. 课堂内外巧勾连 阅读从此变悦读——初中语文阅读“点面”教学法研究[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1(10).

作者简介:王璟璟,女,1979年生,山东广饶人,本科,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教师,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悦读实施路径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从阅读到“悦读”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