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1-09-13 15:59李皓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5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资助育人新时期

李皓

摘 要:新时期,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及质量稳步提升,我国高等院校逐年扩招,每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逐渐增加。其中,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长,困难生比例接近四分之一。面对如此庞大的困难生群体,各高校根据“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基本目标,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资助政策措施,来确保高校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各高等院校在稳步推进资助工作的同时,虽能够创新资助工作模式与方法,但大多数院校资助工作统筹规划不力,偏于重视资助活动的开展与过程的宣传,一刀切式单一地开展物质资助,忽视了育人工作理念,影响了高校资助工作的健康发展进程。为此,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应从长期统筹规划资助与育人工作模式,构建适应新时期高校困难学生需求的发展性资助体制机制,利用大数据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树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健康发展新理念。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资助育人;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41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保民生、暖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高校资助工作是确保高等教育公平化、助力脱贫攻坚、教育水平现代化的基本保障。自1952年政务院《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人民助学金的通知》的通过,在全国高校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落实普惠型资助政策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学生资助政策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完善,逐步形成了以“奖、助、贷、勤、补、免”等六位一体多元化的资助模式体系。在新时期,尤其是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国更加重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从单一的缓解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逐步重视育人工作成效,从物质、资金资助发展为机制、育人资助,资助工作成效逐步提升。

1 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现状

1.1 资助政策持续完善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最初是由资助因贫困而无力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逐步发展为资助困难生以帮助其成长成才,最终达到资助育人的成效,这其中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发展时期。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2017年3月,《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强调“进一步加强资助育人工作”“促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更是将资助育人列入十大育人体系之中,要求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写好资助育人的奋进之笔。进入新时期,国家和党更加重视学生资助工作,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力度。至此,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稳步推进,资助政策逐步完善,高等教育理念也从“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逐步向“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转变,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也从传统的经济困难资助逐步转向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模式。

1.2 资助力度逐年增大

目前,我国已相继针对高校困难学生出台了多种困难生资助政策,形成了“奖、贷、助、勤、补、免”以及“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资助体系。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财政投入也逐年增加,资助力度稳步提升。其中,包括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及补偿、特殊困难补助、新生绿色通道等在内的多种资助政策的资助金额逐年提高,资助比例逐年增大,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9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指出,2019年普通高校學生受助4817.59万人次,受助金额1316.89亿元,比上年增加166.59亿元,增幅14.48%,资助金额连续13年稳步增长。逐步形成了以全员全覆盖、全员全程受助、全员全面受益为主的困难资助良好局面。

2 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资助政策的主导下,全国各地高校越发重视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并形成了多种形式资助模式,也进行的多种创新,但根据具体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欠佳,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2.1 重视物资资助,轻视育人工作

为了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渡过难关、完成学业,全国各高校在国家倡导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引领下,持续开展困难生资助工作,重点扩大困难生资助对象范围、提高各类资助金额标准。2015年秋季学起,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原来生均2000提高到3000,2019年秋季学起,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至3300元,覆盖范围扩大至23.7%。每年新生开学季,各高校也为建档立卡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准备多种多样的新生大礼包,来慰问资助困难新生。因此大多数人认为,高校资助工作就是针对困难学生进行金钱资助以及物资资助,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资助金额及物资就是对困难学子最好的帮助。然而,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实质来看,仅仅开展资金及物质资助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资助工作的实质是要通过资助来达到育人的效果,即在给困难学子以资金、物资资助的同时,要加以心里、精神方面的辅助辅导,不能忽视了育人工作的宗旨。单纯的提高资助范围、提高资助金额,很容易会让学生认为国家、学校仅仅是在发放金钱补助,从而对资助形成依赖性。有些同学,在获得资助后,肆意消费,很快将国家或学校资助挥霍一空,不但在同学当中产生了负面影响,更折射出资助工作的背后,没有达到育人的成效,没能正确的引导受助学生形成感恩之心,树立勤俭节约、奋发图强学习奋斗意识。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资助育人新时期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