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思维课堂的构建

2021-09-13 02:34陈兆宏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智叟愚公文本

陈兆宏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表面的“花哨”,却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思维训练缺乏系统性,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但无视教学内容、学生需求,凡事必合作,合作过于追求形式,沦为“合座”。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知识、技能是不断积累的,思维发展也是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精彩导入,启迪思维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能开启思维,引发想象,让他们由封闭沉寂走向开放活跃,他们大胆言说,表达很多创见。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平等交流的对象,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成长,体验学习的愉悦。教师要俯下身来,去主动亲近学生,认真倾听学生讲述的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回归课堂。教师要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以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具体场景,以引发情感体验,促进情感共鸣,促动学生的思维触角,让学生主动感知、理解内容。教师将美、情、思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要分析文本,善于营造各种情境,以境促情,引发生趣,以趣促思,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主动探求。以谜语、故事、语言等激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如在《孙权劝学》一课教学中,教者以多媒体视频呈现背景:三国鼎立之际,孙权独霸江东,大将吕蒙战功卓著,曾破曹营、袭关羽、占荆州,可他有个不爱读书的毛病,自以为是一介武夫,读书无用。孙权是如何劝他的呢?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信息化导入能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急于想知道结果,就会引发如何劝、结果如何的思考。

二、善于引说,放飞思绪

教师以媒体呈现场景,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复述课文,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每篇课文都会给人留下无穷的意味,需要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补白”,或以推测理解言外之意,或拓展延伸,感受人物身上的思维品质,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愚公移山》一课教学中,教者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文本,梳理文本,记下不懂地方,然后在小组讨论中解决疑惑。如仍有不懂的内容,交由教师共同分析理解。让学生分析愚公与智叟的言行,看其态度有何不同?同样面对移山这件事,看法有何不同?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形象?学生圈画并说出愚公妻子的言行,体会她的顾虑、担心;圈画出智叟的言行,体会其中的讥讽、嘲笑,再让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生指出,愚公不“愚”,其理想远大,不惧困难,意志坚定,令人尊敬,值得我们学习;智叟不“智”,目光短浅,自作聪明、畏难而止。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提出诸如“愚人愚吗”“我们需不需要愚公精神”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诱导启思,挖掘内涵

学生存有疑惑,就会主动提问,而教師不必急于回答,要通过相机诱导,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凸显学生的智慧。大疑而大进,小疑而小进,学生只有具备问题意识,才能不局限于已有的结论,“打破砂锅问到底”,在遵循事物规律的基础上挖掘智慧,产生积极的思考。教师要将提问、表达、争论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产生独到的见解。学生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能跳出课本的局限性,使自己的思维向广度与深度发展,产生对课文的质疑,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多媒体构建场景,引发学生探讨交流的兴趣,能增进他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促进语言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智叟愚公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愚公和智叟新传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愚公新传
愚公移山
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愚公移山》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